梁克勤
東源縣第二小學
所謂啟發(fā)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認識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結合,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與智力充分發(fā)展的結合,書本與直接經驗的結合,引導好學生的學習過程,使他們經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掌握知識,并提高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實質就是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思考,提高認識,尋求答案。啟發(fā)式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擺正教與學的關系,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其生動活潑地學習。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根據學生年齡及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實行啟發(fā)式教學,這樣才能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入情入理,生動活潑,收到實效。
一、啟發(fā)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1.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關系到教學質量。目前有許多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積極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的教法不當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思想品德課理論性比較強,教師的教學如果枯燥乏味,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如果具有科學性、有用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思考,就會使學生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既有興趣也有所得,自覺性與主動性自然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學質量也能夠相應提高。
2. 熟悉課程標準和教材,了解學生
《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依據,思想品德教材是《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在品德課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教師必須首先熟悉《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和思想品德教材。認真地備好課,深透地掌握《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和思想品德教材,是思想品德課實行啟發(fā)式教學的必要條件。只有認真地備好課,深透地掌握《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樣,教師在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層次清楚,引人入勝,啟發(fā)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思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運用好啟發(fā)式教學,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條件和可能,提出與學生內心需求相適應的問題,從而做到難易適度,方法適當,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把學生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
3. 要善于提出問題,啟發(fā)思考
“學問”就是邊學邊問,有效而恰當地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橋梁。學生的積極思維常常是從教師提出問題開始的。但并不是凡是提問,都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事實上,許多提問不但無法激勵學生的積極思維,反而會挫傷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例如過于簡單,無須思考的問題,或問題過難,學生無法回答,都會挫傷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一些需要思考,需要探究并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積極要求。
4. 材料的選擇要合適,具體形象
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必須以占有材料為基礎,而材料的選擇要合適,能夠準確地說明所要論證的觀點,讓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進行分析,以提高認識。同時,所用的材料要具體形象,須從學生的感性知識出發(fā),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和具體事物,最好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物或社會的熱點內容,以引起聯想,加深思考;或用學生了解的典故、成語進行比喻,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 師生關系和諧融洽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建立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會勇于獨立思考,質疑問難。教師如果冷若冰霜、盛氣凌人,學生則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可能冷靜地思考問題。因此,教師要關心、愛護、尊重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地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二、啟發(fā)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的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它貫穿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1. 提問啟發(fā)
啟發(fā)式教學的主旨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問啟發(fā)正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啟發(fā)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索,然后發(fā)現“為什么”,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
2. 舉例啟發(fā)
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運用一定的手段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識。其中“舉例”就是思想品德課中啟發(fā)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因為學生周圍處處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舉例講解理論知識,使學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身邊活生生的例子聯系起來,這樣,就能使理論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就更加容易理解理論,掌握理論,運用理論。
3. 對比啟發(fā)
在品德課教學中,對相互聯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正反比較和新舊對比,既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促進積極思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用對比進行講授、提問、演示等,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手段。
4. 情境啟發(fā)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發(fā)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形象化語言描繪、探究性問題設置、具體教育活動的組織及電教手段的運用等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營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達到啟發(fā)、感染目的。
5. 假設啟發(fā)
假設啟發(fā)是以虛構的事例來說明某一觀點是錯誤的,從而啟發(fā)學生理解并接受正確觀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贊成某一錯誤觀點的不正常情況,這時教師就不該硬性制止,而應用假設式啟發(fā),即用歸謬法來幫助學生摒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正確的觀點。這種歸謬法的論證步驟一般是首先假設錯誤觀點是正確的,接著按錯誤觀點的有關條件進行推理,結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結論,從而否定錯誤的觀點,肯定正確的觀點。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