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每當吟誦唐詩,總覺得一些詩篇隱藏著孫子兵法的某些精髓,饒有奇趣。概括起來,有下述幾種。
走為上策
據《舊唐書》載,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從漁陽起兵反叛朝廷。次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長安告急,成為危城。唐玄宗逼于形勢,率文武百官棄城向西南撤退,入蜀以保存實力。
羈居長安的詩人杜甫目睹叛軍入城時寫的《哀江頭》,詩中有“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痹娋溟g接隱含唐玄宗率眾撤城、走為上策的史實。
同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也得到印證“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p>
還有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其二》也寫過這段史實:“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痹娭悬c出唐玄宗當初陶醉歌舞升平的盛世假象,并未預料安祿山會謀反,直至叛軍攻破中原大地才“走為上策”,率眾撤離京城長安。
擒賊先擒王
這是孫子兵法中關于領兵的主帥破敵的一項重要作戰(zhàn)原則,在杜甫的詩中有直接的敘述。杜甫作《前出塞》詩共九首,寫唐玄宗天寶末年唐軍主帥哥舒翰領兵征西北外敵吐蕃的時事,反映了從出征到論功的十年征戍生活。其中第六首有:“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弊髡哔潛P唐軍主帥善用孫子兵法,擊斃敵人主將必然引起敵軍全線潰敗。
美人計
春秋戰(zhàn)國時代,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采用“美人計”把絕色美女西施送給吳王,吳王夫差沉迷女色不可自拔,從而荒理朝政,最后吳國被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的越王勾踐所滅。
這段史實在唐詩中同樣能窺見其蹤影,主角亦是西施。王維《西施詠》把美人計寫得十分生動:“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p>
另一位詩人崔道融寫了五言絕句《西施灘》:“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痹娔﹥删湟馑际钦f吳亡是朝廷政治腐敗的必然結果,讓西施承擔罪名是冤枉的,河灘的急流聲似乎在訴說著不平。
空城計
唐詩涉及此計的人與事,最典型的是漢末三國時期西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他是后人尊崇的楷模。如詩人劉禹錫曾在夔州做刺史,經過蜀先主(劉備)廟憑吊而作《蜀先主廟》,詩中有“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鼻熬湔f劉備能用賢,得諸葛亮為丞相,幫助他奠定蜀國,后句嘆惜后主劉禪不能守父業(yè)。
溫庭筠的《經五丈原》及李商隱的《武侯廟古柏》《籌筆驛》等詩,對諸葛亮也有相似的贊頌。
杜甫一生漂泊各地,在成都居留期間,他寫過兩首高度評價諸葛亮的詩。他在《詠懷古跡》第五首中稱贊:“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绷硪皇住妒裣唷穭t高度概括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創(chuàng)蜀國基業(yè),劉備死后助劉禪撐持危局的杰出貢獻。詩末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惋惜說出蜀相平定中原、統一天下的大志未遂,生命已終,這是后代許多英雄所為他唏噓感慨的緣故。
從字面看,上述幾位詩人所作的詩未用“空城計”三字,似與孫子兵法無牽連,但據晉代史學家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所載,襄陽(今屬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臥龍崗的奇才諸葛亮,輔佐蜀主聯吳抗魏,一生諳熟孫子兵法,多立奇功。
自明初之后,因為誕生了《三國演義》,諸葛亮巧設“空城計”退敵的故事更被人編成戲曲,至民國時期就有京劇、豫劇、越劇、閩劇、粵劇等劇種以《空城計》為劇名的盛事。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