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樂
人這一輩子,誰都希望活得輕輕松松。其實,所謂輕松只是一種奢望,人就生活在無窮的麻煩中,人永遠行走在艱難奔波的路上。
我的孩童時代,生活的艱難重負都由父母擔著。但生活的艱難困苦與社會壓力很早就讓我備嘗艱辛。1996年“文革”風潮來臨,我家所在村子由于離旗政府近,受旗里動亂的影響,村子里有些不安分的人立即投身這場“革命”,他們參加了簡稱“東總”的東方紅造反派。我家屬于外來戶,歷來受村里大戶的排擠欺凌,我們只好投向與“東總”對立的“聯(lián)總”。其實,“東總”要干什么,“聯(lián)總”又是干什么的,我們并不了解,我們是被逼無奈走出這一步的。村里的“東總”不容我們,我們參加“聯(lián)總”后又讓他們非常惱火,不久即尋釁打上門來,逼得我和我父親離家外出打工。在參加一次“聯(lián)總”的活動時,我和我父親被圍在永來成一戶村民家里,我們用菜刀斧頭堅守,外面的人才沒敢沖進來。這件事讓我想到,“東總”確實有壞人,像我們村里那些刺頭,什么都不懂,什么壞事都敢做。而“聯(lián)總”是些什么人呢?我們被圍困的地點離“聯(lián)總”大本營一步之地,曾有人給他們報了信,被圍困的還有樹林召鄉(xiāng)兩三位領(lǐng)導,“聯(lián)總”竟然無動于衷,以致我們被圍困長達十三個小時。從此之后,我對“東總”、“聯(lián)總”都冷眼觀看,我總的想法是“東總”惹不起,“聯(lián)總”靠不上,我們處于遭受欺凌與孤立無援的弱勢境地。我作為一個貧苦的農(nóng)家子弟,在尚未成年的時候就被卷入動亂的社會風潮,不得不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思想沉重,生活艱難,開始步入負重前行的人生旅途。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參加了工作。當時我家所在村子是全旗學大寨樣板村,所有土地都不許種糜麥,全部種高粱玉米,高粱玉米產(chǎn)量高,說是多產(chǎn)糧食支援亞非拉人民。全村人的口糧全部是粗糧,一日三餐上頓下頓都是高粱玉米,村民們苦不堪言。我媽想辦法把玉米做成許多種吃食,但玉米無論如何沒有白面和糜米精氣,怎么做也不順口。我下鄉(xiāng)所在的沿河村社都種的糜子,喂牲畜需要玉米,他們每年都花錢買一部分玉米。得知這個情況后,我提出用玉米和他們換一些糜子,人家立馬同意。我回家一說這事,不亞于喜從天降,全家人非常高興。我用毛驢車裝了七麻袋玉米,趕著車上了路。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車上麻袋包擠得滿滿的,人也沒個坐處,再說也凍得坐不住,我就趕著車子緊步前行。半前晌走開一直走到天快黑的時候,才趕到黃河邊上那個村子。第二天早上把糧食換過,天黑的時候才到家。我當時的身份已經(jīng)是旗里的干部,我趕著毛驢車兩天奔波,路上也曾遇見熟人與同學,他們說為甚不找個人趕車,有點笑話我的作為。而我并不覺得丟人,我肩負著改變家庭命運的神圣責任,我鄙棄那些世俗的虛榮。我的換糧成功給全家人帶來欣喜,媽媽笑容滿面,她給我說村里人們羨慕我們家吃糜米飯。這是我工作后為家里辦得最大的事情,我雖然經(jīng)歷了苦和累,但我為父母分擔了肩上的壓力,我為此甚感欣慰。
我的工作任務(wù)是搞新聞寫作,新聞總是層出不窮,我寫完一篇又一篇。后來我成了科長級的“官”,更是負重前行。黨史、地方志、報紙三攤子,在鄂爾多斯別的旗區(qū),這三項工作是三個單位的事,而達拉特旗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我在二十多年時間里“三打一”和攪,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地方志工作得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政府嘉獎,黨史工作受到中央黨史研究室表彰,報紙在全自治區(qū)旗縣報評比中名列前茅。我?guī)ьI(lǐng)幾十名工作人員艱辛奮斗,我是既要寫又要編,每天風風火火,忙忙亂亂。退休以后也沒閑著,我整理了三本書稿,在旗內(nèi)巡回演講幾十場,還經(jīng)常參加旗里的文化活動。中間心臟病多次發(fā)作,有兩回已經(jīng)命懸一線,大半是閻王看我事業(yè)未競,又放我回來。病稍微好些后,我不斷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完成一項再搞一項,這些目標激勵著我不斷前行。閻王似乎也通人性,給我時間去做這些事情,這兩年再沒找我的麻煩。
我的負重前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身體狀況較差。我患心臟病、糖尿病、腰腿病多年,可謂數(shù)病纏身。這些病對我形成嚴重制約,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同時和疾病抗爭。近幾年我的雙手十指開始麻木,醫(yī)生說這是糖尿病導致末梢循環(huán)發(fā)生問題,醫(yī)學上尚無辦法根治。我開始試著拉二胡、四胡,我想拉胡琴可以讓手指處于活動狀態(tài),這也許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而且當精力集中于音樂旋律的時候,手指的疼痛狀態(tài)會被暫時忽略。不知道的人見我又拉二胡又拉四胡,以為我在做著一個“六胡”大師的夢。其實,這可謂真正的“苦中作樂”。
我是我們家第一代也是第一個“吃皇糧”干部,家族里經(jīng)常有人因各種事情找我,那些事沒完沒了無窮多也。我有時被這些事纏得筋疲力盡,家族中人那企盼的眼神以及委屈與愁悵,讓我一次次振作起來,義無反顧地肩起一種“責任”。別說幫著去做,僅就傾聽那事無巨細的敘述,你就要拿出時間拿出耐心,沒辦法,我沒有理由不去面對這些事。我于是總有做不完的事情,時間長了我也習慣了這種活法。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活著就得做些事情,也不能只管自己。面對家族、面對社會竭盡所能幫助別人,是應(yīng)該努力踐行的人生課題。從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來說,人的責任應(yīng)該高于自由,義務(wù)應(yīng)該高于權(quán)利。在這個意義上,人應(yīng)當把負重前行作為畢生的追求。我在幾十年的生活中體會到,人只有不斷做事不斷化解麻煩,才能不斷升華自己,才能不斷激發(fā)生命活力。
我想起我們村里大田上那一株株玉米,結(jié)著棒子的時候郁郁蔥蔥紅纓綠葉,一旦把玉米棒子掰了,玉米沒有負擔了,很快就會枯死。人的負重前行或許猶如玉米結(jié)果實的狀態(tài),負重前行才有活頭,才能活得有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