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瓦 當
異作家系列(四)不寫作作家協(xié)會與不可能圖書館——關(guān)于巴托比癥患者作家群
⊙ 文 / 瓦 當
瓦 當:一九七五年出生于山東利津,著有長篇小說《漫漫無聲》《到世界上去》《在人世的悲傷》《焦慮》《河與流》,中短篇小說集《去小姨家》《多情犯》《北京果脯》等多部?,F(xiàn)居煙臺。
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為寫作做準備,有的人為了寫作拋棄了工作、婚姻和家庭;有的人每天都試圖寫,但寫出的東西卻少之又少,甚至多年沒有一部作品;還有人一旦寫出成名作就再也不寫?!安粚憽睒?gòu)成了這些作者的風格,成就了這一獨特的文學流派。于是,“不寫作作家協(xié)會”應運而生。在這個組織中,文學成就的高度以寫作量少和不寫的時間來體現(xiàn),盡可能少寫以至于不寫是全體成員共同的追求……這是我在閱讀恩里克·比拉-馬塔斯的《巴托比癥候群》過程中,不斷腦補出的畫面。
“巴托比”一詞出自麥爾維爾的短篇小說《書記員巴托比》。很可惜,對于中國讀者而言,除了《白鯨》和《比利·巴德》(又名《漂亮水手》),我們對這位巨人式的作家的其他作品了解甚少。這篇《書記員巴托比》至今還沒有被翻譯過來。恩里克·比拉-馬塔斯用“巴托比”來指稱“那些選擇以‘不’響應一切的作家”,那些不寫和寫不出作品的作家。這本《巴托比癥候群》可以被看作是一部世界“不寫作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辭典。文學史上最吸引人的難解之謎,莫過于有些寫得那么好的作家為什么寫得那么少?比如寫出膾炙人口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后的塞林格,寫出引爆拉美文學大爆炸的《佩德羅·巴拉莫》之后的胡安·魯爾福,他們都消失在謎一般的沉默之中。與他們的沉默相對的是,天才詩人蘭波十九歲就放棄寫作,去過另外的一生,販賣軍火,漂泊天涯。唯一可以與蘭波媲美的奇跡,恐怕只有《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開著飛機在天空里的消失。比拉-馬塔斯筆下的費勒爾·萊林,則全心投入對禿鷹這種禽鳥的研究中,這讓人聯(lián)想起封筆之后埋頭于花花朵朵、壇壇罐罐中的沈從文。
巴托比癥是一種全球性疾病,中國患者自也不乏其人,比如早早放棄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魯迅,又比如當代作家孫甘露、須蘭、陸憶敏……以及眾多有名無名的文壇失蹤者。筆者年輕的時候,也曾被朋友戲稱為山東的胡安·魯爾福,不是我寫得像胡安·魯爾福那么好,而是因為我像胡安·魯爾福寫得那么少。我曾經(jīng)把不寫歸罪于沒有時間,甚至為了贏得時間寫作辭掉了穩(wěn)定的工作。但是等我有了充足的時間之后,才發(fā)現(xiàn)靈感絕非招之即來。你必須經(jīng)歷漫長而枯寂的等待,才能看到高冷的繆斯女神臉上一絲轉(zhuǎn)瞬即逝的笑容。你不得不沮喪地承認——像比拉-馬塔斯所認識到的那樣:“有時候,作家放棄創(chuàng)作,單純只是因為陷入了永遠都康復不了的瘋狂狀態(tài)?!敝挥猩钗读舜碎g的悲哀和無奈的巴托比癥患者,才能說出下面這句幽默而傷感的話:“在我的生命里只有三件事,分別是:寫作的不可能性、這種不可性的可能性,還有無盡的孤寂?!?/p>
化用一下托爾斯泰的那句名言,便是“幸福的作家個個相似,不幸的作家各有各的不幸”。還有比不寫更不幸的嗎?如加爾菲亞斯是一個寫不出一行字的作家,他將此歸咎于沒有找到那個理想的形容詞,無論何時問他,他都回答道:“還沒有,我還在找?!奔s瑟夫·茹貝爾在開始寫書之前,他先全心致力于研究如何找出最佳寫作條件,最后因此完全忘記了寫作這回事。而閱讀歌德一度使得卡夫卡無法寫作,像他日記中所抱怨的那樣:“每一個障礙都在粉碎我。”卡夫卡僅有的三部長篇小說都沒有寫完也就不足為奇。杜卡終其一生把自己當作一件家具看待,“而據(jù)我所知,家具是不寫作的……如果我們知道其他家具都是沉默的,那么我的一生也就并非微不足道了”。當然,最妙的還是胡安·魯爾福,每當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再寫作,他的答復是:“因為我叔叔塞勒瑞諾去世了,而我所寫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他告訴我的?!倍_實有個叫塞勒瑞諾的叔叔,而且過世了。
不寫并不意味著無能,相反標志著一種新的寫作姿態(tài)和寫作美學的誕生。馬塞爾·貝納布在他的杰作《為什么我一本書都還沒寫》中宣稱:“別以為我還沒寫的書就壓根兒不值得一提。相反而顯然的,這些我還沒寫的書,依然會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懸案,永遠受后人引頸企盼?!倍颂m已經(jīng)領悟到,一個作家真正能寫的、唯一能寫的,實質(zhì)上便是寫作的不可能性,因為“灰飛煙滅在文學史中永遠引人好奇”。布萊茲·桑德拉爾“也曾有過這般臆想的行為,他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差點把這本書寫成,并被命名為《從未出版或從未被寫成的書目手冊》”。這些沒有寫出之書,數(shù)量之多足以匯成一座如作者所憧憬的《堂吉訶德》和《海底兩萬里》中虛構(gòu)的“不可能圖書館”。
據(jù)說本雅明最大的雄心就是寫一部全部用引文構(gòu)成的著作,巴托比癥患者多將此未竟事業(yè)視為自己的理想。當鮑比·巴茲倫意識到“寫書已經(jīng)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再也不寫書了。所有的書幾乎都只不過是頁腳注解的膨脹而已。所以,我只寫批注”。比拉-馬塔斯搜集和編纂這部野心勃勃的不寫作家辭典,“這本不存在文本的批注”,或許受到過他的好友波拉尼奧那部子虛烏有的《美洲納粹文學》的影響。他甚至引用了激賞本雅明的蘇珊·桑塔格的話為巴托比癥申辯:“真正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是將藝術(shù)看作達成更高理想的一種過程,而為了達成這個理想,或許必須放棄藝術(shù)?!?/p>
換一個思路來想,寫,真的有那么重要嗎?任何一個走進圖書館的寫作者都會忍不住捫心自問:真的有再添一本書的必要嗎?與其災梨禍棗,不如不寫環(huán)保。文壇令人生厭之處在于,你必須一本接一本地寫下去。過去一個作家一部中短篇小說可能就可以吃一輩子,現(xiàn)在則要源源不斷地寫下去。如果一個作家?guī)啄瓴怀霭嬉徊啃聲秃芸赡鼙蛔x者遺忘;或者,直到寫出一本大失水準的新書,被讀者宣判死刑,才能徹底從巴托比癥中解放出來。
寫作幾乎是遙遙無期的勞役,寫一本書一勞永逸,只是一個美好的夢。也許不寫的唯一的資格,只能是已經(jīng)寫得足夠好和足夠少。巴托比癥患者大可不必羞愧,不寫甚至反而是一種智慧。如本書作者書前題詞所引用的法國古典時期最后一位偉大人物讓·德·拉布呂耶爾的話:“某些人的光榮或者優(yōu)點在于寫得好,至于其他人的在于不寫?!倍袊糯詫懙蒙俸筒辉賹懼Q的著名作家老子曾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边@位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巴托比癥患者吧。莊子也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勸勉人們切勿勤奮?!妒ソ?jīng)》亦有訓示:“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蓖鯛柕聞t說:“當我不知生活為何物時,我便寫作;而現(xiàn)在,當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與歡愉時,我便無物可寫了?!蔽疫€想到波蘭作家謝萊克·柯拉柯夫斯基《關(guān)于洛尼亞王國的13個童話故事》中的一個,有人一心想成為名人,他發(fā)現(xiàn)任何領域都很不可能,直到最后他想成為世界上最默默無聞的人……
盡管不是特別情愿,但道德感還是驅(qū)使我必須指出巴托比癥其實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那就是人神共憤的拖延癥。筆者作為資深患者,我得承認自己沉迷于這段病程,以至于交稿時假裝故意地晚了些時間。久拖不愈者壽,巴托比癥萬歲!
⊙ 冷 冰· 穿過時光的印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