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強
“石頭”的蘇醒
山的沉默,大多與石頭的“性格”有關。但是,石頭的蘇醒一定是山的不安分基因的“肉體出軌”。因此,石頭的靈性決定了山的內(nèi)涵和外延。
自然界山體千姿百態(tài)。它們的靜與動,其實都取決于它們與生俱來的分娩能力,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山以石頭的生命體的故事訴說歷史,所有的意象都會凝聚成人類的靈感與智慧,炫耀于歷史的長河里?;蜉x煌或滄桑,或繁華或落寞,曲曲折折,最終都自然濃縮成幾頁薄薄的青史,化作后人的一聲輕嘆,或一番夢境。很多時候,石頭的沉默只是一種假象。
如果石頭不甘寂寞,就能與風雨同舟,與歲月同輝。
石頭一旦被歷史的圣手焐熱,瞬間便有了生命的體溫,像復活節(jié)里的一個生命故事。自然而然便有了敘述的意義,就像春天桃花盛開時節(jié),體內(nèi)蠢蠢欲動的誘惑。過后,石頭的傳說,石頭的價值,石頭的形象便以一座山的名義行走于天地間,搖曳出春夏秋冬的生命色彩,衍生出山水的另一種生命狀態(tài)。這或許是石頭最激蕩人心的生命蛻變。毫無疑問,石頭的蘇醒是山體最值得炫耀的財富。
六百多年前,不知道是誰嗅到了山體里石頭晶瑩的味道,毅然決然打開了山巒億萬年的封緘,讓石頭以另一種姿態(tài)展示在世人面前。從此,改變了千百年來人們對一處山體石頭的定義,讓這里的石頭成為了世界上最耀眼的石頭星座之一。這時候,石頭的蘇醒的意義不亞于一次生命的重生,靈魂的涅槃。
石頭以晶瑩剔透的姿態(tài)風靡世界,輕而易舉地讓一個曾經(jīng)荒蠻的山頭,頃刻間就誕生了一張世界級的名片——“世界礬都”。從此,一個標名“礬山”,又謂“礬都”的地名,被順理成章地鑲嵌在世界地圖上,熠熠生輝,接受歲月的洗禮,溫暖時光的笑靨,造福一方的百姓,潤澤世界的命脈。最終沉淀為歷史獨一無二的腳本。任憑人間滄海桑田的潮起潮落,歷史變幻的云卷云舒。
回眸晦澀歲月的輪廓,不知道是礬山的石頭爭氣,還是偏居于浙南一隅,東海之濱一個群山相擁的狹小高地,得到了上天的垂青??傊?,山體洇開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石頭“革命”,制造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石頭神話。事實上,礬都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即礬礦的歷史,亦或是延伸出的挑礬的歷史。
要讓看似毫無價值的山體里的巖石,變成一種神奇的礦物質(zhì)——明礬。這是一條怎樣的艱辛之路。我不知道六百多年前,我們的古人是受什么樣智慧的啟迪。恁是從荒涼貧瘠的山頭上嗅到了石頭的價值,悟出了石頭的玄機。更讓我驚嘆的是,他們居然能用卓絕的智慧,熟稔地運用“點石成金”之術(shù),把一塊塊不起眼的石頭從山體里剝離出來,運出山洞,通過古老蕪雜,幾乎是原始的冶煉技術(shù),硬生生地把它們變成了晶瑩剔透的明礬,變成了這塊土地的生命線。這是何等壯麗的人間奇跡?。?/p>
我寧愿相信,這樣的一個山體的生命蛻變,一定是上蒼給予這片土地最深情最豐盈的人間恩賜。只是人們無法想象這一過程的艱辛與疼痛。幾百年來,礦工們在環(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條件極其簡陋的礦洞里,用血肉之軀與山體搏斗,與死神抗爭,創(chuàng)造出了石頭的奇跡。他們用手中的鋼釬與鐵錘,一吆一喝所濺出的生命火花是何等的廉價與高貴。盡管他們當中一些人被工業(yè)粉塵,染上了難于治愈的沉疴。但是,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獻給這片古老土地最珍貴的血液。幾百年的堅忍不拔,在他們看來,就是人生最明亮最潺湲的生命流淌。亦或是一種亙古的人生信仰。在這里,生命的輪回已經(jīng)變成了一闋石頭的挽歌,生命的刻度已經(jīng)無需丈量。唯有用致敬表達景仰!
我沒有領略過產(chǎn)礬過程的繁雜與勞苦,無法體會壓在礦工們身上的整個產(chǎn)礬系統(tǒng)的沉重負荷。無法想象,僅靠人力和落后的生產(chǎn)工具,其間付出的是怎樣的汗水和心血。每當目睹礦井里的遺跡,山頭上一座座高聳冰冷的煙囪,廠房里一個個碩大沉寂的結(jié)晶池,都會思緒萬千,頭腦里會不自覺映象出曾經(jīng)的熙熙攘攘,熱火朝天的生產(chǎn)畫面。此刻,仿佛就站在歷史的荒煙蔓草里,沐浴一場盛大的人與石頭較量的生命交響曲。
人類的智慧賦予石頭的脫胎換骨的另一種生命姿態(tài),如同礬山這旮旯古老土地的一次破繭成蝶。晶瑩剔透棱角閃爍的明礬一出爐,便流淌出了世界一部不同凡響的礬石變奏曲,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明礬工業(yè)的珠穆朗瑪。好像輕而易舉間,改變了世界礬礦分布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從此改變了礬山此后幾百年的自然地理走向和人文精神的古老面貌。仿佛地理“大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區(qū)域“蝴蝶效應”。福德灣古村落和挑礬古道的橫空出世,成為了最能表達礬都崢嶸歲月的兩個歷史里程碑。它們是礬都輝煌騰達不可剝離的生命體。礬山擁有的這一世界瑰寶,一定是大自然和時間老人千百年醞釀的人間杰作。福兮,礬都!
神奇的“石頭”,你無聲流淌的肉體與桀驁不馴的靈魂,已經(jīng)被洗濯成一闋風輕云淡的詩,放逐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你的氣質(zhì)和不凡已經(jīng)把遼闊和溫情釀造成一壇馨香的瓊漿,在歲月里沉淀著、芳香著、縈繞著……
“塵封”另一種文明
有時候回頭看,是為了未來更好的激發(fā)和超越。有時候當繁華式微,新的文明才能在廢墟上悄然誕生。
在歷史長河中,很多時候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特征,就是階段性和局部性,并不是永無止境的。從一種文明過渡到另一種文明形態(tài),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這應該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說,發(fā)現(xiàn)是一種智慧的靈光閃耀,那么適時的選擇就是與時俱進的哲學藝術(shù)。
生命就如那燦爛絢麗的火焰,光芒閃耀的盡頭,注定是燃燒之后的灰燼,石頭也然。好像世間一切事物都有一張命運時間表。從降生到壯大到巔峰到落幕,仿佛一個殘酷的人生游戲。無論未來如何遼闊,生與死都是事物無法更改的自然屬性,都是生活的一種履歷。只是有些故事已然灰飛煙滅,有些故事依然在塵埃里淺吟低唱著。
就像人生的輪回一樣,生命總會在斑駁的時光盡頭掩上重門,回歸原來狀態(tài),世界礬都也不例外。曾經(jīng)叱咤一時的礦山驕子——明礬,終將拗不過凋落的命運。我們無需去窺究凋敝的沉浮秘境。我們也不必悲憫嘆息。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恒的。礬礦重歸沉寂,好像是山體最好的歸宿?;蛟S是山體幾百年來風雨兼程疲憊了,亦或許是石頭厭倦了無休止的生命歷練。我猜想,這也許是石頭情歸永恒的最好結(jié)局。這不僅是石頭的私語,更是石頭與生俱來的原始秉性。
俱往矣,時光的潮頭始終如一,歷史的腳步也從不停歇。礬山山體在歷史走廊里的一次破天荒的蘇醒和再一次回歸生命本色,應是自身生命輪回的宿命。更是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漲與落,靜和動,枯與榮,生和滅都是宇宙的一種守恒定律,無人能左右。是哲學里的矛盾統(tǒng)一體。是世界主旋律。抑或是佛陀里最深邃的禪定。一個事物走到終點,往往是另一個事物的起點。因此,我們無需為礬礦的凋零而落寞。這是應有的胸襟和氣魄,無論世間萬物如何風云變幻。
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我們不必為礬礦的“壽終正寢”而哀嘆,也無需為大地的滄桑而悵惋。這或許只是“物盛則衰,時極而轉(zhuǎn)”的一束自然法則的投影而已。亦或是如古羅馬哲人西塞羅所言“一切事物自然都給予一個界限”的一語成讖。我始終抱定一個信念,只要礦洞依然活絡,煙囪依舊挺拔,廠房仍然健碩,礬都的靈魂就永不褪色。它們帶給礬山的未來就依然強勁,帶給世界的影響和力量就依舊強大。當繁華落幕,石頭將會依然在風雨中守候。這便是石頭的品格。我更相信,只要礬山人對礬都的眷戀如初,他們心中對明礬那種摯愛的火焰就永遠不會熄滅。
很幸運,礬山人在滾滾的改革浪潮中,不甘落伍,找到了世界礬都的另一次生命重生,另一個輝煌閃耀的窗口,另一種訴說歷史的方式。這是山體回歸生命本源的最明智的歷史抉擇。正像毛澤東吟詠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氣概一樣,這一次,礬山人可以說是用心,繼承了古人智慧的衣缽,昂首挺胸,用幾百年無可置疑的輝煌,用獨一無二的博大,很驕傲自豪地宣言:礬山已具備“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條件,時機已經(jīng)成熟。他們正在用積極的陽光思維,用踵事增華的氣魄,準備給“世界礬都”插上一雙嶄新的翅膀,給世界另一個意外的驚艷。這是重塑礬都形象最有力最溫暖的創(chuàng)意。也是“世界礬都”一個未來的夢。相信如此的華麗轉(zhuǎn)身,一定是太陽手留余香的如蝶的指引。
凝望鶴頂山“云海、花海、石海、風車”的醉美景觀,回眸筆架山癡情杜鵑花的絡繹人海,咀嚼福德灣古村落的淳樸厚重,遠眺挑礬古道的山嵐縹緲,端詳滄桑壯麗的礬礦遺址的古韻雄姿,儼然一幅礬山絕美的水墨丹青?;钕裉斓卦旎撵`性結(jié)晶。微風拂面,耳畔似乎飄浮著一個古老的歷史回音,遠方似乎有一條更明亮更寬敞的路在延伸著……
挑礬古道的兩種敘述
一條被明礬“注冊”的古道,注定是一頁非同尋常的歷史記憶。
并非所有的山與水的摩挲都能詩情畫意。并非所有青山綠水的繾綣都會惹人相思成災。
當?shù)\山這個荒蕪的山脊經(jīng)過古人智慧的洗禮,待冰清玉潔,璀璨如水晶的明礬成功出爐,便宣告了山體一次史無前例的生命質(zhì)變。可以想象,六個多世紀前,我們的先人為了心中的一個夢想,該是用了怎樣的洪荒之力啊!
明礬的誕生,猶如一個黑暗的山脊茫然間升起了一個太陽,悄然改變了這里的歷史走向。世界上一個明礬工業(yè)時代的來臨,意味著將改變一個區(qū)域亙古生態(tài)文明的歷史,甚至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脈絡和形象。
石頭一旦插上了“翅膀”,飛翔就是大勢所趨。好比一個長成亭亭玉立的閨中少女,尋找一個心目中的“王子”,就是最大的夢想。明礬的橫空出世固然令人歡欣鼓舞。但是,要走出大山,就要找到一個歷史的契合點。這是礬都騰飛的必經(jīng)之路。然而,面對周遭莽莽群山,自身地理位置又偏居一隅,遠離水路。這樣的天生短板,要去闖蕩世界,談何容易。如果沒有一個出口的路徑,就意味著一只金鳳凰將被囚禁在籠子里,失去生命的活力,無法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這將會是明礬登上歷史舞臺最大的桎梏??雌饋恚坪蹼y于上青天!
真是天蒼蒼,路茫茫。此時,不知道又是誰,在如此困頓迷茫的歷史當口,竟能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孕育出了一處水的靈感,找到了山水相依的自然秘笈,開啟了“神奇石頭”的第二次生命征程。我想,這便是石頭生命的又一次轉(zhuǎn)折和開竅。
毋庸置疑,水路就是明礬騰飛的翅膀,就是走向“深藍”的蹺蹺板。只要山水唇齒相依,路永遠就在腳下。這似乎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
我很欽佩我們的古人,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手里總能握一把智慧的鑰匙,總能克服一個個人生難題。哪怕是千山萬水,千難萬險。這或許就是人類戰(zhàn)勝自然和自我的奧秘。明礬的出口必須在崇山峻嶺中打開一條通道,一定得找到一條通向遠方的水路,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就像當初礦工堅定地打開山體的意志一樣,古老的礬山人再一次對山體進行了另一種生命的構(gòu)思。他們知道,山與水的連接是擁抱世界最好的生命載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唯一的生存路徑。
很慶幸,上天賜予了他們一條明亮清澈的小溪,一條能通向深藍的溪流。很幸運,他們終于嗅到了一條小溪生命澎湃的脈搏,終于找到了一個和明礬共舞的生命舞臺。這便是明礬插上翅膀的原動力。這便是山與水最溫情的生命繾綣。
誰又會料到,四十里外一個名曰藻溪的一個山水相間的小盆地,居然是一個上天安排的明礬的生命驛站。妙哉!藻溪人更驚訝,一種看似有點普通的礦石,居然能給他們帶來發(fā)展的機遇,帶來豐盈的福祉,居然能豐富一條溪的功能。如此的山水默契,應是天造地設的生命組合。礬山與藻溪兩個直接以山水稱謂的風水寶地,似乎蘊含著某種血緣關系的生命玄機。仿佛老天爺譜寫的最玄妙的一曲“高山流水”。這便是山與水最深情的相濡以沫。
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明礬的出口必須依賴水路。這是歷史的抉擇??v觀礬山最合情的水路連接優(yōu)勢,藻溪順理成章成了最理想的啟動口岸。由于當時沒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人力運輸便是無可替代的運礬模式。因此,一條連接礬山和藻溪的挑礬古道,在特定的歷史時空里孕育而生。如此“山嬌水媚”的絕妙大寫意,仿佛前世今生的一段命中注定的因緣。盡管過程篳路藍縷,百轉(zhuǎn)千回。然而,譜寫得卻是一曲令人蕩氣回腸的生命之歌。
從崇山飛壑橫榛斷莽里誕生的一條古道,注定了其間的辛酸與艱苦?!疤簟迸c“道”兩個字似乎詮釋了其中的“苦”與“樂”。礬山距藻溪有四十里路程,之間隔著莽莽群山,可以說是山高路險,山勢陡峭,狼嚎出沒。清朝詩人謝青揚曾詩詠:“崇巒撥山高,峻嶺入煙細,清曉起問程,籃輿度空際……”可見,要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里,開鑿出一條充滿生命活力的道路,得凝聚多少古人過人的智慧。仿佛是改變明礬命運的“哥德巴赫猜想”。這便是“道”中的一種“苦”。
時過境遷,我們現(xiàn)在攀越在如此一條沉寂、且很多地段已面目全非的古道上,已經(jīng)無法領略“道”的沉重與艱辛。有時甚至還會產(chǎn)生些許疑問與不屑。這或許就是時代造成的歷史記憶的短路和思維的斷層。好在蜿蜒曲折的小道,斑駁的石階,山間的溪澗,依然散發(fā)著一些看似不食人煙火,但是歷史感很強的古老的味道。這也許是古道印象在現(xiàn)代人心中的一種“樂”。
一個“挑”字勾起了長期蟄伏于我心中的一種悠遠的鄉(xiāng)愁。一觸碰,腦海中瞬間就會浮現(xiàn)童年和少年時期頻繁走過的挑礬古道。同時,也戳痛了一頁疼痛的家族史。一條羞于啟齒的古道,居然賦予了我家族另一種意義的生命內(nèi)涵,個中的味道是一般人無法觸及的。很多時候,感到很茫然。如此一條充滿諸多歷史況味的古道,于我到底意味著什么,影響著什么,改變著什么…… 總之,一打開它的記憶,深藏在心底的一抹稚真與苦澀的情懷,就會噴薄而出,像漲潮的海水,洶涌澎湃。古道與我的淵源,就像前世的一個情人,說不完的愛恨情仇,道不盡的喜怒哀樂。每一次回眸,都是心意闌珊的剪不斷,理還亂。
都說童年時光是快樂的。只是我的童年時光里,多了一份古道快樂的況味,它是與生俱來的,自然鑲嵌在童年生活里,成為了一道無法抹掉的風景線。因此,去回眸古道,去訴說古道,我比別人就多了些許文字的溫度和深度。
外婆家在古道的另一頭,借用余光中先生鄉(xiāng)愁的詩意,就是:我在這頭,外婆在那頭。但是,對于稚嫩無邪的童年來說,這樣的時空眺望只有快樂的向往。至于鄉(xiāng)愁,那是大人們口袋里的一件古玩意兒。小時候,每年正月都得去外婆家拜年,好像是媽媽定下的規(guī)矩,也好像是那時的一種鄉(xiāng)俗。不管怎樣,反正到了這個時間節(jié)點,一顆心總會怦然心動,不由自主地飛向嶺頭的一處熟悉和溫馨的人家。那是外婆的一地山水流淌的牧野。一個我小時候的心靈家園。
從藻溪出發(fā),先是沿著一條在兩面青山間潺湲流淌的溪流,徒步到藻溪水庫。然后,搭乘一葉槳櫓欸乃的扁舟,悠然在碧波蕩漾的泛綠的水面上,四周群山蔥郁,湖光瀲滟,山林沉寂,仿佛游弋在世外桃源的一處人間仙境里,惹人遐想、陶醉。如此水路,如此意境,就像鑲嵌在古道上的一顆明珠。這一段水路是我小時候行走古道最快樂的時光。應是古道當中最完美的山水交融?;蛟S,這就是上天安排的最溫暖的生命組合。只可惜,水庫是后于挑礬時期。我想,如果挑夫們當初有這么一段攝人心魄的水路,幫他們卸下些許肩上的負重,放松一下他們孤寂的心靈,一定是古道里頭最詩意的“協(xié)奏曲”。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古道是從水庫底端的,一座乾隆年間建造的名曰“硐橋”的地方肇始的。穿過端莊秀麗的拱形小橋,漫長陡峭,蜿蜒綿延的石階山道便長蛇似的,往“天空”無限延伸。起步即意味著嵯峨迢迢十八彎的行程的沉重。這時,可以說是對每個人身心意志的一種威懾和考驗。雖然攀行在如此幽徑險峻的山道上,索然無味又勞筋費力。但是,逶迤的山崗和清澈的溪澗組成的獨特的高山景致,會把路途中一切的無聊與疲憊,拋擲到九霄云外。偶爾經(jīng)過山里人家的小店鋪,還可以“享受”到零食的“獎勵”。所以,古道在我的髫年時光里并不是一條充滿艱辛與坎坷的路途。
與它摩挲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把古道里的原始古樸的韻味,默默地鐫刻在生命的血液里。這種人生經(jīng)歷,不僅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財富”,而且也提煉成了人生中一段色彩純粹的履歷。于我,這便是古道上一種簡約的“樂”。
《說文解字》:“挑,撓也。從手,兆聲。一曰:摷也?!薄秶Z》曰:“卻至挑天。”當動詞用的時候,就是“擔,挑。挑礬即用一根扁擔挑起兩笸籮明礬,扛在肩上,運達目的地,純粹是人力支撐的一項體力差使。在古代,“挑擔”這種形式廣泛運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當中,是重要的一種運輸方式。要把礬山的明礬運出崇山峻嶺,挑擔是不二的選擇。后來,“挑礬”便成了那時的一個專用名詞。而且永遠沉淀在礬都的一頁歷史里,成為明礬的另類符號。
挑礬古道對挑夫們來說,無疑是一條“天路”。他們借用一根約十厘米寬,一米多長的扁擔,輔助一根楮腳,憑著自身體魄,挑著沉重的“石頭”,披星戴月,翻山越嶺在一條巉巖林立,荊棘密布,幾近荒無人煙的嶙峋的山巒崎嶇小道上,全靠一己之力。之間要克服體力上的透支和心靈上的寂寞。且還要面臨無法預測的安全風險。最后,才能把一百斤左右的明礬,挑達藻溪埠頭。這是何等的艱辛之旅??!世間有千百種苦力體力活。在我的眼里,挑礬是最消磨體力和意志的一種生命“跋涉”。腦海里每每浮現(xiàn)父親親身經(jīng)歷的描述,我都會對古道增添一層新的思緒和惆悵。一個“挑”字濺起的何止是苦役、酸楚、無奈這樣的愁緒。這便是古道衍生出的一種酸楚的“苦”。
長大以后,從父親頗顯礙口的帶著點苦澀的敘述里,我方知曉,古道賦予了我家庭另一層面的含義。為了給爺爺減輕一點家庭生活壓力,我大伯和我父親年輕時都曾經(jīng)在古道上艱難劬勞過。我想,如果不是為了紓困生活,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觸及那樣一條讓人望而生畏,談“挑”色變的古道吶!我無法破解,如此的經(jīng)歷留給我父親心靈更多的是苦痛,還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記憶。我總在想象,剛成年身體羸弱的父親,到底是靠什么樣的意志支撐著,膽敢去挑戰(zhàn)如此的硬活。要知道,軀體上承擔著一百多斤重的明礬,去征服一條山高水長,道路迢遞,枯燥乏味,身心俱疲的古道,于我父親是何等的沉重與負累,是何等的“慘不忍睹”。我似乎都能嗅到父親描述言語里的疼痛和無奈。想象總會制造出傷感。每當這樣的“切膚之痛的記憶”來襲,古道給我的印象總是破碎的,破碎的那么撕心裂肺,完全淹沒了兒時天真無邪的古道情懷。這便是古道帶給我家庭夢魘般的一種不堪回憶的“苦”。
然而,從某種角度上說,挑礬古道又是一條實實在在的“黃金”之道。自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擔負著走向世界的重任,就開始改變著礬山區(qū)域的社會和生活形態(tài),改變著礬山,乃至中國和世界的明礬文化。特別是徹底改變了礬山和藻溪兩地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地緣格局。更重要的是,從此改變了整個世界礬礦分布的格局。不僅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明礬儲量最大的國家,也讓礬山理所當然登上了唯一的“世界礬都”這個榮譽殿堂。幾個世紀的明礬歷史證明,挑礬古道于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清末民國時期,臻至鼎盛。因此,可以說:沒有古道就沒有明礬的騰達與輝煌。從這個意義上講,古道的酸甜苦辣,古道的風雨歲月,便是歷史盛開的一種繼往開來的“樂”。
或許是生命禮贊
懷舊,或許是人類最流連忘返,根深蒂固的心理活動。當這種情懷與現(xiàn)實的情景發(fā)生碰撞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偏向歷史的認知和屬性。
一條承載著厚重文明符號的挑礬古道,凝聚著何止是幾代人的智慧與汗水。更是一個區(qū)域人們視之為精神高地的神祇。因此,文明的延續(xù)可以說是撩撥人們心生向往的美好愿望之一。我相信,能重溫和保持古道的歷史風韻,是與古道有交織的人最親昵的閎愿。壯美無儔的挑礬古道留給世人的,不只是歷史,更是遼闊的未來。
很多時候,重溫歷史需要豁達,正視現(xiàn)實需要勇氣。當我們透過歷史的余溫去想象未來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亂了方寸,徒生傷感。當社會的“執(zhí)意”發(fā)展和歷史的“倔強”格格不入時,我們往往會陷入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怪圈。肆意、踐踏、篡改、麻木……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歷史的自尊,侵蝕著記憶的軀體。不知道是傲慢釀成的任性肆無忌憚,還是貪婪驅(qū)使的乖戾妄為。兩者的博弈,代價往往是歷史“符號”的不斷消弭,結(jié)局總是“遍體鱗傷”。創(chuàng)造歷史在毀滅歷史面前,總是顯得不堪一擊。嗚呼哀哉!
一條古道在風雨飄搖中堅韌幾百年,那是傲世品格的脊梁。屹立在歷史時空里,堅守、沉淀、芬芳,那是一種歷史責任和情懷,就像挑夫們賦予明礬和古道的情感。面對不斷地被無情蠶食的古道,記憶總是苦痛得找不到來時的路。礬山至三條溪的古道已體無完膚,面目似是而非,像一堵傾圮的墻垣,只能靠記憶去想象曾經(jīng)的雄姿英發(fā)。相對于借明礬繁榮一時的淵藪——藻溪,見證了明礬文明的埠頭的“全軍覆沒”,古道算是幸運的了!盡管古道并未喪失殆盡,但是已經(jīng)無法回到歷史的原點。真是道之流觴也!假如給我一次古道吶喊的機遇,我會傾盡全力呼嘯:回來吧!滄??∶赖奶舻\古道!
我的魂牽夢縈的古道?。∨c你的愛,縱有萬般情,萬千語,都不知怎么去表白。當我伏案疾書,行將擱下手中文字的時候,似乎聽到了來自礬都劍指“非遺”,堅定發(fā)出的鏗鏘綻放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