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
中國版《深夜食堂》一經(jīng)播出,口播和收視雙雙撲街。豆瓣2.3分的超低分,而日本的原版《深夜食堂》則是9.2的高分。作為出品人和主演的黃磊,自然也難免成為差評中的一環(huán)。
從早年的文藝小生,到中年的居家好男人,再到黃小廚、神算子,黃磊成功樹立起自己一個又一個公眾形象,甚至“人設”(人物形象設定)大于作品。但為什么這么多年的“人設”,如今似乎一朝就崩塌了呢?
或許,一切只是源于急于變現(xiàn)。
文藝小生形象曾牢不可破
就在不久之前,黃磊還有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麻煩家族》上映。它翻拍自日本山田洋次的名作《家族之苦》,豆瓣評分卻只有4.7,票房約三千多萬元。
翻拍日劇,本來特別符合黃磊的“人設”。一個溫暖的、顧家的、文藝的、有思想的、小眾的(粉絲基礎并不小眾)的中年男演員,如果像別的明星一樣轉(zhuǎn)行做導演,如拍苦大仇深、思想深刻的文藝片,風險太大,劃不來;拍青年偶像劇圈錢,一是太膚淺不符合定位,二是那一撥靠青春片“回憶殺”來圈錢的熱潮已過去,無利可圖了;拍玄幻古裝的IP劇呢,花錢又多又難搞。
翻拍日劇,而且是美食劇、家庭劇、溫情劇,基本上可以說是黃磊一種很精妙的選擇了。
簡單來復盤一下黃磊這位算不上大紅大紫,但一直存在感很強的明星吧。早年間,黃磊的第一部戲就接了陳凱歌導演的《邊走邊唱》;很快,又出演了電影《夜半歌聲》,與張國榮配戲;發(fā)行了頗受好評的專輯《我想我是?!罚黄浜?,更與周迅、劉若英、伊能靜等明星合作,主演了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又主演的《天一生水》《似水年華》等人文劇,活生生捧紅了烏鎮(zhèn);此后,黃磊還長年表演話劇《暗戀桃花源》。文藝小生的形象就此牢不可破。
只不過,中年發(fā)福之后,黃磊轉(zhuǎn)變戲路了,演《婚姻保衛(wèi)戰(zhàn)》、演《夫妻那些事》、演《我愛男閨蜜》、演《小別離》……都是小男人、好男人、好男閨蜜、好爸爸。居家型好男人的形象已成了他的新標簽。繼而把這個“居家男人”的“人設”發(fā)揚光大的,是黃磊在真人秀《爸爸去哪兒2》《向往的生活》《極限挑戰(zhàn)》當中,他又多了好爸爸、好廚子、神算子等這些新的“人設”。正是靠著這些標簽,黃磊才賺錢出名兩不誤。
然而,因為生了第三個孩子,黃磊被質(zhì)疑“重男輕女”,好爸爸形象大打折扣;因為“黃小廚侵權事件”,下屬團隊剽竊和不負責任連累了他;而今的電影和電視劇雙雙撲街,其有才華和文藝青年的“人設”就此Say Goodbye。
一切只是源于急于變現(xiàn)
風投時代,文藝成了聚攏資源的招牌,而資源則是賺利賺名的本錢,捂著資源不去變現(xiàn)是不符合時代價值觀的。當然變現(xiàn)的方法,不光限于拍電影電視劇,也包括各種創(chuàng)業(yè),于是才會有黃磊、韓寒、郭敬明、蔡康永、高曉松、羅永浩、羅振宇等等人物的各種故事。這其中,成功者自然繼續(xù)如魚得水,失敗者便容易毀了從前的“人設”。
明星當中的文藝青年和文藝中年們,都要想盡辦法拍部電影或電視劇來證明自己,這其中有市場非常成功及部分成功的趙薇、韓寒、郭敬明、何炅、蘇有朋、徐靜蕾們,也有市場非常不成功的黃磊、高曉松(《大武生》)、蔡康永們(《吃吃的愛》)。
為什么這些中年文藝男的“人設”,容易崩塌?因為他太急于變現(xiàn)了。確實有一些賺了大錢了的“才子才女”們,但他們的“文藝”的“人設”,也算是走到盡頭了。
韓寒、郭敬明、何炅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時間節(jié)點上趕得恰恰好,賺錢跟作品的品質(zhì)沒有太大關系。大概也是因為前期的這幾位的成功,大大地刺激了后續(xù)市場,有人氣的文藝明星們急于證明自己。不過,說他們僅是為了掙錢,也不太公平,因為他們做廣告、做代表、上綜藝,來錢可能更快。他們的變現(xiàn),是希望趁自己的影響力、名氣和手頭能聚攏的資源都還在的時候,把它們?nèi)勘P活起來;不僅賺利,還能賺名。
《吃吃的愛》,號稱是蔡康永專門為小S拍的??雌饋泶_實如此,里面還把臺灣的綜藝咖一網(wǎng)打盡了。但這些設置不是為了電影更好看更精彩,而是為了償還蔡康永的心愿,為了讓他們的“康熙組合”過一把癮就“死”,為了能把這些人情和人脈都物盡共用。
失敗者從一個風口到下一個風口
在如今各行各業(yè)都凋敝的情況下,投資別的血本無歸,原創(chuàng)音樂市場糟糕透頂,圖書市場利太薄、全國一年賣最好的書不抵明星一次出場費——有本事的不投影視這些還在賺錢的行業(yè)還能投什么呢?
而像明星那樣,有巨大粉絲群體,所識非富即貴,不缺砸錢的,又想在年齡老去戲路漸窄的時候揚名立萬的,如果不去當個影視的制片人或?qū)€演,豈不是白白地錯過了賺錢機會嗎?不利用最后紅的時光,把名氣和資源都套現(xiàn),簡直就對不起自己了。以上,是針對擁有最頂級資源和粉絲的文藝明星們的路數(shù)的。
實際上,變現(xiàn)的方法,除了影視以外,還有很多。比如創(chuàng)業(yè),以及創(chuàng)業(yè)這面旗幟之下的各類內(nèi)容創(chuàng)業(yè)、平臺創(chuàng)業(yè)、影視公司投資、知識付費等等……所以,涌現(xiàn)才子才女最多的行業(yè),如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幾乎略有幾分聲望的人士,都義無反顧地跳進一個又一個的風口里面,從羅永浩、羅振宇,到咪蒙們,再到李海鵬、方三文等人,量級不等、方向不同,都在創(chuàng)業(yè),都在吸引風投,都在自我營銷,琳瑯滿目。
這些都是成功者。而那些未能成功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那些失敗者,應該是成功者的數(shù)倍、數(shù)十倍。他們還在想辦法,從一個風口換到下一個風口。但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
就憑著大家在文藝這條路上聚攏了人氣、與各種圈中大佬交杯換盞的機會,就憑著還能有人愿意把錢扔到水里聽個響兒的風投時代的熱忱,文藝中年們,都在想辦法把剩余價值變成現(xiàn)鈔。
說不上是好事還是壞事兒,但這種心急是沒辦法吃上熱豆腐的,也是速生速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