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卿
緊張的高考已結束,等待考生的是填報志愿、等待錄取通知書等環(huán)節(jié)。對考生和家長而言,進入一所理想的高校就讀可謂是全家的頭等大事。而騙子往往利用家長的這一心理設下種種騙局,一些家長則因此中招。(6月12日《新京報》)
高考結束了,考生們并不輕松,眼巴巴地等著考試成績,這種緊張與焦慮只有考生才能體會得到。而做家長的不但同樣如此,還多了一塊心病,那就是籌劃著怎樣幫助孩子選擇一所心儀的學校、一個好的專業(yè)。
每年高考之后,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各種招生信息滿天飛,說穿了只要你有錢,很多大學的校門都向你敞開,有人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招生陷阱。盡管很多人知道這種老套的把戲,但中招、躺槍的依然大有人在。
為了幫助公眾防范此類騙局,不少媒體紛紛進行盤點,將防騙攻略傳授給讀者或者網友,用意很明顯,通過細數(shù)各種騙術,讓行騙者無處遁形,直到被警方拿下。不可否認,教育主管部門與專家的苦口婆心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勸導作用,但是被騙現(xiàn)象還是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了,讓人倍感無奈與痛惜。
筆者認為,騙子的伎倆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覬覦考生家長的錢包,騙子主動找上門的也好,親朋好友幫助找關系也罷,都離不開一個“錢”字,因此最好的防騙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捂緊了錢袋子,騙子就無計可施。還是那句老話,成才之路不止一條,花高價錢或許可以上學,但更多時候代價是血本無歸、求學無門。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