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技術逐漸成熟與普及的基礎上,網絡新媒體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對廣播電臺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廣播電臺作為傳統(tǒng)媒體,必須與新媒體共同創(chuàng)新,尋求有競爭力的新的新聞采集方式與管理模式,才能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快速成長,求得生存。如今,新聞傳播速度十分迅速,廣播電臺新聞采編工作對如果更好的利用新聞采編技巧占據信息傳播主動權,在新聞傳播中脫穎而出,是當前的需要直面面對的嚴峻問題。
當前的新聞采編工作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新聞采訪,另一種是新聞編輯。新聞采編的工作任務是通過記者在各地搜集新鮮新聞,專業(yè)人員將新聞資料進行匯總和整理,將新聞中的有效新聞進行提取,有編輯進行后期撰寫、制作,將新聞原材料進行潤色,得到具有播放效果的文字或者視頻,使內容更加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新聞采編工作有助于新聞的傳播,促進人們對事件的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臺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zhàn)。電臺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達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對目前電臺新聞采編工作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
1.新聞脫離實際。目前,各種媒體模式呈現(xiàn)出井噴式發(fā)展,媒體與媒體之間的競爭逐漸增強,一些媒體單位為了博人眼球,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收聽率或者瀏覽量而夸大新聞的內容甚至不惜制造一些假新聞,為新聞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導致公眾得不到有效真實的信息。黨和中央為此對新聞提出了明確要求:新聞必須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廣播電臺是群眾直接接受新聞信息的途徑之一,大到國家發(fā)展與國際形勢,小到街坊鄰居雞毛蒜皮,都是老百姓關注的事,必須保證真實性和務實性。
2.廣播電臺采編人員素質較低。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是新聞資料的第一經手人,對整個新聞的編寫、播放和傳播有重要影響。但是,由于互聯(lián)網媒體和各種新媒體的誕生和發(fā)展,對廣播電臺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導致廣播電臺專業(yè)技術人員大量流失并且招聘困難,對廣播電臺的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廣播電臺新聞采編專業(yè)工作人員的流失,造成新聞獲取遲緩、新聞編寫質量下降,使收聽群眾抓不到新聞的重點,失去了新聞消息傳播的功能,久而久之導致群眾喪失了收聽電臺新聞的興趣,電臺的發(fā)展產生惡性循環(huán)。
3.對經濟效益越來越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經濟收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新媒體快速崛起的時代,經濟效益對發(fā)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行業(yè)發(fā)展是以經濟基礎為前提。目前,受經濟效益的影響,電臺也是以經濟基礎推動自身發(fā)展,經濟效益是維持電臺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因此,很多電臺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新聞制作的成本也以經濟為出發(fā)點,導致制作的新聞、節(jié)目等質量下降。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臺想要長久生存,必須進行適當?shù)母母锖蛣?chuàng)新,本文針對電臺新聞采編工作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的采訪方式。通常情況下,不同人群對新聞的關注點不同,關注的新聞種類和內容也不同,因此在對新聞采編時要考慮到新聞的針對性。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采訪,要有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回答與安排,保證新聞的普遍關注性和真實性。在群眾接受記者采訪時,記者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提問,對問題逐漸深入,對受訪者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保證新聞細節(jié)的真實性和全面性。新聞編輯要對新聞的信息進行有效刪選,在篩選的同時務必保證新聞的整體性,不可斷章取義。
2.運用新聞編輯技巧。新聞編輯的工作是將原始新聞資料進行匯總、編撰,形成完整的、有條理的新聞。新聞編輯在新聞采編中起到最關鍵的作用,新聞編輯要對不同的事件根據不同的群眾訪問進行分析,準確判斷分析出新聞信息,突出新聞的特點,增強吸引力,同時在新聞中添加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人們?yōu)g覽新聞的興趣,實現(xiàn)新聞的價值。只有在新聞中能夠得到有效信息,電臺廣播才能對人們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在不斷探索中尋找聽眾喜聞樂見的事情,拉近與聽眾的距離,逐漸形成電臺獨有的特色,對電臺的后續(xù)發(fā)展起到積極影響。
3.新聞報道要有針對性。廣播電臺的采編工作人員要學會發(fā)現(xiàn)新聞的價值,找到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在眾多的新聞中找到具有話題吸引力的事件,進行深入挖掘,然后去解決問題。采編工作者在對新聞進行處理時,要對群眾喜愛的新聞題材與類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真正明白群眾想要得到的新聞信息是什么,只有貼近群眾的新聞才能夠吸引群眾的收聽,得到群眾的支持。在新聞的選擇和處理上要以正面新聞為主,傳播社會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
隨著各種新媒體的產生與發(fā)展,廣播電臺要想求得生存,必須去直面問題,勇于創(chuàng)新。廣播電臺的新聞采編工作需要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對新聞的處理中,還需要提升新聞的藝術性和時代特征。只有新聞采編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身的采訪能力、編輯能力,才能促進廣播電臺的發(fā)展。
[1]古今會.基于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技巧探析[J].數(shù)字化用戶,2017,23(2).
[2]甘宇.淺談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J].科技展望,2017(11).
[3]趙景春.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技巧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6,2(1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