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劉維東
藝道弘通,山河可表——李德仁山水畫藝術特色簡析
山西 劉維東
本文認為構成李德仁山水畫的藝術特色是:一、堅持寫生與臨摹并重,真正體悟畫法畫理畫道;二、融匯南北山水畫法精華,開拓中國繪畫新典范;三、詩書畫印相映成輝,凸顯哲學觀照與人文關懷。其強調的“中華民族在文化層面需要真正獲得獨立”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建立的精神信念和艱巨任務。
李德仁 山水畫 藝術精神 人文關懷
在當今畫壇能夠詩書畫印兼擅的人已然不多,加之國學研究、藝術理論、書畫鑒定均齊頭并進,則更屬鳳毛麟角。然而在山西就有這么一位在諸多領域造詣精深的藝術家,他就是響譽海內外、年逾七十的李德仁先生。因篇幅所限,以下主要通過其山水畫來領略先生的藝術魅力與精神追求。
先生年少時就熱愛繪畫,十六歲因常在家鄉(xiāng)瀟河橋畔寫生,還有被守橋士兵拘捕的特殊經歷。他矢志既立便不改初衷,堅持勤奮自學,得到著名畫家呂斯百的鼓勵與指導。其后由技校讀書到工廠宣傳干事、展覽館美工,再到研究生、山西大學教師,直至現(xiàn)在名滿天下,都從未停止過寫生。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強調具體踐行和深入體悟,先生寫生的足跡遍及天南海北,不僅是為得“搜盡奇峰打草稿”,更是在參證各類皴法與地理狀貌的密切關系、窮究古人的畫法與畫理,進而體悟畫道的文化精髓。他曾在黃山寫生稿中題道:“古者荊浩寫太行山,董源寫建康山,李成寫齊魯山,關同、范寬寫太華、終南山,皆得其神采理法。相形之下,尤覺黃山派諸公之陋……藝術至境固不可以形摹求之,然形草摹必在其中。故當今后世,如欲開派立宗,不可不重寫生一法?!毕壬鷮懮谫|于勢、于貌于神,均能因地制宜,以豐富的手法充分營造,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又會獲得開闊胸襟的藝術感染。
寫生與臨摹歷來為大家所并重,先生深諳其理。邵洛羊先生在1992年就曾這樣評價他:“從中國山水畫高峰期的五代、北宋入手,北方畫派的范寬、燕文貴、郭熙,南方畫派的董源、巨然等,他均深入游習……繼而涉及南宋的李唐和夏圭,得其斧劈皴斫之力度美,和拖泥帶水皴筆之鮮活靈氣,遂涵有文人畫胎息,而卓然獨具規(guī)模?!蓖ㄟ^大量臨摹、朝夕晤對,先生的山水畫遠接古人法乳、無論筆法皴法格法,均臻于高古清邁、雅正蘊藉,越出時人籬范,除卻繪畫技法,還有審美情趣、氣格精神都一任得到涵泳。
從青年時期,李德仁先生就開始四處求學,繪畫上又問學于高壽田、王光宇等名家,研究生期間由早年擅長的人物畫重點轉向山水畫研究與創(chuàng)作,得到趙球、孫其峰等名師指授,最終成為何海霞先生的關門弟子。1994年創(chuàng)作的《佳境攜游》即是與何先生的合作,2002年的《黃水曲》則是仿何氏畫法的代表作,先生雖不以簡單追從當代名家面貌為能事,但這些卻構成他求學問道的鮮明例證。
先生山水畫早年從湖社畫家高壽田處系統(tǒng)接受了陳少梅的風格特色,陳氏重視從郭熙、李劉馬夏入手,成為民國以來振興北派山水的大家。但陳少梅的可貴處重在兼采融匯,他以北宗為體、南宗為用,以北宗蓄勢、南宗增韻,形成其清逸淡雅、陽剛勁健的繪畫風格,被譽為“繼承傳統(tǒng)的集大成者”。追循這樣的繪畫理路,先生很快便汲取到陳派山水繪畫的精華。拜師何海霞之后,又吸收了南派張大千的富麗華滋、縱橫捭闔。先生重視北派傳統(tǒng),但并不拘窠守臼,而是將宋元以來南北畫法融冶一爐,糅合多種皴法,寫意重彩齊重,丹青水墨并發(fā),創(chuàng)立了氣象雄秀、豪邁灑脫的新風格,成為當今畫壇北派山水集古典審美于一身的新典范。
自1996年拜師張頷先生以來,李德仁先生長期堅持國學研究,對道儒佛哲學探造尤深,加之對時代的深刻認識,故將每幅繪畫創(chuàng)作都當文化載體對待。
先生作畫,每畫必題且多用行書,筆意暢達而不失雄媚,法度完備而意趣超逸。落款題跋尤重經營位置,與畫面相輔相宜、相得益彰,印章使用亦是如此,均沒有絲毫違擾,只會增加繪畫的豐富與雅觀。值得注意的是,先生用印多為自己親手鐫制,出入秦漢印風,剛健秀潤兼得,令人欽羨不已。
先生作詩,取法漢魏唐宋,尤重李杜蘇黃、兩漢古風,意境高華,存詩千首,每每因畫題詠,極富哲理妙趣。比如其《二士觀瀑圖》題詩:“二士同觀瀑,休爭高下嗔。人心高乃貴,水性下為尊。高下原無別,莫將人水分。人高因善下,善下眾推恩。水下終成海,海成升變云。物情高里下,升降一輪困。高下本相化,悟之與道鄰?!辈粌H將傳統(tǒng)山水畫的“觀瀑圖”在精神內涵上予以揭示,既頌揚水的“善下”品質,又進一步闡釋了中華道論文化認識,即事物相互轉化與歸一化萬思想,體現(xiàn)出先生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哲學領悟。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先生2012年曾創(chuàng)作山水畫《維權中華釣魚島》為國家派船巡航島礁海域而吶喊助威。只有秉持這樣的家國情懷,再加之中華文化的崇高智慧,我們的事業(yè)與夢想就會無往而不勝!
李德仁先生一直強調“中華民族在文化層面需要真正獲得獨立”,這正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建立的精神信念和艱巨任務。“畫繪技微托浩心,神思意氣動乾坤。筆中自有蒼生想,濟世何戚名利身?!毕壬倪@首《論畫絕句》道出了畫家的最高精神追求,即要有“濟世浩心”,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身的歷史使命與文化擔當!
①《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李德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第58頁。
②《〈李德仁山水畫集〉前言》,載《洛羊論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頁。
③《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李德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頁。
作 者:
劉維東,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美術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編 輯:
趙際灤 chubanjilu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