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如果香港能積極投身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作為金融中心,必然能夠找到新的機會。恰如歌中所唱——“尋求無盡進步、互助互勉不斷改進,伸出手緊握祝福與鼓舞。”香港的明天,也必然更美好!
“尋求無盡進步、互助互勉不斷改進,伸出手緊握祝福與鼓舞?!?1985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完場階段,梅艷芳、林子祥、張學友、譚詠麟等群星合唱了粵語版的《明天會更好》。
一曲難忘,至今網上廣為流傳。
在歌曲廣為流傳前后,1985年6月12日,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凌青與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湯姆森大使共同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以下稱“《聯合聲明》”)遞交當時主管法律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福萊斯豪爾博士,履行向聯合國登記的法律手續(xù),使它成為一項國際公認的法律文獻。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居民冒雨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并贈予“威武文明之師”的牌匾。
在此之前,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了《聯合聲明》。當年12月18日,時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飛抵北京,在第二天簡短的儀式上,她代表英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上簽字。
香港回歸的準確日子,定了!
在此之前,是艱苦的談判。在此之后直到1997年7月1日,是中國人民期盼香港回歸的日子。從1997年7月1日到如今,香港回歸20年,“一國兩制”獲得成功。未來,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香港主權屬于中國不容置疑
從1972年算起,到1997年,香港回歸走過了25年!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以后,香港、澳門問題就擺在了中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之上。特別是在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討論港、澳是否屬于殖民地的問題時,中國政府果斷出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殖民地概念以及香港、澳門的準確表述,首次出現在國際講壇——“殖民地是遭受外國統(tǒng)治管轄而喪失主權的國家,香港、澳門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國家強加于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的所謂‘殖民地范疇。中國政府主張,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的方式和平解決香港、澳門問題……聯合國無權討論這一問題?!?/p>
1972年11月8日,第27屆聯合國大會同意香港、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上刪除,確認中國對港澳地區(qū)擁有主權。
盡管香港主權問題勿容爭議,然而,何時解決,卻又考驗著中國人的智慧。
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 )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記錄了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對香港問題解決時間的定位——“1975年5月25日,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了1970年至1974年擔任英國首相的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毛澤東當時表示,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還不到,他指著旁邊的鄧小平和另一些年輕干部說,‘這個問題讓他們去解決吧?!?/p>
對于英國人來說,確實存在著模糊不清的看法,抑或可以說,他們對于香港早在1972年便被聯合國刪除出殖民地名單,并不愿意去正視。英國政治傳記作家約翰·坎貝爾(John Campbell)是這么描述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上的看法的:“首先,與??颂m群島一樣,香港是一個面臨被接管的英國殖民地?!蹦敲?,像約翰·坎貝爾這樣在英國來說算是見聞頗廣的作家看來,在回歸之前,英國真的仍是香港的宗主國嗎?事實上,他們的認識是清楚的??藏悹栐凇惰F娘子——撒切爾夫人傳》中如此寫道:“從法律上講,中國追索自己的領土是不可辯駁的,撒切爾夫人深刻地信奉法律的神圣?!睂τ谙愀蹎栴},坎貝爾單辟一章“在香港問題上的實用主義”,篇幅比給大英帝國帶來最后榮光的??颂m群島少了許多——關于福克蘭群島,坎貝爾開辟了兩章——“大西洋的拯救行動”和“??颂m效應”。
英國人所謂??颂m群島,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對于這片英國與阿根廷存在爭議的、南大西洋遠離英國本土的島嶼來說,有英國輿論如此評價——這一塊遙遠而微小的英國領土,重要性其實根本抵不過英格蘭職業(yè)足球賽中的那一只球。然而,阿根廷通過軍事行動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使得英國咽不下這口氣——已顯得落日余暉的英國,傾皇家海軍之全力,奪回了馬島。
盡管以“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被阿根廷空軍飛魚反艦導彈擊沉為代價,英國慘勝阿根廷,但48小時內決定對阿根廷開戰(zhàn)的撒切爾夫人明白,在香港問題上,如果蠻干,一切全都是白搭。不過勝利的光暈使得她仍不切實際地判斷——中國拒絕考慮1997年后繼續(xù)保留主權,只不過是一個可以談判的條件。英國可以在承認香港的主權屬于中國的情況下,繼續(xù)保留管轄權——向中國政府回租香港。
香港回歸歷程是個典范
啟動香港回歸、決定香港回歸時間的,不是英國人,而是中國人。
1978年4月,鄧小平成立了國務院下屬的港澳事務辦公室和以廖承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1978年8月,廖承志遵照鄧小平的指示,對一批香港客人保證說,香港可以保留它的制度,中國不會在香港搞群眾運動。1978年11月,鄧小平和香港船王包玉剛專門討論了港商在中國現代化中可以發(fā)揮的作用。
1979年,鄧小平會見時任港督麥里浩時,一些資深英國外交官已經開始猜測——1997年需要把租約到期的新界歸還中國,同時,英國亦將不得不放棄對整個香港的主權——畢竟新界以外的香港地區(qū),無法作為獨立的行政單位存在。約翰·坎貝爾認為,“沒有人保證香港島的經濟自立”,另外,當時的中國“擁有絕對的軍事優(yōu)勢,香港島無論如何都是無法設防的:中國只要切斷供水就可。反抗不能成為一種選擇?!?
約翰·坎貝爾還認為,除了以較弱的地位進行談判,通過外交方式爭取可能最好的結果以外,英國別無選擇。
然而,因為馬島戰(zhàn)爭的勝利,撒切爾夫人顯得過于自信。盡管英國外交部當時主要的兩位中國問題專家珀西·柯利達和艾倫·唐納德全都試圖向撒切爾夫人解釋清楚鄧小平的決心,但撒切爾夫人仍然試圖在鄧小平面前討價還價。殊不知,“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這一次遇到的談判對手,是素有“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
早在1981年在北京召開的港澳辦討論香港前途的會議上,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就向與會者傳達了鄧小平的觀點——“不收回香港,我們將無顏面對祖宗、面對十億中國人民和子孫后代、面對第三世界的人民?!?/p>
就在撒切爾夫人抵達北京前一周,鄧小平曾經對李先念等人說,中國要準備把使用武力作為保衛(wèi)香港的最后手段。
1982年9月24日,這是“鋼鐵公司”鄧小平與“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首次會面。對于這次歷時兩個半小時的會談,后來撒切爾夫人僅僅用了一個短句來描述——“生硬粗暴”。
會談開始前,鄧小平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中國不是阿根廷。”兩人見面的“寒暄”亦頗微妙,撒切爾夫人對鄧小平說:“我作為現任首相訪華,看到你很高興?!编囆∑秸f:“是呀!英國的首相我認識幾個,但我認識的現在都下臺了。歡迎你來呀?!?/p>
而參與會面的英方官員日后的回憶,說起來似乎更為真切。英國官員們稱,“鄧小平在開場白時就宣布,中國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將支持香港繁榮,并希望得到英國政府的合作?!?/p>
撒切爾夫人的討價還價,顯得蒼白無力。她一再強調,根據三個條約,香港的主權屬于英國。盡管撒切爾夫人還表示:“這些條約都是有效的,只有雙方協議才能做出變動。英國在過去150年里學會了如何管理香港,成效很不錯。只有在保證香港繁榮穩(wěn)定的前提下,才能談主權問題?!比欢囆∑綌嗳痪芙^了她的主張。
主權問題豈容談判?“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的余地!”鄧小平斬釘截鐵。他說,他不會做當年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李鴻章。主權就意味著完全的主權。
關于撒切爾夫人訪華討論香港問題,如今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電視畫面——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之后,走出人民大會堂。由于一位記者提問使得她分了神,導致腳下一滑膝蓋著地。這一插曲被電視鏡頭捕捉后,在香港的晚間新聞里播出,接著又反反復復在香港電視上播出。“這個畫面給人的印象是,撒切爾夫人受到鄧小平強硬姿態(tài)的震懾,差點磕了個頭,幸虧身邊有駐華大使柯利達攙扶才不至于跪下?!备蹈吡x如此評論撒切爾夫人的這一跤。
鄧小平沒有出席撒切爾夫人離開北京前的答謝宴會,理由是要去出席為金日成舉行的歡迎宴會。撒切爾夫人在宴會上用了一句中國成語表達了她對中國的看法:“百聞不如一見。”
撒切爾夫人訪華后,中英談判反而推遲了,原因只是——中國堅持談判協議的前提和基礎是中國于1997年完全收回香港主權。1983年2月底,英國被告知——中方有關香港1997年以后政策的單方面草案已接近完成。如果不再談判,中方將于1984年9月單方面宣布香港前途方案。
當時,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和港督尤德立即飛回倫敦與撒切爾夫人磋商對策。
此際,在香港社會流行著一個謎語——“1997之后會是什么”?!爸i底只不過是1998?!备蹈吡x如此表示。
在1982年年底,全國人大五屆一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31條規(guī)定:“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在特別行政區(qū)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guī)定?!敝袊谙蚴澜玑尫判盘枴约嚎稍谑栈叵愀酆?,維護香港的繁榮。
1983年9月10日,經過第三輪仍陷僵局的談判之后,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鄧小平斬釘截鐵地回答——英國想用主權來換治權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第五輪、第六輪……直到第八輪談判,中英雙方的會談才顯出更多的成效。英方提供了他們如何治理香港的詳細分析。但此際,英方仍對香港主權問題保留看法。但日趨明朗的是——無論如何,中國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全部主權。
在談判進行了十二輪以后,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飛抵北京。在談及中英關于香港回歸的一系列問題中,鄧小平特別關照豪說,雖然香港在1997年之后其制度不會改變,但中國將在香港駐軍。
豪外相在與鄧小平會談后,從北京飛到香港。這一次,他在香港公開表示:“想達成一個能在1997年以后由英國參與治理香港的協議是不可能的?!焙赖难韵轮馐牵?997年后,英國不再擁有香港的主權和治權。7月底,杰弗里·豪再度訪華。8月1日,豪在香港舉行記者會,透露中英有關香港問題協議的十項主要條款。
1984年5月,鄧小平在接見香港全國人大代表時,再次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進駐香港?!凹热幌愀凼侵袊I土的一部分,為什么不能駐軍?”鄧小平的反問,如今思之,仍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984年9月18日,中英雙方達成協議,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宣告結束。同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關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關于土地契約》3個附件。同年12月18日,撒切爾夫人再次訪華。這一次,她是來履行簽字儀式的。第二天,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在中英聯合聲明上簽字。至此,歷經了兩年22輪的艱苦談判,香港回歸的日子終于確定。
通過談判,和平沉穩(wěn)地洗雪百年國恥。香港回歸的歷程,無疑是個典范。
新機會新未來,前路更美好
時任中國外交部國際條約法律司副司長凌青參與了有關部門就港澳定性問題的討論和擬稿。
作為林則徐的后人,當他將《聯合聲明》送到聯合國,履行向聯合國登記的法律手續(xù)時,內心激情澎湃?!斑@一時刻,我終于可以告慰先人了。”凌青說,“如果不是在外交場合,我會難抑香港即將回歸祖國的狂喜?!?
然而,在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過程中,確實曾經出過一些插曲。同為炎黃子孫,1984年,三位香港行政局成員飛抵北京,在表達了很多港人關心香港前途的關切的同時,亦想表達成為談判一方,達成“港、英、中”三方談判的格局。鄧小平明確表示,談判只能在中英之間進行。鄧小平甚至向這三位議員明確提出——莫要抱著殖民心態(tài)。3位議員遂不再爭辯,其中,鄧蓮如甚至主動表示,自己也是中國人。
在收回香港之前,確實有英資,以及其他一些資本撤離。在此之際,中國政府則在極力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wěn)定。
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中國國際信托投資(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部總經理談惠法先生透露:“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時候,曾經在珠海接見了香港工商界一些頭面人物,希望他們能夠保持在香港的投資穩(wěn)中有增,同時投資大陸,支持祖國大陸改革開放政策?!?/p>
鄧小平訂下的“港人治港”政策,通過《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確立、落實。香港人在香港回歸祖國后,擁有比英國派港督治理更大、更多、更廣泛的民主。
鄧小平常說,他希望能活著看到香港回歸。但在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此時,距離香港回歸只差不到半年時光。
香港回歸,對中華民族而言,是舉國盛事!1997年6月甚至更早時間開始,“洗雪百年國恥,喜迎香港回歸”的標語就貼滿了全國各地。6月30日夜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車隊冒著大雨,整齊有序緩緩駛出羅湖,進入香港。在我軍開進香港的途中,前來歡迎的香港市民無比激動,許多人送上鮮花與祝福,許多人熱淚盈眶。
“艾利斯中校,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我軍中校譚善愛聲若洪鐘的說完這段話后,解放軍接管了英軍威爾士親王軍營。
香港警察摘下了舊帽徽和胸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警察。
米字旗降下了,五星紅旗升起了。
“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tǒng)治宣告終結。
“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p>
“0時40分,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咸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wèi)下,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海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毙氯A社于1997年7月1日發(fā)出的新聞稿《別了,不列顛尼亞》,已收入祖國大陸的初中課本。
中山大學教授、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麗君表示,國民意識是重要的社會意識,每個人都處于國家之中,有自己的國籍,因此必然有國民意識,區(qū)別只是強烈或淡漠程度。她指出,香港與澳門由英國和葡萄牙人管理過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qū)后,港人與澳人身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其國民意識必然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國民意識的轉型。
香港的年輕人中,確實有黃之鋒這樣的港獨分子,甚至流竄臺灣搞事。但黃之鋒不僅在香港曾被大伯大媽街頭怒罵,即使到了臺灣都差點挨打。
站在回歸20周年的節(jié)點上展望未來,如果香港能積極投身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作為金融中心,必然能夠找到新的機會。恰如歌中所唱——“尋求無盡進步、互助互勉不斷改進,伸出手緊握祝福與鼓舞。”香港的明天,也必然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