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
一年前,外公領(lǐng)回家一只貓,搭窩喂食,連原本不愛動物的外婆都耐心地喂它、養(yǎng)它。下雨的時候,它被請進廚房小憩;晴空藍兮,它便生活在院子的屋檐下,它那身花色的皮毛永遠是那么招人喜愛。
然而好景不長,鄰居家雄壯的大黑貓貪戀它的絕色,而它也禁不住誘惑,最終,它們比翼雙飛,屋檐下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小窩,從此變的空空蕩蕩的。
外公外婆的呼喚它確實能聽到,可頂多只是在你面前晃蕩一會兒,便徑直走向鄰居家。耐心的外婆如今總把貓的不好掛在嘴邊。外公卻常常和藹地對花貓笑。我和外婆站在同一個陣營,既然你退出了我的屋檐,那么,我們從此互不相干。
在“二胎政策”開放一個月后,花貓也追生了兩窩,三只毛茸茸的腦袋卻招來了鄰居家的厭惡,一窩貓仔已經(jīng)夠鄰居家消受的了,這三只則在商議后決定扔掉?;ㄘ埜械揭唤z不安,悄悄地退回了自己的窩里。
第二天的小雨夾雜著秋天的寒氣,天邊霧蒙蒙一片,梧桐樹下,一片濕潤的枯黃色樹葉落到花貓旁的水坑里。花貓叼著一只純白色的貓仔,快步向外公家走去。這次,它沒有打招呼,就徑直走進溫暖的廚房。外公外出辦事,只有外婆堅守著自己的爐灶。外婆起先只看到令她厭惡的花貓,心頭頓生憤怒的小火苗,就在舉起掃帚之際,一顆毛茸茸的白色腦袋映入她的眼簾。舉起的掃帚隨即放下,花貓哀求般的慘叫聲伴隨著一道可憐的目光,直擊外婆心底的脆弱。
在廚房旁的屋檐下,落滿灰塵的窩又重新投入使用。淅瀝的小雨在夜色的掩護下越發(fā)有力,水柱瓢潑般砸向大地,傳來一陣陣劈里啪啦聲。第二天,那只小貓僵直的身體被垂涎欲滴的狗叼走了。
母貓第二天回來時,便圍著它從前的窩發(fā)出瘆人的慘叫聲,似在哭訴人類的殘忍,又似在悲泣貓仔的結(jié)局。好長一段時間后,身材嬌小的母貓一口氣叼來了兩只小貓,一黑一花;緊接著,便用凝重的眼神望著外婆。暴雨的濕氣并沒有被陽光驅(qū)散,大地依然濕漉漉一片?!斑鲉琛蹦肛埮R走前輕輕地叫了一聲,然后頭也不回地拋下了發(fā)愣的外婆與兩只毛茸茸的腦袋。
之后,雖然母貓常常來看它那兩只貓仔,可它仍然不肯搬回家住。然而,在我心里卻有了異樣的感覺,即使它不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可它之前對我們所作出的不忠行為,早已被它對人類的信任打得煙消云散了。
再后來,外婆把兩只貓仔帶到了廚房,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當然,還有已回來了一陣子的母貓。
點評
文章構(gòu)思巧妙,圍繞外婆家的老貓展開敘述:同在一個屋檐下,老貓卻不珍惜主人的呵護,選擇離家出走,以至于招來了外婆的不滿與反感;然而,當母性被喚起時,老貓卻毅然選擇了信任外婆,外婆的厭惡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融化。文中,外婆前后情感的變化,老貓由冷漠到溫情的表達,都自然而然地運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xiàn)手法,讓讀者發(fā)自肺腑地感受到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文章語言優(yōu)美,描寫細膩,極具感染力,讀后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