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紅
與帕米爾的相遇,是幾年前的一次摩托車之旅。從甘肅敦煌的戈壁沙漠地帶,經(jīng)過燥熱的塔里木盆地,攀升到寒冷的帕米爾高原,已經(jīng)是走了幾千公里。感受到海拔壓迫的時候,自己正置身于帕米爾高原的萬山叢中。在我四周,山巒疊嶂、冰川逶迤,河谷縱橫。冷冽的高原風掠過面頰,徐緩的湖浪拍擊著卡拉庫里湖的湖岸。這里是帕米爾高原的東部。
帕米爾高原,它匯聚了包括天山南脈、西昆侖、喀喇昆侖、薩拉闊雷嶺、阿賴山、興都庫什山與喜馬拉雅西端余脈等亞洲最大的幾條山脈,形成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山結,并養(yǎng)育了這個山結地帶堅韌、優(yōu)秀的人類族群。
本期的專題作者張耀東,不僅是資深的戶外行者,也是新疆人文地理的專家,他多次赴帕米爾地區(qū),他表達道:“不知從何時起,每逢到達此地,我都有種愈發(fā)不能遏止的唏噓感。不為別的,只為與那個生存在東帕米爾高原上的優(yōu)秀人類族群的重逢?!?一次他曾在8月中旬,已經(jīng)是貧瘠的高原草場上牧草收割的季節(jié)到訪帕米爾。鋒利的扇鐮緊貼地皮掃過去,只能割下五六厘米長的草尖,房東將全家人安置在外間睡覺,卻將內(nèi)間用于收藏那些珍貴的干草尖,以便牲畜能夠賴以度過艱難的冬季。
這片高原,它的自然風光固然極為壯美,但卻從來都不是人類生活的天堂樂土—它的高度,已經(jīng)接近于人類宜居地的邊緣。它的高寒缺氧以及一年中僅有七十天的無霜期,使得能夠堅守在這里的人群,只能是最為堅忍不拔的人群。然而他們的笑容是明朗的,生活在這里,須得有何等優(yōu)秀的骨血傳承,才生活得這般淳樸與高貴。
壯美的自然是帕米爾的筋骨和脊梁,深厚的人文是帕米爾濃厚的血脈,這也正是我喜愛并推崇這片高原的原因。為此,本期雜志我們以一組介紹東帕米爾高原人文地理的深度專題,對其地理、歷史、現(xiàn)狀以及人文特征進行了深入地解讀。
一年一度的班夫戶外電影節(jié)是每年戶外人最期待的精神盛宴,本期我們挖掘了今年這些精彩電影背后的故事,帶來了部分片中主角深度的訪談。從一個平凡的女子成長為國際越野跑新星的尼泊爾跑者米拉;經(jīng)過刻苦訓練,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V15難度線路的日本女性阿詩瑪;歷經(jīng)艱難在美國黃石公園追蹤麋鹿遷徙的考察隊,他們都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給生命價值予以新的詮釋。以堅忍高貴的態(tài)度去承受苦難,又因苦難而讓靈魂高貴,人類不斷突破著自己的邊界,苦難之后的生命必將更加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