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原
看歲月流空,瘦紅凋落,捻一曲流韻,聽一曲風鈴,在清泉石上絮飛歌起;
望陌上初陽,驕陽似火,掬一捧清水,執(zhí)一世流觴,在流年岸邊靜待花開。
——題記
《圣經》里說,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時光飛馳,我們與這個時代一起策馬揚鞭。然成長是緩慢的,被人工添加劑催熟的果實,縱然美麗,卻缺乏真正的營養(yǎng)與口味。養(yǎng)育后輩,就像成長,就如花開,慢一點兒,慢慢來,讓明日在靜待的輪回里復蘇,讓晨曦在靜待的塵情中升起,于花前月下靜待后輩花開不敗。
兒童經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近日傳出各種版本,紛飛網絡,人們之所以瘋狂轉起這組圖,是因為在一系列搞笑漫畫的背后,我們看到了自己?!安蛔尯⒆虞斣谄鹋芫€上”的“青蛙媽媽”,被各種補習束縛難以解脫的蝌蚪寶寶,我們在談笑間,也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歸根結底,父母的“逼迫”源于內心的焦躁,而漫畫折射出的壓力,也是眾多父母與孩子不得不面對的真實情景。
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固然是父母焦慮的主要推力,但在這些客觀原因的背后,父母的攀比心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別人的孩子學了鋼琴,我家也不能落后;別人的孩子學了奧數,我家也需跟上……父母以“為了你好”的理由,期待著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皩淼哪?,一定會感謝現在傾力培育你的父母”,這份壓力,這份“深愛”,重重壓在孩子肩頭,此般厚重,卻不免令人心痛。
儒家強調凡事“過猶不及”,即凡事都有個度。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曾奉行“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在這樣的信念下,他堅持發(fā)起了北宋王朝的改革。然其急于改變現狀,認為只要有一個好的動機,并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在變法途中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結果當然是“天怒人怨”,變法失敗。
放于今日,以“過猶不及”為核心的中庸思想值得現今父母細細思忖。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父母需以愛來澆灌,并給其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信任、理解、尊重、支持……而不是假愛之名束縛他們的發(fā)展,那行為,是典型的“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默默的等候,期許每一抹嫩芽,于流年岸邊,靜待每一朵花開。
且聽風低吟,靜觀花搖曳,須他日,看橋邊紅藥,年年知為君開!
(編輯:于智博)
評點:
貼近現實,議論深刻。作者看了網上流行的《新小蝌蚪找媽媽》漫畫后,有感而發(fā),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教育問題。比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補習班,父母的“攀比”思想,針對這類壓力,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提出了“過猶不及”,強調了“適度”原則。
語言優(yōu)美,文采斐然。從題目就可以看出,化用《揚州慢》中“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開?”開頭以優(yōu)美的對仗整句起筆,令人眼睛一亮。中間多處引用,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非常純熟,在句式的選擇上整散句結合,長短句相間,讀來朗朗上口。結尾處“須他日,看橋邊紅藥,年年知為君開!”又是將《沁園春》和《揚州慢》糅合,體現了對文字的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