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里的“三春”指的就是春天。在古代,人們一般把農(nóng)歷正月稱為“孟春”,把二月稱為“仲春”,把三月稱為“季春”,這就是合稱的“三春”。東漢·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碧啤だ畎住秳e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痹に畏綁亍抖幅g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眲⒋蟀住洞罕M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yīng)該留得春痕多少?!边@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個月或者三年。
……
春天陽光明媚,“青陽”便成了春天的雅稱。陳子昂《感遇》詩“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中的“青陽”正是此意。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zhèn)和宿遷市泗洪縣青陽鎮(zhèn)、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青陽鎮(zhèn)以及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的“青陽”,均有春天之意。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這里的“青春”不是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而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也是春天的代稱。《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蓖跻葑ⅲ骸扒啵瑬|方春位,其色青也?!泵鳌⒒讹L(fēng)入松》詞:“但道青春未謝,不知芳徑苔深?!边@里的“青春”都是“春”的代稱。
(節(jié)選自劉紹義《古代春天的雅稱有多少你造嗎?》,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