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鍵
(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國古代測繪歷史在博物館中展陳的內容研究
林 鍵
(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 杭州 310012)
針對目前對測繪歷史的研究沒有與博物館學科相結合,難以在博物館中展陳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中國古代測繪歷史框架?;趯y繪歷史的研究,按照博物館展陳的規(guī)律,將測繪歷史按時間順序分成萌芽、奠基、發(fā)展與繁榮、衰弱與轉折4個階段,每個階段歸納為若干問題,并結合這些問題梳理測繪歷史。這種方法較好地平衡了歷史的嚴謹性和展覽的趣味性之間的矛盾?;谡憬瓬y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布展與裝修工程的實踐表明:所提的中國古代測繪歷史框架,不僅能夠保證展陳歷史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還有利于讓社會大眾認識測繪、了解測繪,宣傳測繪歷史和文化。實現(xiàn)了在博物館展陳的背景下對測繪歷史的挖掘,從全新的視角詮釋了中國古代測繪歷史。
測繪歷史;博物館;陳列綱目;內容設計;制圖六體
測繪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神話、傳說和后世所寫的文字描述測繪在天文、氣象、農業(yè)和地理等實踐活動中的作用。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測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許多測繪工程、測繪成果領先于當時世界。隨著信息化測繪的來臨,測繪更是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國測繪歷史,將這些歷史在博物館中展陳,讓社會大眾了解測繪、認識測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目前,國內外一些學者對中國測繪歷史作了不少的研究,比如測繪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測繪史》,美籍學者余定國編著了《中國地圖學史》等,但是這些研究只是對測繪本身的研究,沒有與博物館學科相結合,因此要在博物館中展陳中國測繪歷史,有必要對其作進一步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基于博物館展陳的規(guī)律,根據博物館內容設計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研究要點,提出一種適用于展示陳列的中國古代測繪史內容框架體系。
博物館的內容設計是展覽的靈魂,是展覽形式設計創(chuàng)新的基礎[1]。它是指用一定的觀點,采用一定的方法,將經過選擇的展品(實物和輔助展品)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創(chuàng)造精神產品的過程。它的主要過程是選題、提煉陳列主題、編制綱目、選擇展品、編制陳列計劃及編寫文字說明。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陳列主題的提煉和陳列綱目的編制上。
1.1 選 題
選題是指研究陳列什么內容,是內容設計過程中的關鍵一步,它受時代背景、收藏的文物、研究的深度、展示的空間及社會需要等影響。在博物館中講述測繪歷史,展陳主題是從先秦時期到明清時期的中國測繪發(fā)展史,以及與之相關的人物和事件。
1.2 提煉陳列主題
提煉陳列主題是陳列展覽要說明的中心問題,是內容設計的核心。在對測繪發(fā)展歷史進行梳理和研究后,將測繪歷史按時間順序分成4個階段:萌芽階段、奠基階段、發(fā)展與繁榮階段、衰弱與轉折階段。
1.3 編制陳列綱目
陳列綱目的編制是陳列內容賴以依存的基礎,它是陳列內容的歸納與總結,圍繞著提煉主題展開。測繪歷史的陳列綱目是在陳列主題的約束下形成,同樣包括4個部分:
(1) 第一個部分:萌芽階段指的是先秦時期。包括測繪淵源的追溯、測繪的神話傳說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測繪成就3個問題。
(2) 第二個部分:奠基階段指的是從秦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秦漢時期的測繪管理制度、地圖制圖理論的形成和數(shù)學發(fā)展對測繪的貢獻3個問題。
(3) 第三個部分:發(fā)展與繁榮階段指的是從隋唐到宋元時期。包括圖經圖記和山水畫地圖的興盛、制圖六體體系的繼承和發(fā)展、宋代測繪的繁榮及四大發(fā)明對測繪的影響4個問題。
(4) 第四部分:衰弱與轉折階段指的是明清時期。包括古代測繪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西方測繪科技的傳入兩個問題。
1.4 選擇展品
選擇展品是編制陳列計劃的準備階段,首先要了解館藏實物、資料能有多少可以用于陳列,都是什么,列出目錄清單,其次要弄清還缺少什么,列出征集清單,開展有目的的征集工作。
1.5 編制陳列計劃和文字說明
陳列計劃和文字說明的編制是陳列綱目的具體化階段,也是任務最為繁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容設計會有比較明顯的深化。一個展項由多少張照片、多少份文件、多少幅畫和多少件實物構成都將確定。文字說明的編制包括展板上的文字說明和解說詞,這是內容設計工作的最后一步。
基于博物館展陳的需要對測繪歷史進行的內容研究有別于一般的測繪歷史研究。在進行內容研究時要把握以下兩個要點。
2.1 把握展陳的歷史節(jié)點和典型切入點
測繪歷史的展陳是圍繞某主題,以多維展示為形式,將歷史研究中的對象古地圖、古儀器、測繪著作、測繪事件、測繪人物等結合起來的藝術方式。講述測繪歷史,必須找出歷史節(jié)點和典型切入點[2],只有這樣才能提煉出展項,設計出形象的效果。歷史節(jié)點就是歷史長河中起決定性作用,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或人物。比如裴秀和“制圖六體”等。典型切入點就是展現(xiàn)歷史節(jié)點的具體場景,是窺探歷史的窗口,使歷史節(jié)點具體而鮮活。比如在講述先秦測繪歷史時,可以營造大禹治水“左準繩,右規(guī)矩”的動人畫面。
2.2 區(qū)分史籍記載與博物館陳列
史籍記載的歷史強調科學嚴謹,多帶有作者的思辨和分析,而博物館觀史,除了求知外還有審美、鑒賞、休息和娛樂等目的,這有些類似于文學與美術的區(qū)別,過于專業(yè)化和學術化難以博得大多數(shù)觀眾的喜愛[3]。同時,博物館展陳空間有限,文字描述比例不能很大,這導致不是所有歷史都能夠展現(xiàn)。因此,測繪博物館在陳列歷史時,更應著重于發(fā)掘展項,將有關聯(lián)的實物串聯(lián)起來,讓圖像、文獻互為表里,注重觀眾的參與和互動,講求參觀的社會效益。
3.1 萌芽階段
測繪的萌芽階段發(fā)生于先秦時期,指的是三皇五帝到春秋戰(zhàn)國。這段時期的測繪歷史主要包括3個問題:測繪淵源的追溯、測繪的神話傳說和先秦時期的測繪成就。
在展陳測繪歷史前有必要交代測繪的起源。原始測繪,隱含在“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的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之中[4]。比如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尊上有一個由太陽、月亮和山岡組成的圖畫就可以被視為“原始地圖”;以及云南滄源巖畫中原始村落的坐落和人類活動的畫面也是種“原始地圖”。這些內容可以用以展示說明測繪起源的問題。
先秦時期,特別是夏以前的測繪史料,大多出自傳說和神話,這些資料生動有趣,是很好的展示內容。比如黃帝戰(zhàn)蚩尤時,令史官倉頡做地圖,即“史皇作圖”的傳說;又如大禹治水“行山表木”“左準繩,右規(guī)矩”的故事等。
中國測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著輝煌的成就,已經具備了非常高超的地圖測繪技術[5],需要結合實物或復制品,將這些內容一一展現(xiàn)出來。比如甘肅秦墓出土《放馬灘秦墓地圖》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地圖之一,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曾侯乙墓出土的天文星圖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天文文物之一;其他實物如宜侯夨簋、散氏盤等上記載了測繪在國防和國土管理上的作用,是測繪應用較早的實證;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涉及測繪的論述,比如《鬼谷子·謀》中就有關于司南的最早記載[6],《管子》中專門有《地圖篇》講述軍事地圖等。這些都是中國測繪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有力證明,領先于同時期的世界。
3.2 奠基階段
這一階段包括秦漢和魏晉南北朝。將這些朝代的測繪歷史放在一起,主要原因在于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奠定基礎、初步形成體系的時期,測繪技術同樣如此。這一階段主要展示3個問題:秦漢時期的測繪管理制度、地圖制圖理論的形成和數(shù)學發(fā)展對測繪的貢獻。
秦代和漢代是統(tǒng)一的王朝,疆域廣闊,對疆域內部的有效治理,離不開地區(qū)與疆域測繪。秦漢時期對測繪管理十分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設立了測繪管理職官(或兼管職官)及其機構;漢初丞相蕭何曾主持修建了石渠閣,專門收藏圖籍和秘書[7];秦代的《秦地圖》和漢代的《輿地圖》,都是大面積的全國性地圖[8]。這些事件有明確的史籍記載,可以作為展陳內容。另外,現(xiàn)存的漢代地圖有馬王堆出土的3張地圖——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價值很高,展示效果好。展陳這些事實說明,當時國家對測繪已經有了一套管理制度,從全國到地方都進行過測繪工作。
魏晉時期裴秀提出“制圖六體”,標志著我國古代制圖理論體系的形成。裴秀曾編繪了《禹貢地域圖》十八篇,這是以《禹貢》為基礎編繪的一部歷史地圖集。他在序言中對制圖方法進行理論性的概括。這一理論除了沒有提出經緯線和地圖投影外,幾乎提到了制圖學上的所有要素。裴秀的“制圖六體”已經具備系統(tǒng)地認識和處理制圖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思想。選擇這一事件作為博物館的展示內容主要是出于該事件的意義之大,對后世影響之深[9]。
測繪的發(fā)展離不開數(shù)學的進步。這一階段有兩部數(shù)學巨著——《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吨荀滤憬洝纷钤缬涊d了勾股定理的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實現(xiàn)了從直接測量到間接測量的轉變,促進了測繪技術的進步。《九章算術》是一部數(shù)學著作,其第十卷《重差》(后世單獨將此卷分出,又名《海島算經》)提出了重差測量理論,這是古代測繪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提出的測量高度和測量深度的方法至今仍有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意義。
3.3 發(fā)展與繁榮階段
這一階段包括從隋唐到宋元時期。該階段的測繪歷史十分豐富,測繪成果多、精度高,有不少堪稱世界之最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一階段的測繪歷史可以總結為4個問題:圖經圖記和山水畫地圖的興盛、制圖六體體系的繼承和發(fā)展、宋代測繪的繁榮和四大發(fā)明對測繪的影響。
圖經圖記的興盛始于隋唐。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全國性地方志,后世對它的評價很高,認為是編制圖志的范本。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古代地圖中的一個類別——方志地圖得到很大的發(fā)展。這種地圖大多沒有比例尺、精度也不高,多采用繪畫的技巧繪制,流傳廣泛。類似的還有一些地圖,比如《五臺山圖》,如果拿掉地圖注記,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畫。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地圖一直存在兩個體系[10],一個是平面符號體系,一個是山水寫意體系,前者多是計里畫方的方法,后者多采用散點透視方法。這是中國測繪歷史的一個顯著特色,地圖普遍強調文化價值和藝術表現(xiàn)[11],這些地圖就像一件件藝術品,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
在制圖六體體系的繼承和發(fā)展上,這一階段的代表性人物是賈耽和朱思本。賈耽是唐代杰出的地理學家和地圖制圖學家,他制作地圖時重視地圖的現(xiàn)勢性,并創(chuàng)古今地名朱墨對照之法,是繼承和發(fā)揚晉代裴秀地圖制圖理論的劃時代人物。他有許多地圖制圖的成果,比如《海內華夷圖》《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等圖》等。朱思本是元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地圖制圖學家。朱思本花了10年時間,以“計里畫方”法繪制成長、寬各7尺的《輿地圖》,該圖由于資料收集廣泛,取舍慎重,又采用了計里畫方的繪制方法,圖的可靠性和精確程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形成了朱思本的地圖制圖體系并影響了后世的地圖制作。
宋代測繪在天文、水利、地籍測量及地圖測繪、編制和儀器制造等方面都有一些空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輝煌成就[12]。限于博物館展陳空間,只能適當選取一些?!八\儀象臺”是北宋的天文學家蘇頌設計制造的一種把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儀器。李約瑟等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這個儀器可以仿制,展覽效果好。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學家,他在測繪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制作了地圖模型和編制了《天下州縣圖》。沈括制作的地圖模型是一種具有科學性質的立體地形圖,這在當時屬世界領先之舉?!短煜轮菘h圖》又稱《守令圖》,該圖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精度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3],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宋代還有許多地圖流傳于世,可以選擇一些著名的地圖來說明宋代測繪成就,比如《禹跡圖》《華夷圖》《地理圖》《靜江府城圖》《平江圖》《興慶宮圖》等。
“四大發(fā)明”中的指南針和印刷術對測繪影響頗深。指南針的發(fā)明和廣泛應用,為測量地物、繪制準確的地圖提供了先進的工具。印刷術為測繪成果的保存和流傳作出了貢獻。把四大發(fā)明和測繪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展示內容,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磁偏角”,這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發(fā)現(xiàn);國內現(xiàn)存最早的印刷地圖是《十五國風地理之圖》,比歐洲的第一張印刷地圖還要早200多年;《歷代地理執(zhí)掌圖》是中國最早刻印的一部歷史地圖集,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這些內容都可以用來展示說明這一歷史問題。
3.4 衰弱與轉折階段
這一階段指的是明、清時期。該階段的測繪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是站在整個世界的測繪發(fā)展史中去看,中國的測繪技術卻是一步步走向衰弱。這一階段的測繪歷史包括古代測繪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西方測繪科技的傳入兩個問題。
這一階段的測繪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在人物方面比較著名的有羅洪先等人,羅洪先繼承“計里畫方”法,創(chuàng)立地圖符號圖例,繪成《廣輿圖》。這套地圖集流傳廣泛,影響很大。在測繪成果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圖如《楊子器跋輿地圖》《大明混一圖》《皇輿全覽圖》《清會典圖》等?!洞竺骰煲粓D》是現(xiàn)存尺寸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文世界地圖,在中國乃至世界地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清會典圖》是清代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全國地圖測繪形成的成果,在技術上有新的進步,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測繪技術向近代測繪技術的演進。還有些專題地圖,比如《魚鱗圖》《鄭和航海圖》《九邊圖》等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地圖成果。區(qū)域性地圖包括方志地圖,這類地圖數(shù)量多,水平參差不齊,比較優(yōu)秀的有福建輿圖、豫省輿圖等,能夠一窺當時地圖制圖的水平。
西方測繪科技在明代就開始傳入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利瑪竇,他最著名的成就是編制了《坤輿萬國全圖》,這是用經緯度繪制的地圖,開我國以科學方法繪制地圖之先例[14];清代《皇輿全覽圖》是康熙皇帝費10年心力,任用西方傳教士,采用三角測量、梯形投影法,組織領導測繪的全國地圖。該圖內容翔實,精度很高,領先于世界[15]??上У氖沁@套由西方傳來的先進測繪技術并沒有被中國學習接納,反而被束之高閣,長期將此圖作為密件收藏于內府;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大力學習西方測繪技術,翻譯了許多測量和制圖的著作,如《行軍測繪》《測地繪圖》等[16]。選擇這些內容進行展陳能夠說明西方測繪技術的傳入為中國測繪帶來的變革,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觀賞性。
隨著測繪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將古代測繪歷史放在博物館中展陳成為新的需求,這就要基于博物館展陳的規(guī)律,對中國古代測繪歷史進行梳理和研究。因此本文提出按照萌芽、奠基、發(fā)展與繁榮、衰弱與轉折4個階段展陳測繪歷史的方案,在此4個階段的基礎上,闡述了每個階段要說明的主要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列舉出能夠說明這些問題的具體展示內容。本文的研究為測繪歷史在博物館中展示陳列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下一步,要根據這些展示內容,選擇展品,編制出陳列計劃和文字說明,同時做好相應的形式設計。
[1] 齊玟.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策劃與實施[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2] 顧音海.城市歷史博物館的展項提煉[J].都會遺蹤,2012(3):142-145.
[3] 趙明遠.博物館陳列內容設計的一些思考[J].博物館研究,2000(3):16-17.
[4] 《中國測繪史》編輯委員會.中國測繪史[M].第一卷,第二卷.北京:測繪出版社,2002.
[5] 潘晟.地圖的作者及其閱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6] 《地圖的見證》編輯委員會.地圖的見證[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2.
[7] 王廷述.中國古代測繪[J].西部資源,2012(5):52-53.
[8] 廖克,喻滄.中國地圖學史[M].北京:測繪出版社,2010.
[9] 牛汝辰.自秦至元中國地圖測繪的輝煌及其遺憾[J].測繪科學,2007(6):202-203.
[10] 藍勇.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的歷史軌跡和理論思考[J].史學史研究,2013(2):57-63.
[11] 余定國.中國地圖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2] 萬邦.建立國家地圖博物館勢在必行[J].中國測繪,2016(1):28-29.
[13] 解旭東.中國古代測繪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影響[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2(3):131-132.
[14] 杰里米·布萊克.地圖的歷史[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
[15] 宋鴻德,張儒杰.中國古代測繪史話[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
[16] 張佳靜.西方等高線法在晚清時期的傳入與發(fā)展[J].中國科技史雜志,2015,36(4):424-440.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 Surveying and Mapping for Museum Exhibition
LIN Ji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Archives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12,China)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display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history in museums due to its unconnectedness with museum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framework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museum exhibition principles, the framework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sprouting, foundation, prosperous development, falling and transformation. Each part is weaved with several questions through which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history is summarized. The framework keeps a balance between serious history and interesting exhibition. From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of the Zhejia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Museum,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not only guarantee a scientific and integrated exhibition, but also help the public know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is paper excavate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history in the context of making museum exhibitions and interpret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e hist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museum; exhibition outline; content design; six body of mapping
林鍵.中國古代測繪歷史在博物館中展陳的內容研究[J].測繪通報,2017(4):130-133.
10.13474/j.cnki.11-2246.2017.0137.
2016-08-01;
2017-01-23
林 鍵(1982—),男,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測繪歷史。E-mail:29264582@qq.com
P20
A
0494-0911(2017)04-0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