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摘要】作為一名工作十幾年的小學音樂教師,經過總結發(fā)現(xiàn),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嚴重忽視學生聆聽習慣培養(yǎng)。實質上,“傾聽”屬于知識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小學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聽覺學科,聆聽習慣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針對音樂聆聽進行大膽探索,進而大力積累經驗教訓,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聆聽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著名現(xiàn)代音樂家愛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聆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聽音樂。”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感知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
作為一名工作十幾年的小學音樂教師,經過總結發(fā)現(xiàn),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對學生傾聽習慣培養(yǎng)嚴重忽視。實質上,“傾聽”屬于知識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小學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聽覺學科,聆聽習慣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針對音樂聆聽進行大膽探索,進而積累經驗教訓,提升教學成效。
一、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
聆聽音樂走進教室。當學生進入音樂教室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自己的學生跟音樂節(jié)拍踏步進教室,強調對音樂的聆聽。如果學生表演突出,我會以獎勵的方式跟孩子們一起做音樂互動游戲,如果有很多同學未能認真傾聽音樂按要求走進教室,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要求學生重新踏步進教室,直到學生能夠按照規(guī)定要求完成為止,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進教室聽音樂的習慣。
在上課前,師生問好環(huán)節(jié)我與學生都有固定的音樂,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音階表示坐下,鏗鏘有力的音樂表示坐得端正,緩慢優(yōu)美的音樂表示休息一會兒。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傾聽音樂口令,養(yǎng)成上課時良好的學習習慣。
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情緒的理解。教師應要求學生用的肢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在我的課上,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在大膽自信的,用肢體動作感受著音樂的快慢,音符的高低。對于低段學生,我常常帶著他們用肢體動作感受理解音樂,例如:我在《白鴿》一課中,為了讓學生體會旋律的高低,我雙手展開,模仿白鴿飛翔,我要求學生認真傾聽,根據(jù)音的高低起伏,翅膀做向上向下的煽動。這時我會說,看哪個小鴿子和媽媽一樣飛的好?學生們都認真的聆聽著音樂,生怕自己出錯。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學生們很容易,很快樂的聆聽了音樂,理解了音樂。
二、在學習歌曲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歌曲演唱屬于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不管是在合唱還是在齊唱活動中,都應該將聆聽作為欣賞的前提條件,實現(xiàn)演唱節(jié)奏的準確化以及音準把握的熟練化??偠灾?,若是沒有學會有效聆聽,則很難充分表現(xiàn)出音樂這一藝術品的內在價值。
在指導學生學唱歌曲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其聆聽歌曲中呈現(xiàn)出來的拍子以及作品情緒。例如:在學習歌曲前,聆聽老師范唱時,我會事先告訴學生注意聆聽老師的演唱,說出拍號和音樂的情緒;接著在范唱時,我會很用心的將強弱規(guī)律及歌曲情緒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回答,學生的回答總能八九不離十。
在學習歌曲的時候,應該在傾聽的基礎上,結合樂器伴奏、臉部表情等感受音樂的情緒。例如:在聽音樂加律動時,我會讓學生不張嘴唱,只用耳朵聽,根據(jù)樂句的變化,讓學生在動作上進行自主的變化。
在欣賞音樂默唱或者是跟琴輕聲唱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借助耳朵去聆聽音樂伴奏,然后張嘴而且不出聲的進行學唱,在一定程度上聽出音高以及伴奏之間的一致性,避免跑調。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時,第一遍的學習,一定是要孩子張嘴不出聲,聽著老師的聲音學唱,并告訴孩子“你們就是老師的鏡子,我來找找看,誰是我真正的鏡子?“學生聽到這話,立刻認真聆聽,注意觀察,所有學生都能做到面帶微笑,張開嘴巴,全神貫注的演唱。再接下來,我會要求學生用悄悄話的聲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位置的聲音來把歌曲演唱一遍,通過前面模仿老師默唱,再到悄悄話的演唱,學生不僅解決了音準的問題,還解決了大聲喊唱的問題。這豈不是一箭雙雕的美事啊!
三、借助音樂欣賞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
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學生是難以靜下心來進行欣賞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樂曲的時候,會要求學生借助舞蹈動作或者是臉部表情等對樂曲進行充分表現(xiàn),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興奮地手舞足蹈,課堂紀律比較混亂,造成音樂的聆聽不夠扎實。因此,教師應該對音樂教材進行針對性研究分析,實施有組織性教學,在教學情境設計的時候,應該保證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湊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音樂進行欣賞。例如:在聆聽時,我不會輕易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會在欣賞前提出,在欣賞時,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聆聽。
(一)閉眼靜聽音樂
當學生進行初次音樂欣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閉眼聆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實質上,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情緒,必須要投入全身心去傾聽。正確判斷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情緒。
(二)音樂欣賞應該做到有比較地聽
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同音樂存在不同風格以及音色。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很好地分辨音樂風格、音樂節(jié)奏以及音樂音色情況,讓學生有了強烈的興趣,從而快樂地學習音樂。慢慢地,學生越來越喜歡欣賞音樂,越來越喜歡在欣賞課上說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應該學會運用耳朵去聆聽,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音樂美。具體來說,音樂的美,不僅要包含語言美、內容美以及環(huán)節(jié)美,而且還必須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美。從某種程度上講,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應該建立在大力培養(yǎng)學生敏銳音樂聽覺前提之下,學校教師以及相關學者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學生,了解傾聽音樂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許曉姍.小學音樂課堂聆聽體驗方式方法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97-98.
[2]李淑娟.巧設教學通道提升聆聽效果——在小學音樂欣賞中踐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62.
[3]陶曉丹.提倡課前聆聽——優(yōu)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黃河之聲,201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