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碧玉
二十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羅德教授上完關于人工智能的課后,他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開動腦筋,動手設計一些有趣的機器裝置。
這班學生很調皮。有個名叫科林的男同學提出建議:“不如我們以玩游戲的形式完成教授布置的作業(yè)吧?”大家覺得很新鮮,于是科林發(fā)起了一個名叫“辨認羅德”的游戲。游戲的具體規(guī)則是:大家把羅德教授的頭像打印出來貼在紙板上,放在學校的技術廣場,然后用各自設計出的機器人控制水槍,向羅德教授“發(fā)射”。不管紙板放到哪里,機器人都應該在1分鐘內辨認出此頭像是不是羅德,如果是,就對準羅德教授的鼻子打水槍。
游戲開始時參加者寥寥無幾,羅德教授不知從哪兒聽來的消息,知道了學生背地里拿自己頭像當靶子。不過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主動找到游戲的發(fā)起人科林,并對他說:“你們的游戲創(chuàng)意不錯,但我估計靶子的質量不太好——紙板被水射擊幾次就會變軟。這樣吧,我決定‘犧牲自己,為你們的游戲當真人靶。”科林高興極了,馬上幫羅德教授擬了一個通知發(fā)出去:“每天下午4點到5點,我將會取代我的頭像出現(xiàn)在技術廣場。在這個時間段,你們任何人都可以用機器人控制水槍對準我的鼻子?!?/p>
當天傍晚4點,羅德教授準時來到技術廣場,接受機器人的“射擊”。一個星期過去了,他的臉和衣服基本是干的,因為學生設計的機器人還無法在1分鐘內辨認出他就是羅德。羅德教授鼓勵大家別氣餒,繼續(xù)改進機器人。終于,在第9天的時候,有個名叫海倫的女學生成功了。她和羅德并排坐在一起,她設計的機器人控制水槍在一分鐘內辨認出了羅德,然后把水射向他的鼻子!海倫成功后沒多久,“辨認羅德”游戲的發(fā)起人科林也完成了挑戰(zhàn)。
這次比賽的優(yōu)勝者科林·安格爾和海倫·格萊納拿到了5萬美元的獎金,他們帶著獎金一邊讀書一邊創(chuàng)業(yè),直接在麻省理工學院創(chuàng)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如今已經(jīng)在全球賣出超過一千萬臺家用掃地機器人的iRobot。
iRobot的成功曾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一次,一個記者調侃式地問科林·安格爾:“你和我同樣都是喝這個地球的水、吃這個地球的食物,為什么你的創(chuàng)造力比我的創(chuàng)造力強這么多?”
科林笑著講述了當年那個“辨認羅德”的游戲,然后說:“如果非要說我比你強,那么我承認,我的運氣比你好一些,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愿給我們游戲當真人靶的羅德教授,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少有約束力、鼓勵創(chuàng)新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他的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當然超越人們想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