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萬固
(湖南省永順縣第三中學)
摘 要:為推進了祖國統一大業(y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這既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港、澳回歸,洗刷了民族恥辱,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國的完全統一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一國兩制”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成功范例。
關鍵詞:一國兩制;香港;臺灣問題;完全統一;范例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重溫20年前香港回歸祖國的往昔,當時普天同慶、舉國歡騰的情景,至今猶歷歷在目,令人難以忘懷。轉眼間香港回歸已20年,那是香港人民擺脫殖民枷鎖、當家作主的20年。此值香港回歸20年之際本人撰此文與國人共勉。
“一國兩制”是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針對港、澳、臺地區(qū)特殊的歷史與現實,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后,提出的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理論。其基本涵義是:在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香港、澳門、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qū)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耙粐鴥芍啤睆闹袊膶嶋H出發(fā),既考慮到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的必然選擇,又照顧到港、澳、臺地區(qū)的具體情況,是和平統一祖國的唯一正確選擇。
港、澳問題是帝國主義侵華的產物,臺灣問題是國內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問題。維護民族團結,捍衛(wèi)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在中華文明史上,無數英雄志士為這一傳統不惜血灑疆場,獻身祖國。港、澳、臺地區(qū)與祖國長期分離是違背民族意愿的,完成祖國統一大業(yè)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港、澳、臺地區(qū)與祖國長期分離,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形成了目前的狀況: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高,香港還是遠東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轉口貿易中心。如果以社會主義制度統一中國,必然導致港、澳、臺地區(qū)的劇烈社會動蕩,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以資本主義制度統一中國,讓大陸放棄經過實踐檢驗的唯一可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行不適合國情的資本主義制度,[1]“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qū)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因此,統一祖國不能采取傳統的“一國一制”的方法,必須另辟溪徑。如果說在世界上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能夠互相交流和滲透,彼此借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即“一個地球,兩種制度”,那么,在一個國家之內,兩種社會制度之間也應該能夠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之內應該更能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合作、互相促進。因此,鄧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勇氣,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祖國統一問題。
鄧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國的主體部分堅定不移地實行社會主義,同時允許中國領土內的小范圍地區(qū)實行資本主義,即“一國兩制”,根本目的和核心問題就是和平統一祖國,港、澳、臺回歸祖國以后,中國之內將并存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即“兩制”,要處理好這“兩制”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實行“一國兩制”下的和平共處原則。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2]“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3]“現在進一步考慮,和平共處原則用于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某些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根據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對于臺灣問題,[4]“要搞一個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辦法。大陸堅定不移搞社會主義,臺灣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北京不派人到臺灣去。這不也是和平共處嗎?所以,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僅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而且在一個國家處理自己內政問題上,也是一個好辦法”。鄧小平同志創(chuàng)造性地把和平共處這一國際法的基本原則運用于解決一個國家的內政問題,使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這一理論問題有了重大突破,這也是“一國兩制”下解決國際爭端新模式的特點之一。和平共處原則用之于港、澳、臺問題,就要求在一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內,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和平共處,港、澳、臺同胞與大陸人民和平共處,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如果港、澳、臺之間或它們與內地之間發(fā)生糾紛或矛盾,應用法律規(guī)定的方法和途徑和平解決,禁止訴諸武力。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以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機制的平穩(wěn)、有效運作,說明中國已經開始了一個國家內部兩種制度之間和平共處和國家外部的與一切社會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的全新實踐。對內和對外兩種和平共處的平行實踐,使中國能在“冷戰(zhàn)”結束、世界多極化的國際形勢下,爭取到更可能長時間的國際和平,并確保國內的安定團結,一心一意從事經濟建設,強國富民。
香港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推動了祖國的統一大業(yè),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提上歷史日程??梢灶A期,統一后的祖國大陸、臺灣和港澳必然能發(fā)揮互補互利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中華民族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繁榮昌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實踐了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先生為海峽兩岸統一所設計之“一國兩制”方案,至今已即將屆滿20年。而臺灣在過去的20年,與大陸交流雖日益頻繁,但李登輝、陳水扁卻先后拋出“兩國論”、“一邊一國”、“新憲公投”,更不遺余力推動“去中國化”、“文化臺獨”政策,使兩岸政治關系一再遭遇嚴峻考驗,加之現在臺灣地區(qū)新領導人蔡英文繼承李登輝、陳水扁的臺獨路線,執(zhí)行“以武拒統”和“以武促獨”錯誤路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礎?!耙粐鴥芍啤币苍饪桃馀で统蠡?。[5]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探究香港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真實面貌,并針對20年來的港臺關系進行回顧與前瞻,具有重要的意義。
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臺灣同胞在海峽兩岸統一后真正實現當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增加臺灣民眾對用“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的認同感,有利于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表明只有按“一國兩制”實現統一,臺灣同胞才能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真正地擴大國際空間;實現臺灣同祖國大陸的優(yōu)勢互補,是臺灣經濟獲得再次騰飛的契機。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96至97頁.
[2]陳林《“一國兩制”的模式新思考》.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59至60頁.
[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87頁.
[5]林友樹《“一國兩制”對臺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