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格
1.不屈
鯖鯊、犁頭鯊、星鯊,單一地上,兩條一起上,“跟它們斗”“跟它們斗到死”。桑提亞哥老人演繹了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品格,昭示著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希望的理念。(海明威《老人與?!罚?/p>
摒棄阿Q屈辱的生存狀態(tài)和虛幻的“精神勝利法”,自輕自賤,自欺欺人,這是自受其辱。阿Q的故事從反面告誡我們,學會自重,有尊嚴地活著。(魯迅《阿Q正傳》)
無端受冤,生命遭踐,但尊嚴無價。為了維護清白,捍衛(wèi)人格的尊嚴,竇娥的抗爭感天動地,行刑前的三愿一一應驗。生命可以奪去,但不屈的靈魂不可戰(zhàn)勝。(關漢卿《竇娥冤》)
2.不媚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保ɡ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牡丹花期到時盡情盛開,花落于地,依然奪目。它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xié),不媚俗,它富貴更高貴。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3.不息
是急流,是荒林,是廢墟,是草屋,是云朵,只要是為了自己所愛,就該用整個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獻身也在所不惜。(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4.不爭
淡利百味而不爭,“大味必淡”,白菜的辯證法告誡我們:淡薄才會濃厚,無味才會甘美。人也一樣,清淡、自然、平常才會有為。(李銳《談白菜》)
5.自樂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保ㄠ嵃鍢蛘Z)“陋室”變“雅舍”,全在主人苦中作樂的雅趣情懷。人生苦難相伴,能夠苦中尋樂,以樂化苦,那是必須學習的功夫。(梁實秋《雅舍》)
關于思辨
1.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
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順木之性,樹木才能長得快速活得長久;對百姓也是這樣,順民之需,才是真正的愛民益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樹,順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機,各顯風采,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毀之。(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2.畫竹與藝術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這是藝術規(guī)律。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方法各異,風格自成。藝術貴在個性特色,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藝術。(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鄭燮《板橋題畫三則》)
3.環(huán)境與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nèi)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huán)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4.死亡與永生
永恒的敵人是時間,永恒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恒的敵人》)
5.自然與社會
大千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人生的側(cè)顯,而且是人生的導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畔的早晨》)
6.樸素與美麗
最樸素的托爾斯泰墓,實則是世上最美的墳墓,因為,樸素之后的墓主人不為聲名所累的高貴品格,具有最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7.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
“養(yǎng)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yè)是這樣,英豪產(chǎn)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果將滅了自己?,F(xiàn)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8.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而在浩氣,“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余情”,浩氣永存。(《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9.文化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jīng)濟落后的云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xiàn)代人以純樸的精神滋養(yǎng)。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創(chuàng)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的心胸。(雷達《重讀云南》)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jīng)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煥發(fā)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xù)。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于沛《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關于美德
1.公而忘私
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對羞辱,敢于讓,安于讓;廉頗從國家大局出發(fā),知恥后禮,放下尊嚴,負荊請罪。將相和好,一國平安,傳為千古佳話。(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魏征為國直諫,不計個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德聚義,君臣攜手,天下長治久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腹(黃享)“忍所私以行大義”,成為中華民族史上無私無愧的佳話,值得永遠承傳。(呂不韋《呂氏春秋·去私》)
2.孝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堅持與祖母相依為命,情真意切,譜寫了孝義的永恒篇章,成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陳情表》)
3.誠信
季札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為寶,而以不貪為寶。(劉向《新序》二則)
荀巨伯視友情重于生命,庾公愛人勝于愛己,陳太丘自慚感悟與人交往守信重禮。(劉義慶《世說新語》)
4.儉德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儉則寡欲,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惡衣惡食為恥,季文子節(jié)儉相三君而美名揚,宋代宰相李沆、張文節(jié)節(jié)儉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萬錢,貽害子孫,傾家蕩產(chǎn);石奢暴富,而自絕于東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儉立名,以侈自敗,古往今來無不皆然。(司馬光《訓儉示康》)
5.團結
母子三人在背負債務,衣食住行都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母親拼命打工,兄弟倆邊讀書邊做工,過年的時候,一家人也只能合著吃一碗陽春面。那頭碰頭吃面的情景, 便是日本民族精誠團結、共渡危難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氨焙5烂骛^”2號桌便是這種精神的見證,老板專為母子三人留著,其他顧客眷 顧這里,仰慕的正是這種精神,一碗陽春面的精神。(栗良平《一碗陽春面》)
6.反省
(1)反省改革
改革使農(nóng)民物質(zhì)上有了極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貧乏,如崇拜權勢、隨遇而安等,改革的路還很長。(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2)反省交往
習慣了以錢物交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將其作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遠比物質(zhì)上的補償重要得多。楊絳對老王的“不愧怍”教會我們?nèi)绾闻c處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楊絳《老王》)
(3)反省虛榮
追求脫離了自身實際,悲劇將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們吸取教訓。當悲劇來臨,只有勇敢承擔,用自己的艱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而賠項鏈的路瓦栽夫人表現(xiàn)出的重義、誠信、堅毅的品格,則值得我們學習。(莫泊?!俄楁湣罚?/p>
(4)反省戰(zhàn)爭
老婦人的瘋言瘋語,側(cè)顯出戰(zhàn)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昭示著珍惜和平,杜絕戰(zhàn)爭。(奧萊爾《在柏林》)
7.責任
在權力的巔峰上,在百姓的擁戴中,為了實現(xiàn)民主社會的理想,為了讓更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華盛頓毅然退位,將領袖與民眾,偉大與平凡,歷史與未來,完美地統(tǒng)一在瞬間,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榮。(李輝《告別權力的瞬間》)
8.憂國
不施仁義必敗,以德治國方興。(賈誼《過秦論》)
為別人強勢所劫,行賄茍安必敗,團結抗爭始勝。(蘇洵《六國論》)
秦愛紛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更為可悲。杜牧以此勸誡晚唐統(tǒng)治者節(jié)財愛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轍,表現(xiàn)出可貴的憂國之心,濟世之責。(杜牧《阿房宮賦》)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