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東++吳崗
前言
牡丹是原產(chǎn)中國的世界名花,我國各地園林、庭院作為觀賞樹種進行廣泛種植,除其具有觀賞價值外,牡丹的根、莖、葉、花、籽都有其經(jīng)濟價值。因此,油用牡丹已經(jīng)作為扶貧產(chǎn)業(yè)在沁縣全縣范圍內(nèi)廣泛種植。大力發(fā)展油用牡丹產(chǎn)業(yè),對于促進我國油料生產(chǎn)、保障糧油安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農(nóng)民收入、幫助貧困地區(qū)農(nóng)民脫貧致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而油用牡丹的栽種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1 油用牡丹林學特性
油用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卉,花色澤艷麗,花香濃郁,耐干旱、耐貧瘠、耐高寒,適生范圍廣,種植兩年后開始開花結實,花季在4—5月,花期半個月至一個月,種籽成熟期一般為7月下旬至8月下旬。
2 油用牡丹栽植技術
2.1 合理選地
油用牡丹喜涼畏熱,喜燥惡濕,喜向陽,較耐寒,開花時忌烈日,略耐半陰,并具發(fā)達的肉質(zhì)根,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qū)可正常生長。根據(jù)這些特性,栽植園地應選擇寬闊通風、地勢高燥、向陽并排水良好、有側(cè)方遮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pH6.5~8.0,近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栽培油用牡丹最忌選用瘠薄地、黏土地、鹽堿地以及低洼積水地塊。油用牡丹宜輪作,忌重茬,已栽植過牡丹的重茬地應經(jīng)過3年以上的輪作才可種植。
2.2 科學栽植
2.2.1適時栽植
油用牡丹栽植時間,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佳,使入冬前根系有一段恢復時間,并長出新根。一般選擇2~3年生“鳳丹”牡丹實生苗,用800倍液福美雙浸泡5~10分鐘,晾干后栽植。
2.2.2合理密植
油用牡丹定植株、行距一般為40cm×50cm,每畝可栽植3300株。若是1~2年生種苗,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暫定為每畝6600株,株、行距為20cm×50cm。1~2年后,可以隔1株挖1株,挖出的苗可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園,也可用作觀賞牡丹嫁接用砧木,剩余部分作為油用牡丹繼續(xù)管理。
2.2.3適地適樹
油用牡丹可以采用種植穴種植,種植穴直徑一般為30cm~40cm,深度控制在40cm。挖穴時,底土與表土應分開放置,以便栽植時將表土填在下部,底土填在上部。先將經(jīng)過腐熟的有機肥與表土混合均勻放入穴中堆成圓形土丘,再撒一層無肥的表土,將苗木放在土丘上,使根系均勻分布四周自然垂下,然后回填土至穴深度一半時,用手輕輕向上提苗,使根頸處原土印與地面相平或略高,并用腳踏實,再填土,再踏實。留樹盤澆透水,待水下滲后用土填平。一周后視土壤的干濕程度再灌水。稍干后用細土封堆,春季扒開。
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段,可以通過整地方式進行改良。選定栽培地后最好進行深翻整地,在栽植前的2~3個月進行翻耕,翻深30~40cm,清理雜草、石塊,并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選經(jīng)過腐熟的糞肥或餅肥,忌用生肥,每畝施糞肥1500~2500kg或餅肥200~250kg,同時畝施10~15kg辛硫磷顆粒劑和4~5kg多菌靈等作為土壤殺蟲殺菌劑。耕作深度為60~100m,深耕耙平后休閑,等待秋季種植。
2.3 田間管護
2.3.1鋤地
油用牡丹生長期內(nèi),需要鋤地,一為滅除雜草,二為增溫保墑。開花前需深鋤,深度3~5cm,開花后淺鋤,深度1~3cm。
2.3.2追肥
牡丹種植后第一年,一般不需要追肥。第二年開始,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花后,每畝施用50kg磷鉀肥,第二次在入冬前,每畝施用150~200kg餅肥或腐熟的廄肥1000~1500kg,以確保翌年足量開花結籽。
2.3.3排水
牡丹為肉質(zhì)根,不耐水濕,應保證排水疏通,避免積水。
2.3.4整形修剪
修剪主要是去除“回縮枝”或過密枝,整形措施根據(jù)枝葉分布空間在春季和秋季靈活掌控。
3 結語
油用牡丹栽植技術的推廣,不僅可以讓牡丹在園林景觀和庭院觀光等方面得以應用,實現(xiàn)牡丹的觀賞價值,還可以作為產(chǎn)業(yè),帶動農(nóng)戶,實現(xiàn)其經(jīng)濟價值。
牡丹種類多,利用價值高,開發(fā)潛力大,除了發(fā)展其栽植技術,對牡丹本生價值方面也應該有更多的開發(fā)和利用,探索出牡丹更多的利用價值,讓種植油用牡丹在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實現(xiàn)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帶動農(nóng)民脫貧致富。
作者單位:山西省沁縣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