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蕾
外債問題,歷來是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在我國近代經濟史領域更有其獨特的時代特點,外債在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時期,涉及到中國經濟現(xiàn)代化的進程、各列強與中國的外交關系、中國內部各方勢力的斗爭局勢,是研究中國近代經濟、政治、外交歷史的一大入手點。
中國近代不同政權統(tǒng)治下,有其不同的外債政策,其中北洋政府時期的外債問題由于全國分裂割據的戰(zhàn)爭形勢、各軍閥依附美日等列強的外交政策、經濟近代化的進程發(fā)展,與晚清時期以及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相比,具有特殊性。
關于北洋政府外債政策的研究,相關學術論文有:王毅《1920年至1921年北洋政府賑災借債研究》、陳凌《1920年華北五省旱災與賑務研究》1、孫璐《北京政府時期的留日學費借款》2、周文佳《北洋政府時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3、蘇全有《交通部與北洋時期鐵路發(fā)展研究綜述》4、葉朝華《北洋政府外債評析——以“西原借款”為例》、吳景平《論北洋政府的外債整理》5、賈曉國《民初善后大借款再研究》6、李金全《民初交通部研究1919—1916》7,謝曉婷《重新審視1919年鐵路外債之統(tǒng)一問題》8,其中包括北洋政府總體外債政策、賑災外債政策、教育借款政策、鐵路外債政策4個方面的內容。
在總體外債政策上,葉朝華認為濫借外債度日是北洋政府賴以生存的經濟因素。為維護統(tǒng)治, 北洋政府不惜以出賣主權為條件換取列強的債款, 陷入舉借外債的惡性循環(huán)的深淵。而賈曉國認為北洋政府雖然簽訂了喪失主權的善后大借款,但其實北洋政府做過突破銀行團壟斷控制的努力,北洋政府嘗試向英國克利斯浦公司和比利時華比銀行借款,以爭取比銀行團更平等更維護主權的借款,但由于中國政府缺乏直接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能力以及銀行團的對華一致行動,所以最終打破壟斷的努力失敗。
在賑災外債政策上,王毅認為以往,以往學界出于對北洋政府倒行逆施的痛恨,多籠統(tǒng)地認為它絲毫不顧人民死活。而1920賑災借款借債行為的目的完全在于賑濟災民,并且其籌集過程頗費周折,債款發(fā)放也十分到位。而謝曉婷認為,北洋政府在賑災為名目的借款完全被中飽私囊了,并且加征稅收作為外債的擔保,反而給災民雪上加霜,而后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才開始重視賑災問題。
在教育外債政策上,孫璐認為較清政府,北洋政府更看重留學教育問題,開始規(guī)范留學生管理,制訂章程,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但是由于財政緊張,留學經費只能依靠外債,北洋政府對留日外債的態(tài)度與中日關系密切相關,在皖系政府時期,由于段祺瑞依附日本所以借款數(shù)量和數(shù)額達到高潮,直系時期由于政府與日本關系不佳,因此借款減少。周文佳認為雖然北洋政府有以教育為名借外債的行為,但是經統(tǒng)計大部分外債用于償還舊債、支付軍費以及行政外交費用,用于教育的經費占比非常小。
在鐵路外債政策上,李金全認為民初交通部奉行借債筑路的政策,交通部實行這項政策的原因是:1、輿論開始接受在侵犯主權的情況下引進外資建立近代交通系統(tǒng)。2、在一戰(zhàn)期間日本獨大的情況下,交通部希望以各列強共同借款筑路來均衡各國勢力。3、募集內債的成果不理想,因此交通部只能依靠外債。該項政策雖然對近代鐵路建設有幫助,但也存在條款苛刻,侵犯主權,款項挪用,利用率低等弊??;謝曉婷通涉及到1919年之外債統(tǒng)一問題。1918 年12 月18 日, 徐世昌為了籌備巴黎和會, 特在總統(tǒng)府下設立外交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成立后立即提出了在巴黎和會上的提案, 這一提案首列破除勢力范圍。由于列強各自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修筑鐵路, 造成了中國鐵路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 因此統(tǒng)一鐵路被認為是打破勢力范圍的關鍵。
關于列強對華外債政策及其中的外交背景,主要涉及到日本、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外債政策。相關學術論文有:賈德威《安福會國會研究》、代娟《保羅·芮恩施與民國初年美國對華借款研究(1914—1919年)》9、鐘鳴晨《北洋政府的財政困境與對日關系——以西原借款為例》10、葉朝華《北洋政府外債評析——以“西原借款”為例》12、孫志鵬《外債與外交——西原借款研究》13、皮云《西原龜三與西原借款》14、王穎麗《袁世凱北洋政府時期克利斯浦借款簽訂始末及夭折原因探析》15、陳太勇《一戰(zhàn)后初期日本對華經濟擴張的戰(zhàn)略轉向》16、張百霞《中法實業(yè)銀行始末述論》17。
新時期以來,國內學界關于北洋時期外債政策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成果,但筆者認為該問題還存在以下研究空間:
首先,應當擴大北洋時期外債政策的資料性建設,如具體債項要件的檔案整理、各國列強政府及輿論對華外債態(tài)度政策方面的海外資料收集都尚顯不足。
其次,應當均衡研究各國在外債問題中與北洋政府的關系,由于北洋政府時期,中日關系問題比較突出,所借外債也較多,因此學界對中日外債政策較為關注,成果較多。但對其他外國政府的涉及較少。
再次,應當拓寬研究方向,由于北洋時期外債有著明顯的政治性和超經濟性,因此大部分研究成果對于鐵路、軍事外債較為關注,而關于民生、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外債少有專項研究,這會使學界對北洋政府外債政策的評價產生局限性。
參考文獻
[1]王毅.1920年至1921年北洋政府賑災借債研究[J].歷史教學,2003(10):27—30.
[2]陳凌.1920年華北五省旱災與賑務研究[R].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6
[3]孫璐.北京政府時期的留日學費借款[R].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周文佳.北洋政府時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R].河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5]蘇全有.交通部與北洋時期鐵路發(fā)展研究綜述[R].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6):95-99
[6]葉朝華.北洋政府外債評析——以“西原借款”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2—55
[7]吳景平.論北洋政府的外債整理[J].歷史教學問題,2003(1):3-7
[8]賈曉國.民初善后大借款再研究[R].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9]李金全.民初交通部研究1919—1916[R].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0]謝曉婷.重新審視1919年鐵路外債之統(tǒng)一問題[J].衡水師專學報,2004(6):53-55
[11]賈德威.安福會國會研究[R].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12]代娟.保羅·芮恩施與民國初年美國對華借款研究(1914—1919年)[R]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3]鐘鳴晨.北洋政府的財政困境與對日關系——以西原借款為例[R].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4]葉朝華.北洋政府外債評析——以“西原借款”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2—55
[15]孫志鵬.外債與外交——西原借款研究[R].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16]皮云.西原龜三與西原借款[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167—170
[17]王穎麗.袁世凱北洋政府時期克利斯浦借款簽訂始末及夭折原因探析[J].文史論苑,2016(12):223—225
[18]陳太勇.一戰(zhàn)后初期日本對華經濟擴張的戰(zhàn)略轉向[J].世界史研究,2016(10):49-57
[19]張百霞.中法實業(yè)銀行始末述論[R].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