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翔
第一次聽到“果阿(Goa)”的名字,就覺得不大符合印度地名經常字母多且拗口的特點;第一次見到果阿,稻田青青、溪河綿延的鄉(xiāng)間,干凈、有序、不擁擠的城市,椰林搖曳中的海灘,清新得仿佛一處世外桃源;第一次碰到果阿人,頭戴禮帽、身著馬甲,吹拉彈唱著歐洲名曲,臉上的笑容讓人不禁想起南歐熱情的驕陽。
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里,大約總會存在著幾個“異類”,在成長過程中命中注定或是機緣巧合地遇到了某些人、經歷了某些事,順著一條“非主流”的道路,最終成了一個獨特的自己。果阿,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15世紀末以前,果阿的歷史軌跡與印度,特別是以德干高原為主的南印度其他各邦并沒有太大的偏差。它曾屬于強大的孔雀王朝,之后隨著南印度的政權更迭而不得不“城頭變幻大王旗”。命運的轉折始于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到達印度。進而,1510年葡萄牙貴族阿爾布克爾克領兵打敗了當?shù)靥K丹。從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被描繪成樂園的“果帕拉施特拉”(也作“果瓦拉施特拉”)變成了葡萄牙殖民者口中的“果阿”。
一次航行、一場戰(zhàn)爭改變的是果阿450年的命運。自1510年開始,葡萄牙的統(tǒng)治大概是果阿歷史上最長的單一政權。1961年,印度獨立后的第14年,不敵印度大軍的葡萄牙人才被迫撤離果阿,直至1974年才正式承認印度對果阿的主權。
也難怪葡萄牙對果阿難以割舍。葡萄牙雖然先于其他歐洲國家到達印度,但后繼乏力,爭來搶去的結果是只剩下了印度西南阿拉伯海沿岸的幾塊屬地,果阿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況且,從阿爾布克爾克拿下果阿開始,葡萄牙人不僅將其打造成內陸、海路通吃的商業(yè)要沖,而且一門心思地致力于以里斯本為榜樣重建果阿。加上天主教的興盛、葡萄牙人的定居并與當?shù)厝送ɑ?,果阿身上已經打上了深深的葡萄牙印記?/p>
現(xiàn)在的果阿是印度最小的一個邦,首府帕納吉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的首府。它的老城也稱“拉丁區(qū)”,平整、干凈的街巷串連起五顏六色的房屋,圓拱窗勾著雪白的寬邊兒,家家戶戶門前窗外花草茂盛,怒放的三角梅躍上了褐瓦屋頂, 無事的老者閑倚著二樓陽臺的雕花欄桿,如果跟他用葡語說聲“歐拉”(olá,你好),肯定會得到同樣的回應……葡萄牙語算是拉丁區(qū)的語言傳統(tǒng),而用紅、黃、藍、綠、橙、赭進行大面積粉刷,再用白色勾邊,則是拉丁區(qū)的建筑傳統(tǒng)。有些老屋改成了餐館、展室或是家庭旅社,老照片、老家具、老口味,讓人仿佛時空變換到了萬里之外的葡萄牙小城。
初到帕納吉時,葡萄牙人只是把它當作軍事、物資基地。1843年以前,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地首府一直設在舊果阿城。18世紀后期城內爆發(fā)了數(shù)起疫病,人口銳減,幸存者包括政府、教會不得不遷往10公里外的帕納吉,舊果阿逐漸衰落。現(xiàn)在的舊果阿已沒有城的模樣,三百多年的舊都只剩下了長不到兩公里、寬不過六七百米的一段,集中了16-17世紀天主教傾力所建而碩果僅存的十余座禮拜堂、教堂、修道院,1986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眾多的教堂和修道院,果阿曾有“東方羅馬”之稱,今天能夠看到的乃是歷經坎坷、猶存于世的幸運兒。圣卡杰坦教堂規(guī)模雖小,卻是意大利修道士仿照羅馬圣彼得大教堂所建;圣奧古斯汀教堂曾經是全印度最大的教堂,如今只剩下一座46米高的鐘樓;阿西西修道院已經改成了考古博物館,毗鄰的教堂里仍然可以看到一座金碧輝煌、雕工精美的主祭壇;圣卡特德拉魯教堂號稱亞洲最大的教堂,目前已重裝一新;圣卡塔琳娜禮拜堂歷史悠久,曾一度是果阿唯一的教堂……
果阿的教堂博采眾長,巴洛克式、哥特式、科林斯柱、多立克柱等等,同時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它們通常用紅色砂巖建造,質地堅硬但表面粗糙,因此會用石膏整體涂白、美化、加固。如果是剛粉刷不久,比如圣卡特德拉魯教堂,藍天艷陽下雪白耀眼;如果是年久失修,歲月會在白墻上留下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斑駁,甚至干脆露出砂巖的本來面目。
仁慈耶穌大教堂卻是一個例外——1956年進行修整時,不僅沒有重新粉刷,反而剝掉了石灰層, 露出了360多年前巴洛克風格的紅色墻體。如此差別對待也許正是要突出該教堂的超然地位——南亞第一座被羅馬教皇冊封為“乙級宗座圣殿”的教堂。換而言之,在天主教世界,其地位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等四座特級宗座圣殿。如此之不凡乃是因為圣徒方濟各·沙勿略的遺體安放于此。說起來,這位圣徒與中國還有些許淵源。1542年他作為耶穌會教士來到果阿傳教,也去過東南亞、日本。他向往去中國發(fā)揚傳教事業(yè),無奈當時明朝海禁讓他難得其門而入,最終病逝并暫時葬于離廣州不遠的一座海島,一年后運回果阿。
幾百年來,無論果阿如何改變,仁慈耶穌大教堂一直是全世界羅馬天主教教徒的朝圣地。大教堂的內墻刷得雪白,從頭到腳沒有被雕刻、圖案或是畫像裝飾得密不透風。祭壇、講道壇、圣室算是最精致、最華麗的幾處,以東方匠人精湛的技藝展示著西方傳統(tǒng)的宗教內容,還順手融進了當?shù)卦亍L著一副印度人面孔的小天使便是一例。
去舊果阿的那天正好是個假日,當?shù)厝舜蠹s把這里當作了郊游的目的地,十分熱鬧。大教堂里里外外更是人來人往。沒有祈禱的,只有自拍、合影的,多的是好奇的打量,少的是虔誠的目光。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僅把教堂慣常的寧靜肅穆沖得七七八八,甚至蒸騰出一股讓人放松的市井煙火氣。此情此景怕是不可能在歐洲教堂里出現(xiàn),可想一想也沒什么可驚訝的,畢竟是印度的果阿,天早就變了,再深的印記也是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