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云書庫是近代著名學者、藏書家羅振玉之私人藏書樓,收藏宏富,所藏醫(yī)籍亦稱精博,內含唐鈔卷子、宋元舊刻、和刻漢籍及日本古寫本等。文章通過探究和辨析大云書庫典藏中醫(yī)古籍之版本特色、藏書思想等,以重彰羅氏搜訪匯輯、整理校刻中醫(yī)文獻之史績。
關鍵詞:大云書庫;羅振玉;藏書;醫(yī)籍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7)03-0046-06
Abstract: Dayun Collection House was the private collection house of LUO Zhen-yu, a famous scholars and collector in modern times. It is known to the world for rich collection. The ancient medical books of Dayun Collection House include the manuscripts of Tang Dynasty, the block-printed editions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Japanese edi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Japan ancient transcripts. By exploring and discussing the v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llection thought of TCM ancient classics in Dayun Collection House, this article highlighted LUO Zhen-yus search and compilation, and sorted out the history of engraved TCM literature.
Key words: Dayun Collection House; LUO Zhen-yu; collection; medical books
大云書庫是近代考古學家、敦煌學家、典籍收藏家羅振玉之私人藏書樓,因收藏有北朝初年寫本《大云無想經(jīng)》,故稱大云書庫。內藏善本圖籍、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珍品無數(shù),陳寅恪有詩:“大云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盵1]羅氏一生于“小雅盡廢之后而以學術之存亡為己責”[2],故以博通之才銳意收藏。所藏醫(yī)籍亦稱精博,內含唐鈔卷子、宋元舊刻(影寫、覆刻本)、和刻漢籍及日本古寫本等。本文通過勾稽史料,以重彰羅氏搜訪收藏、匯輯校刻中醫(yī)文獻之史績。
1 大云書庫建立述略
羅振玉(1866-1940年),號雪堂,浙江上虞人,治學廣博,為近代學術史上一代巨擘。20世紀初,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殘卷、西陲簡牘以及北京
作者簡介:陳瑜,館員,研究方向為古籍整理及文獻研究。E-mail: human99cy@126.com
內府大庫之宋元刊本等古文字、古典籍、古器物等相繼被發(fā)現(xiàn),羅氏傾注全部財力與精力,搜集之、整理之、考訂之,俾使其免于湮滅。1911年,羅振玉第三次赴日,隨身將平生所藏攜往海東,借日人藤田劍峰之名購地。在《集蓼編》中提到,“予寓田中村一歲,書籍置大學,與忠愨往返整理甚勞。乃于凈土寺町購地數(shù)百坪,建樓四楹”,并將新居命名為“永慕園”,不久又增建書樓1所,即為大云書庫。他在此僑居8年,著述遣日。1919年返國居天津,1928年移居旅順,在扶桑町(今洞庭街1巷3號)筑新書庫,“予自卜居遼東,寓居頗隘,別賃二宅庋所藏書,閱覽殊不便,乃于辛未夏賃宅后地二畝,為書樓三楹,旁附二小室,仲秋經(jīng)始,逾年春乃訖工”[3]。這是一座俄式樓房,藏書面積約4 500平方米,仍名之為“大云書庫”。
2 大云書庫書目及醫(yī)籍著錄情況
2.1 《羅氏藏書目錄》(王國維編)
辛亥革命后,王國維隨羅氏避居日本,協(xié)助其清點東渡所攜文物及藏書。1912年撰成《羅氏藏書目錄》,書目凡3卷,總計收書5 321部,108 761卷。卷上、卷中是普通古籍,但其中也不乏明代刻本,如明代的南監(jiān)本、北監(jiān)本、汲古閣本等;卷下共著錄4部分,即“宋元本書目”“善本書目”“評校本書目”“抄本書目”。《羅氏藏書目錄》所載除復本不計以外,其所記僅為雪堂所藏善本。后蕭文立據(jù)日人稻葉巖吉鈔錄本復刊排版整理,改稱為《大云書庫藏書目》。其中醫(yī)籍著錄情況為:普通古籍64種,宋元本2種,善本9種,評校本2種,鈔本20種,叢書4種。
2.2 《大云書庫藏書題識》(羅繼祖輯)
羅振玉精于版本校讎,每遇善本輒有題識置于簡端,“詳于版刻源委,體制得失,類宋人《解題》”。但因為是隨筆疏記,非有意撰述,故間有散失。1943年,由其長孫羅繼祖輯錄、厘次成卷,即為《大云書庫藏書題識》4卷,以經(jīng)史子集為序,錄書189部184種3 160卷,每書書名之下注明版本或原屬藏家。其中,醫(yī)籍著錄(子部)28種。
2.3 《雪堂秘藏古鈔善本書目》(羅福葆編)
羅振玉居旅順時,曾擬出售舊藏鈔校善本,因命其子羅福葆寫成書目,后書未售成,書目底本則藏于羅繼祖處,只簡明著錄書名、冊數(shù)、版本。該書目后由蕭文立清錄(羅繼祖《<雪堂秘藏古鈔善本書目>跋》),編入《雪堂長物簿錄》?!堆┨妹夭毓赔n善本書目》亦以經(jīng)史子集為序。其中,醫(yī)籍著錄(子部)17種。
2.4 《大云書庫藏叢書目》(蕭文立編)
民國三年(1914年),羅振玉曾就大云書庫所蓄,補錄光緒宣統(tǒng)兩朝諸家叢刻,著《續(xù)匯刻書目》。2001年,蕭文立因采輯此叢書之相關書目,編為《大云書庫藏叢書目》,作為《雪堂長物簿錄》之一種,以補《大云書庫藏書目》之缺。其中,醫(yī)籍著錄(丙部)4種。
3 大云書庫醫(yī)籍藏書源流
羅振玉積40余年搜購所得藏書,其來源有四。一為廣州孔氏岳雪樓??讖V陶父子以鹽業(yè)致富,廣求舊本,極富收藏,尤以清殿本為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羅氏游粵,岳雪樓藏書方散出,他“盡薪水所入購之”,“精本首被其選擇”。二是購自北京。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羅氏奏調學部,居京師凡6年,其時舊籍圖書充斥廠肆,羅氏所購頗精,多有《四庫全書》底本、大興朱氏及怡邸舊藏,所藏李時珍《奇經(jīng)八脈考》1卷即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四庫全書》繕寫本。三是購自上海。羅氏創(chuàng)農(nóng)學社于上海,先后歷10年,“退食之暇,每流覽廠肆,間遇珍本書籍”[3]45,南匯沈氏、上海徐氏、嘉興唐氏、兩罍軒吳氏等故物悉置篋中,明隆慶壬申(1572年)山東官本《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本草》30卷,即為羅氏“光緒乙亥春,得之上?!?。四為購自日本,他旅日期間獲購不少中土稀見的古刊本,日本、高麗刻本及傳鈔本。
羅氏所藏醫(yī)籍主要得自東瀛。羅氏曾3次赴日,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1月,同田吳炤、陳毅等一行5人,“受江鄂兩督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在日本兩月,從公之余,遍閱書肆,得異本頗多”[4]。他們常去東京琳瑯閣、文行堂等書店,大云書庫所藏影宋本《三因方》《本事方后集》《備急灸法》,影元本《儒門事親》《濟生拔粹方》,日本舊抄本《食醫(yī)心鑒》,森立之影摹卷子本《唐新修本草》,皆得于此間。宣統(tǒng)元年(1909年)5月,羅氏補京師大學堂農(nóng)科監(jiān)督,奉學部之命再赴日本調查農(nóng)學,除重點視察且為部中聘日本技師外,“即訪求秘籍,拾黎庶昌、楊守敬兩家之遺。每涉一地,必游書肆”[5]。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羅振玉應日本本愿寺法主大谷光瑞和京都大學內藤湖南、狩野直喜等人邀請,第三次東渡日本,至1919年春回國,歷時八載。《永豐鄉(xiāng)人行年錄》云:“鄉(xiāng)人居日本八年,閉戶著書外,惟務訪求海東秘籍,影刊流傳。”
4 大云書庫典藏醫(yī)籍述要
4.1 醫(yī)籍類別
羅氏曾自言大云書庫藏書50萬卷,但經(jīng)“乙酉浩劫,半付劫灰”,其所藏醫(yī)籍概況亦僅可從現(xiàn)存各書目稍見其崖略。前文4種書目所著錄藏書中,共有普本67種,宋元本2種,善本11種,評校本1種,抄本24種,稿本2種,叢書4種,共著錄111種。醫(yī)籍內容涵蓋12類,分別為醫(yī)經(jīng)(10種)、中醫(yī)基礎理論(5種)、傷寒金匱類(9種)、診法(4種)、針灸(2種)、本草(23種)、方書(21種)、臨證各科(25種)、養(yǎng)生(1種)、醫(yī)話醫(yī)論(4種)、醫(yī)史(1種)和綜合性著作(6種)。
4.2 版本特色
4.2.1 宋刊本 《類編朱氏集驗方》15卷,宋咸淳元年(1265年)刊本。每半頁12行,行22字。南宋朱佐編,書《序》有“咸淳元年歲在丙寅二月初吉眉山朱景行序”,當為初刊本。曾為孫星衍收藏,《平津館鑒藏記·續(xù)編》有著,書內有“孫星衍私印”“伯淵”“宋元秘笈”鈐印,另有“妙賞樓藏”“高氏鑒定宋刻版書”“嚴氏芳椒堂”等印。
4.2.2 元刊本 《大德重校圣濟總錄》殘本31卷,每半頁8行,行17字。元大德四年(1300年)利用江浙行省在宋版基礎上挖版刊印,金刻本已不存,元大德本即為尚存最早版本。羅氏所藏卷1下、卷2中、卷17、19、20、61、62、83、84、99與今中國醫(yī)科大學圖書館藏一致。據(jù)岡西為人《中國醫(yī)書本草考》稱,“以前滿大在市中購買大德本卷1下、2中、17、19、20、61、62、83、84、99,10卷七冊”[6],認為《清內閣庫存殘書目》記載的大部分都流出市中。當為清內閣大庫藏書散出時為羅氏所獲,而后隨著大云書庫的沒落,終為滿洲醫(yī)科大學(中國醫(yī)科大學前身)購藏;卷138、150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其余18卷與今日本杏雨書屋所藏一致,其與大云書庫之遞藏關系當俟再考。
4.2.3 明刻本 《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30卷,明隆慶壬申山東官刻本?!墩捅静荨吩诿鞔綎|凡三刊,此本是第三次山東布政司刊本。為施篤臣、曹科刻公文紙印本,每葉背面皆有朱絲欄,每接縫處鈐“山東布政使印”,文曰“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之印”?,F(xiàn)藏遼寧省圖書館。
《經(jīng)史證類大觀本草》31卷,明萬歷藉山書院仿元大德。前有宋艾晟序,牌記“大德壬寅孟春,宗文書院刊行”,又有彭端吾、梅守德二序,末卷后牌記曰“萬歷庚子歲秋月,重鍥于藉山書院”。
《太素脈訣統(tǒng)宗》7卷,明萬歷己亥刻本。據(jù)言,按脈便可知人之壽天貧富禍福謂之“太素脈”,列史《藝文志》多載之,但幾無流傳,此書所載甚詳,羅氏“存之與《相經(jīng)》《葬經(jīng)》等書齊觀,以存古來術數(shù)之一種”。卷末有“明萬歷己亥歲夢秋安正堂劉仇松梓”。
《玉機微義》50卷,明正統(tǒng)陜西官刻本。撰成后未刊行,正統(tǒng)四年(1439年)陳鎰(用戒)以右副都御史鎮(zhèn)守陜西始壽梓。羅氏所藏即此,鐫鏤古雅,有元槧風,為森立之舊藏。
另有《保產(chǎn)育嬰錄》3卷,黑口明刊本;明成化仿金泰和本《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30卷;明隆慶三年(1569年)衡府刻本《攝生眾妙方》11卷,附《急救良方》2卷。
4.2.4 日著醫(yī)籍 《覆載萬安方》62卷(闕卷1、4、8、12、18及20以下),日本抄本。梶原性全輯,日本嘉歷二年(1327年)初稿50卷完成,后又加入他的一些單行本,組成62卷,元德三年(1331年)成書。由于《覆載萬安方》是為其子源三冬景所收集整理的家傳秘笈,故未在外界流布。直至300年后,由岡本宗什在建仁寺大統(tǒng)庵再次發(fā)現(xiàn),至岡本氏第四代玄治在1745年將其手抄后呈現(xiàn)給幕府,以后有多紀元德和小島寶素等抄寫本傳世。羅氏藏抄本有“撫松亭叢書記”“岡本弆藏”印。
《本草和名》2卷,日寬政丙辰刻本。深江輔仁奉敕編撰,成書于延喜十八年(918年),其征引除《唐本草》及諸家食經(jīng)外,尚有隋唐前佚書及方言異稱,近世由多紀元簡在內府中錄出,精校后刊刻。羅氏藏本有“栗田萬次朗年藏”“好盦書庫”“森氏藏書”三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解故》12卷,日本抄稿本。鈴木文撰,有“伊澤氏酌源堂圖書記”“百花街田村藏”鈐印。
《有林悲田方》卷13,日本鈔本。有“岡氏弆藏”“撫松亭叢書記”“實是求事書樓”“古書保存之章”諸印。
羅氏其余所藏日著漢方醫(yī)籍尚有:內藤尚賢著《古方藥品考》5卷;淺田惟常著《治瘟病》2卷、《傷寒辨術》1卷;伊澤信恬著《蘭軒遺稿》1卷,明治七年(1874年)酌源堂刻本;丹波元簡著《診病奇侅》2卷;中西惟忠著《傷寒論辨證》8卷;片倉元周著《傷寒啟微》3卷;吉益東洞著《補正輯光傷寒論》2卷;森立之影抄古寫本《俊通香藥鈔》等。
4.2.5 和刻本 《本草衍義》20卷,日本文政癸未重刻宋慶元本。因宋宣和刻本及南宋淳熙江南西路轉運司刻本均無傳本存世,宋慶元元年重修本是現(xiàn)存最早完整版本。羅氏所藏是日本文政六年(1823年)據(jù)江都醫(yī)官望三英所藏慶元乙卯刻本重刻本,并經(jīng)丹波元胤以家藏元槧本??薄?/p>
《黃帝蝦蟆經(jīng)》1卷,日本文政四年(1821年)刻卷子本。即《隋書·經(jīng)籍志》及《通志·藝文略》著《黃帝針灸蝦蟆忌》,國內久佚,寬政丁巳,丹波元簡據(jù)日本和氣氏家藏舊卷子本迻錄,后由元簡之子元胤文政辛巳刊刻。
《(真本)千金方》殘卷,日本天保三年(1832年)摹刻天正卷子本。僅存卷一,乃天保壬辰松本幸彥影摹和氣氏唐宋寫本之重抄本,由丹波元堅撰序刊行,其內容未經(jīng)宋臣校改,與《醫(yī)心方》所引無殊,故保存了舊貌。現(xiàn)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所藏。
《易簡方》1卷,日本寬延元年仿宋刻本。中土久佚,日本尚有永正四年及天正八年抄本,望三英借平安甲慎齋舊藏而抄錄,于寬延元年(1748年)由戶倉幸兵衛(wèi)刻于生白堂,改巾箱本。羅氏所藏即此,書中有二牌記。
余如日本寬永重刻明本《醫(yī)學正傳》8卷、日本文化壬午刻本《嚴氏濟生續(xù)方》8卷、日本翻刻廣西官刊本《急救易方》2卷、寬永七年木活字印本《泰定養(yǎng)生主論》1卷、日本影刻元大德本《千金翼方》30卷目1卷,皆類此。
4.2.6 影寫本 《新修本草》(殘本)10卷,日本森立之藏影寫卷子本,是對原卷子本的影寫。國內至11世紀已亡佚,日本尚存古卷舊鈔。羅氏第一次赴日時得此森氏舊藏,其中卷4、5、12、17、19等5卷是據(jù)淺井紫山三經(jīng)樓藏本傳抄,卷15為狩谷卿云所抄,卷13、14、18、20等4卷是據(jù)仁和寺藏本傳抄。
《嶺南衛(wèi)生方》3卷,日本影寫明萬歷刻本。該書首刻于元,明景泰、正德、萬歷凡三刊,均佚。日本有萬歷鄒善校本流傳,羅氏所藏是丹波氏影寫本,前有“希暇齋讀本記”印,后有丹波元堅志語。
《飲膳正要》3卷,元明兩代官私皆有刊本,然傳世僅有明經(jīng)廠刊大字本殘本(存卷二)。羅氏所藏迻錄明成化乙未刊本,卷前有“勝鹿文庫”“松本氏曝書印”“青山求精堂藏書畫之記”“森氏”四印,乃日本森立之舊藏。書中兼有畫圖,可考見元代冠裳之制。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18卷,影寫宋本。國內僅存南宋麻沙配補本,羅氏所藏為日本曲瀨正健令善寫者據(jù)醫(yī)官河野氏所藏宋刊本影寫,繕寫精絕,每半頁12行,每行23字。前有“養(yǎng)安院藏書”“正健珍藏”等印,與《四庫全書》本比,未經(jīng)妄改,足存南宋之舊。
另有養(yǎng)安院影宋抄本《備急灸法》1卷,并附錄2種;日本影元舊抄本《儒門事親》3卷;日本影元舊抄本《濟生拔萃方》18卷;日本傳錄高麗活字本《婦人大全良方》24卷目1卷。
4.2.7 舊抄本 《素問六氣玄珠密語》17卷,舊抄道藏本。其書內容微渺難測,世醫(yī)亦不欲深究其理,是以傳世甚少,僅萬卷堂、述古堂、拜經(jīng)樓、士禮居4家有之。此本是羅氏得之森氏立之家。每卷首行之末,排列字號曰“基一”至“基十三”,系從《道藏》迻錄。
《澹寮集驗秘方》15卷,元代僧醫(yī)釋繼洪著。歷代公私書目著錄極少,亦未見刻本流傳,朝鮮金禮蒙編撰《醫(yī)方類聚》時曾收錄《澹寮集驗秘方》百余條。羅氏所藏每卷首有“弘前醫(yī)官澀江式藏書印”“藍川家藏”諸印。
《食醫(yī)心鑒》唐代昝殷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羅氏得之于東京。卷端有“青山求精堂藏書畫之記”及“森氏”二印,后有丹波元堅及森約之的手識二則。此書《宋史·藝文志》著錄作2卷,宋之后久佚。日本多紀元堅從高麗《醫(yī)方類聚》中輯錄而成1卷,雖不能復原本之舊,然已能夠反映咎殷原書概貌。
《松峰說疫》6卷,日抄本,有“伊澤氏酌源堂圖書記”“青山求精堂藏書畫之記”“森氏開萬冊府之記”諸印。
其他還有日本據(jù)清程永培舊抄本《蘇沈內翰良方》10卷,及日本寬政三年抄本《元和紀用經(jīng)》、森氏藏日抄本《產(chǎn)育保慶方》2卷等。
5 羅氏藏書思想
5.1 傳古示后,保固有之國粹
羅振玉一生以學術之存亡為己責,嘗言“中邦文獻日益陵替,今我不作,后來何述”[7],又云“世事一無可為,不如專力傳古”[8]。他以古籍、古器物為性命之所寄,極力搜討,或影印復制,或典藏考校,將尋找善本和古佚本作為立學術之基、保固有國粹之途徑,其古籍觀可概括為“傳古示后”,或為之補闕,或為之紹述,使之免于澌滅。
5.1.1 搜求亡佚醫(yī)籍 《嚴氏濟生續(xù)方》在國內早巳散佚,清乾隆纂修《四庫全書》時亦無載錄。羅氏在日期間訪得日本文政壬午刻本,此為日本醫(yī)家丹波元胤取其叔父湯河元倓所藏金澤文庫鈔本上木,卷首有“宋咸淳丁卯嚴氏自序”,后有湯河元倓、丹波元胤二跋;并據(jù)朝鮮《醫(yī)方類聚》補其佚篇為《補遺》1卷,極為珍貴難得。又如,宋許叔微著《本事方后集》,又名《續(xù)本事方》《本事方續(xù)集》,國內素無傳本,各家書目也未見著錄,日本則有越智氏懷仙閣所藏宋建安余氏刊本,羅氏所藏為據(jù)此之影宋抄本。
5.1.2 擷取秘籍 六朝人所著《黃帝蝦蟆經(jīng)》中土久佚,日本和氣氏家藏有寫卷,寬政丁巳丹波元簡據(jù)之迻錄,后由元簡之子元胤文政辛巳刊刻,羅氏獲知受入篋內。所藏《(真本)千金方》雖只存有第一卷,但未經(jīng)宋代林億等校正,古體字非常醒目,為丹波元堅于1832年發(fā)現(xiàn)的《千金方》卷一的古寫本,原卷初抄于1227年,后又被多次重抄,有1315-1504年和氣家題跋,天保三年(1832年)松本辛彥據(jù)此影刻。
5.2 表微章隱,搜求海外遺珍
羅氏一生適處于中國近世政治文化劇烈變動時期,他舊學篤厚,眼界敏銳,藏書以“表微章隱,守缺抱殘”為旨趣,又因他深諳目錄之學,故其收羅文獻圖籍,數(shù)量雖不及同時代許多藏書家,但多具史料價值,珍稀罕秘之本隨處可見。
5.2.1 重視古鈔本 清代藏書家、海源閣主人楊保彝曾云“書無舊刊,惟舊抄可貴”[9]。抄繕是文獻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保留書籍原貌的最佳方式,諸多古籍原刻亡佚,僅以抄本傳世,而日本古鈔本最為精善。唐寫本東傳后,日人抄寫中國典籍蔚然成風,自鐮倉、室町直至江戶時代,都有可觀的寫本傳世,日本摹古本影寫手用薄韌紙張摹寫宋元舊版,字體點畫、行款格式與底本沒有絲毫差異,顯見其筆法之絕技與傳神。
羅氏三赴海東,與日本漢學界聯(lián)系密切,他與大收藏家小川為次郎父子、崇蘭館福井氏家族等都有交往,使他得窺日本秘藏之舊抄本。大云書庫所藏《俊通香藥鈔》1冊乃森立之據(jù)岡本況齋藏本之影抄本,12世紀初日僧阿瘏梨兼意撰,此書引有《圣惠方》,當成書于太平興國之后,是本草博物學的貴重資料,引書70余種,包括《本草括藥》《四聲本草》以及后世亡佚的《吳普本草》、陳承《重廣補注神農(nóng)本草并圖經(jīng)》等。又如,宋代聞人耆年著《備急灸法》,國內久佚,《經(jīng)籍訪古志》載有“寄所寄樓”藏宋刊本,羅氏所藏為養(yǎng)安院影宋本,署題作“寶慶丙戌正月望”,繕寫至精,后有“文久二年戌歲十月廿一日,以寶素堂所藏宋槧本影鈔功畢,養(yǎng)安院正健志”款二行。再如,宋代陳自明著《婦人大全良方》24卷,宋刊本早亡,元刊本僅存膠片。但朝鮮有據(jù)宋本復刊之活字本,朝鮮活字本在日本越智氏懷仙閣及半井氏東井文庫各藏有1部。羅振玉所藏24卷日本傳錄高麗活字本即前者,有文化二年(1805年)丹波元簡手跋,云“右婦人良方二十四卷,陳氏真本也,從養(yǎng)安院越智元德所藏朝鮮活字板而借抄?!?/p>
5.2.2 重視日刊本 漢籍東傳后,被日人當作底本進行翻刻重印,稱為日刊本或和刻本。往往由日人施加訓點或注釋,其影刊摹刻者,幾與原底本無異,構成了漢籍的又一個版刻系統(tǒng),致使異本疊出,足資??保涂瘫緷h籍在版本學上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究其源流,一部分出自我國的隋唐舊鈔卷子本,還有一部分源于宋元明及朝鮮善本,而尤以宋元舊刻為多。許多日刊本注重保持版刻原貌,極為精細,版本價值很高。羅氏藏有日本江都醫(yī)官望三英復刻元大德宗文書院本《經(jīng)史證類大觀本草》31卷,國內明以后刻本皆附“本草衍義”于各條之下,且于“序例”上下二卷之間均附載“衍義序例”,大失唐慎微之舊意,而羅氏藏本均無,一依元本編次,雖訛字較多,然未附刻《衍義》之本,獨存舊觀。又如,元代王珪著《泰定養(yǎng)生主論》,國內傳本極少,僅有明刊本2種,羅氏所藏為寬文七年(1667年)日刊木活字本。羅氏藏日本天保乙未(1835年)躋壽館仿元刻本《注解傷寒論》10卷,不載刊刻年月,卷首嚴器之序作甲子中秋日,但言甲子不言年號,當為嚴氏入元之后,且鐫刻精雅,依仿元槧,是日刊本中的精善之本。
5.3 收藏刊布相結合,流傳而不自秘
羅振玉“夙抱傳古之志”,常感古籍文物之聚散無常,故而“每有余力,即以刊書”。往往“晨羅幾案,夕范棗梨”[10],雖饑寒之不恤,而剞劂是務,不僅汲汲于搜討圖籍史料,更以私人之財力刊布書籍,以廣流傳。尤其在居日期間,所刊《海東古籍叢殘》《敦煌石室遺書》《鳴沙石室佚書》《玉簡齋叢書》《宸翰樓叢書》《殷禮在斯堂叢書》《永慕園叢書》《云窗叢刻》《三代吉金文存》《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等,均為近代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資糧。羅振玉整理古籍,并非只是簡單地排比分類、刊刻成集,而往往??被蜃虬弦杂浧涫拢炑a闕,以臻完備,始終踐行著收藏與研究、刊布并舉的治學思路。
6 羅氏搜集刊刻的醫(yī)籍
6.1 敦煌寫本《本草經(jīng)集注·序錄》
全文不避唐諱,卷末有“開元六年九月十一日尉遲盧麟于都寫本草一卷,辰時寫了記”,1908年日本橘瑞超從敦煌取去,攜回日本,后由小川琢治攝成照相本。1915年,羅振玉獲得照相本加以影印,由卷軸本改為書冊形式,收入《吉石庵叢書》,題名《開元寫本本草集注序錄殘卷》。
6.2 《食醫(yī)心鑒》
唐·昝殷撰,約成書于唐大中年間,原名《食醫(yī)心鏡》,因避宋太祖祖父諱,改“鏡”為“鑒”,宋后亡佚,日本多紀元堅從朝鮮《醫(yī)方類聚》中釆輯而成1卷,清光緒二十七年羅氏在東京得之攜歸,1924年由東方學會印行,收入《東方學會叢刊》。
6.3 《療服石醫(yī)方》
原卷子系羅振玉私藏,是關于服石禁忌的一本道教服食專書,原卷首尾均缺,僅存該書的第六和第七部分。1939年羅氏影印之,收入《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
6.4 《食療本草》殘卷本
殘卷用朱墨兩色書寫,首尾均缺,失書題,卷軸后貼有“長興五年正月一日行首陳魯佾牒”字樣,當為后唐年間抄本。原件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1911年,日本學者狩野直喜首次抄錄了該殘卷。1924年,羅振玉據(jù)此抄錄本,參照殘卷的另一影印本,編入其主編的《敦煌石室碎金》。1925年,東方學會根據(jù)羅氏的《敦煌石室碎金》本影印刊行了單行本,題名《食療本草殘卷》,其后附有王國維、唐蘭跋文。
7 結語
大云書庫在近代藏書史上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在藏書量上不及同時代楊惺吾之觀海堂、傅增湘之雙鑒樓、李盛鐸之木犀軒等,但卻以購藏精善勝出,其所藏醫(yī)籍也多古鈔本及真本秘笈,這與羅振玉“續(xù)前修之往緒,助學海以涓流”[11]的古籍觀密不可分,也深刻體現(xiàn)了他“返經(jīng)信古”的藏書思想和遠見卓識。
參考文獻
[1] 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76.
[2] 王國維.觀堂集林(外二種)[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569.
[3] 羅振玉.雪堂自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58.
[4] 羅繼祖.大云書庫藏書、搜集、破壞、整理、歸宿記略[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1):336-339.
[5] 羅振玉.雪堂剩墨(附年譜、傳略4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379.
[6] 岡西為人.中國醫(yī)書本草考[M].大阪:南大阪印刷中心,1974:113.
[7] 羅振玉.羅振玉校刊群書敘錄[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95.
[8] 長春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M].王慶祥,蕭文立,校注.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534.
[9] 丁延峰.海源閣藏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24.
[10] 羅繼祖.魯詩堂談往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67.
[11] 王國維.王國維手定觀堂集林[M].黃愛梅,點校.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93.
(收稿日期:2017-02-09)
(修回日期:2017-03-06;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