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艷
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摘要:馬克·吐溫,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他的幽默、機智與名氣,被譽為是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本文將通過對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作家很多小說都是以青少年為主人公,通過對青少年的描寫,并用幽默的語言對當時的美國社會進行批判。
關(guān)鍵詞:馬克·吐溫;青少年;偏愛
在馬克·吐溫的《風雨征程》、《密西西比河上的往事》、《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貧兒》、《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作品中都會出現(xiàn)一位令人深刻的青少年主人公。馬克·吐溫在這些作品中通過幽默的語言富裕了這些青少年深刻的人物性格,讓讀者通過這些青少年的眼睛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特色,從而對當時的美國社會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從側(cè)面也可以看出馬克·吐溫對青少年的同情,對青少年題材的偏愛。
一、通過青少年的眼睛看社會
青少年文學的存在既有它的社會意義,又有它的文學意義。從社會主義上看,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決定人的一生命運走向的關(guān)鍵時期,青少年文學關(guān)注兒童的心里困惑和人生困境,可以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自我與社會,對青少年的教育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在文學意義上,青少年文學往往通過孩子的眼睛去審視成人社會,有著陌生化的審美效果。其作品對青少年純真人性的贊美,為熟悉成人文學的讀者提供了新的價值取向和觀察角度。馬克·吐溫就是這樣一位將青少年題材引進嚴肅文學領(lǐng)域的作家。
馬克·吐溫的許多青少年題材的作品都以調(diào)皮的兒童為主角、提倡游戲玩樂、解放兒童天性,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長篇小說,《兒時手稿》等短篇故事。這些青少年主人公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孩子世界,與大人世界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在這些作品中,通過青少年的所見所聞,對當時的美國社會進行了全面展示,通過他們的方式對表面上充滿清規(guī)戒律的成人世界進行了反抗。
二、通過青少年的語言諷刺社會
馬克·吐溫對兒童心理非常的熟悉,對人以及美國社會的了解, 對美國英語的發(fā)展所作的貢獻, 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令讀者最難忘懷的無疑是馬克·吐溫的幽默。他不僅發(fā)揚光大了在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作品中已落端倪的幽默情趣, 而且讓幽默昂首闊步地登上了美國文學的殿堂。而在他的大對數(shù)青少年作品中,馬克·吐溫對這些青少年的語言描寫讓人感到啼笑皆非。
馬克·吐溫對夸張有一種天然的愛好,他的許多作品都有夸張的神韻。從情節(jié)到語言,從人物到主題,讀者都可領(lǐng)略到馬克·吐巧妙夸張的風采。而馬克·吐溫也把這種夸張的手段巧妙的運用到青少年的日常語言中。通常情況下,讀者對青少年的映象往往是單純、善良,然而在馬克·吐溫的作品中,當讀者看到那些年輕的主人公用夸張的語言表達出成人世界的事物時,諷刺的意味也在無意間加重。同時,青少年那種不符合年齡的語言表達,也是馬克·吐溫對當時美國社會的諷刺。其實,馬克·吐溫并非是對個人的不幸感到悲哀,而是對整個人類的愚昧行為感到悲哀。在作品中的諷刺口吻也是對傳統(tǒng)道德觀挑戰(zhàn)。
三、通過青少年的行為批判社會
馬克·吐溫說他以科學的方法,經(jīng)過嚴格的實際測試而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人不是由低級動物進化而來的,而是由高級動物退化而來的。他把人說得不如禽獸,說成是低級動物。由此看來,馬克·吐溫并非以常人的口吻勸戒人,他勸戒人的口吻常帶有辛辣的嘲諷,使人不能無視其嚴肅性。他并非不贊成以社會道德規(guī)范人的行為,問題在于他與現(xiàn)實社會有著不同的道德標準。當人們有意抬高自身價值的時候,他卻貶低人的價值。他喜歡與傳統(tǒng)道德唱反調(diào)。
在馬克·吐溫這些以青少年為主人公的小說中,吐溫通常把這些善良單純的孩子同狡猾邪惡的成年人結(jié)合起來,在行為方式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能夠顯示出吐溫自己的到的標準與當時美國社會道德標準的誤差,從而使讀者感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此同時,馬克·吐溫用青少年的行為語言告訴讀者成年人總以為物質(zhì)財富的迅速繁榮與進步就表明人自身的進步.其實他們沒進寸步,只是環(huán)境變了,這些成年人仍站在原處。他們比他們的前輩知道得更多,但他們的智能并不比他們的前輩的強,也不比這些善良的青少年強,而且永遠不會比他們的前輩和青少年更富有,他們的本性并沒有改善,社會的道德標準并沒有改變。
四、結(jié)語
馬克·吐溫對青少年的偏愛,體現(xiàn)在他的大多數(shù)作品中。馬克·吐溫用他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這些善良單純的孩子在不論富有還是貧窮的生活中的一種信念的堅持。在馬克·吐溫幽默的筆下的這些孩子的言語行為在諷刺批判當時美國社會的同時,也給了讀者反思自己的生活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馬克·吐溫.光明網(wǎng).2004.
[2]劉緒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3]歐陽友權(quán).文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施袁喜編譯.美國文化簡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