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許多墨西哥藝術(shù)家聚居于此,給這個城市營造了濃郁的藝術(shù)氛圍。
借道美國的舊金山,我們終于到達了人間天堂巴亞塔港。這個墨西哥西邊的城市,一年有三百天的時間沐浴在陽光里,美好的天氣曾經(jīng)讓昔日的海盜們把此處當(dāng)作他們的避風(fēng)港。
美國朋友稱這里是“墨西哥的舊金山”,但在此行之后,我敢說:巴亞塔,比舊金山美妙得多。
這樣的感受從在古城的第一餐就開始了,確切地說,是早午餐。進餐的地點選在這個城市的地標(biāo)——圣母教堂對面的一處餐廳,是舊日貴族府邸改造而來的一棟建筑。
周末清晨,古老的街巷靜悄悄的。我們比開門時間早到了一會兒,按門鈴的時候,一只黑貓蹲在石灰墻頭上,安靜地目睹我們的“迫不及待”。
進門后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天光傾瀉的小天井:粗粗的麻繩一頭系著山墻上排列的古鐘,一頭自然地耷在屋檐下,墻角的藤蔓若無其事地在陽光的一隅伸展,粉色的小花在一旁慵懶地盛開。
穿過陰涼的過道,盡頭的風(fēng)景居然就是圣母教堂赫赫有名的“屋頂”,即以墨西哥皇后的皇冠為原型設(shè)計的鐘樓頂。
在天主教堂鐘樓的設(shè)計中,這里算一朵“奇葩”了。除了最底層又高又大的門,以及門上必不可缺的彩色玻璃玫瑰窗外,整個鐘樓全部由紅磚砌造。第三層的大鐘上,疊加了第四層的現(xiàn)代長臂鐘。頂層那個巨大的皇冠雖然是金屬的,但花枝纏繞的鏤空造型使其看起來輕盈多姿,也給樸素的紅磚塔體平添了幾分嫵媚。
教堂的穹頂是艷黃的馬賽克,沒有采用廣泛使用的渾圓造型,更像是一個豎著放置的半截香瓜裝在白色的底座上——莊嚴(yán)肅穆的教堂,也因此多了親和的世俗味。
餐廳的設(shè)計頗有特色。天花板上是細節(jié)生動的壁畫,墻角和柱子上有精美的彩色木雕。對老建筑的保護性修復(fù),這家餐廳是較好的案例。
巴亞塔曾經(jīng)被評為“世界最友好城市”。和舊金山相比,這里的日子更休閑,生活節(jié)奏更舒緩。
這里也是墨西哥人喜歡光顧的城市。許多墨西哥藝術(shù)家聚居于此,給這個城市營造了濃郁的藝術(shù)氣氛。
自然風(fēng)光也如天賜瑰寶,糅合在城市的生活之中。在細沙鋪滿的海灘上品嘗地道的本地海鮮,或者揚帆出海探訪離島,都是隨性的日常。
城市的街角處,有不少當(dāng)?shù)厝碎_的墨西哥薄餅作坊,邊做邊賣,熱氣騰騰的麥香味,飄散在空氣中,無須任何添加,咬一口,立馬滿口生香。
周末市場更是熱鬧,熙熙攘攘擠滿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人,有現(xiàn)場卷雪茄出售的小攤販,也有吆喝自己制作的工藝品的手藝人。精美的陶罐,彩漆木雕,以及早期印第安人的彩珠鑲嵌等物品琳瑯滿目,眼花繚亂中,印象深刻的是墨西哥人精湛的技藝。
我在幾個彩珠手工藝品攤前“奔忙“,看中幾個彩色蜥蜴和貓頭鷹,由于價錢相差較大,難以定奪。熱情的攤主告訴我,普通的鑲嵌用膠水,珠子之間縫隙會比較大,明顯能看出透明膠水的勾縫。而比較貴的鑲嵌用的是傳統(tǒng)工藝,在雕好的木模上先敷一層薄薄的特質(zhì)蠟,趁熱把珠子嵌上去,所以幾乎看不到縫隙。這樣的做法,令人想起皖南民居里糯米水漿磨磚對縫的技術(shù)。
從圣母教堂門前陡峭的街道一路往下,就到了一個被花園和古樹環(huán)繞的廣場。
廣場中心是一個由白色鑄鐵搭成的涼亭。每周日晚上七點,涼亭里會有小樂隊演奏,當(dāng)?shù)厝俗鐾陱浫龊髸磉@里跳舞。這個慣例從何時開始,已不得而知。
繼續(xù)向海邊走,就會遇到一個不知什么年代遺留下來的四個拱券古跡,而下面就是“死人海灘”。據(jù)說,以前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場剿滅海盜的戰(zhàn)爭,很多尸體漂到海灘上,所以起了這個恐怖的名字。
此處有一條不到900米長的露天藝術(shù)步行道,排列著十幾座風(fēng)格各異的銅雕。每個雕塑都有故事。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在每周三晚上,當(dāng)?shù)刈畲蟮?個畫廊聯(lián)合起來,在這里組織免費的講解、游覽和雞尾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