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華
(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兒科,湖南 長沙 410000)
運脾消食湯配合穴位推揉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
莫明華
(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兒科,湖南 長沙 410000)
目的:觀察運脾消食湯配合穴位推揉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的療效。方法: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兩組均用運脾消食湯治療,中藥加推揉組聯(lián)合穴位推揉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微量元素水平、體質(zhì)量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的差異。結(jié)果:總有效率中藥加推揉組高于中藥組(P<0.05),治療后微量元素水平、體質(zhì)量水平、血紅蛋白水平增幅中藥加推揉組高于中藥組(P<0.05)。結(jié)論:運脾消食湯聯(lián)合穴位推揉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療效確切,可促進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體質(zhì)量、血紅蛋白水平,改善患兒整體營養(yǎng)狀況。
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運脾消食湯;穴位推揉
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在臨床較為常見,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需及時治療[1]。筆者采用運脾消食湯聯(lián)合穴位推揉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中藥加推揉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1~7歲,平均(3.31±1.15)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7.24±0.21)個月。中藥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1~7.4歲,平均(3.34±1.13)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7.25±0.2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藥組用運脾消食湯治療。蒼術(shù)10g,焦三仙各9g,枳殼9g,藿香9g,白豆蔻6g,砂仁6g,陳皮6g,萊菔子6g,甘草3g。每天1劑,水煎,分2次口服。治療5天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中藥加推揉組用運脾消食湯聯(lián)合穴位推揉治療。選胃俞、脾俞為主穴,以板門、大腸經(jīng)、手陰陽、運八卦、四橫紋、三關(guān)、腹陰陽為配穴,每次按揉100-250次,在揉推主穴時患兒俯臥,充分暴露腰背部和骶尾部,在第11或12胸椎棘突旁開1.5寸處用按摩油輔助,用兩手拇指同時分揉兩側(cè),從下到上順時針進行推揉,并繼續(xù)從上到下進行逆時針推揉,以肌肉放松和皮膚溫熱為度,來回100~300個循環(huán)。每天1次,每次0.5h,治療5天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觀察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微量元素水平、體質(zhì)量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的差異。
顯效:癥狀消失,血氣恢復正常,食欲和食量正常,體質(zhì)量正常。有效:癥狀改善,血氣好轉(zhuǎn),食欲和食量有所增加,體質(zhì)量增加。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
采用SPSS22.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及血紅蛋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及血紅蛋白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及血紅蛋白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期 體質(zhì)量(kg) 血紅蛋白(g/L)中藥加推揉組 45 治療前 17.37±1.72 104.37±12.72治療后 19.18±2.71*△133.18±20.21*△中藥組 45 治療前 17.95±1.16 105.35±12.76治療后 18.43±1.29*126.01±10.59*
兩組治療前后微量元素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微量元素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期 鐵(mmol/L)鋅(μmol/L)鈣(mmol/L)中藥加推揉組 45 治療前 5.35±0.72 6.95±2.92 1.27±0.72治療后 7.12±1.71*△8.22±3.59*△2.769±0.76*△中藥組 45 治療前 5.34±0.6 6.75±2.91 1.25±0.76治療后 6.13±0.29*7.11±2.94*1.95±0.72*
小兒厭食癥屬中醫(yī)“不思食”、“不嗜食”范疇,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食量減少和抵抗力下降等癥狀,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小兒厭食癥以脾失健運型最為常見,病機在于脾胃不和、納化失職,治療需遵循運脾開胃原則[3]。
運脾消食湯方中蒼術(shù)燥濕運脾,焦三仙和萊菔子開胃消食,砂仁、藿香和白豆蔻芳香醒脾,陳皮和枳殼和中理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運脾開胃、消食化濕和調(diào)和脾胃之功[4]。
揉推是根據(jù)患兒生理病變情況在體表特定部位或穴位施以手法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可調(diào)整臟腑,調(diào)和氣血,疏筋通絡,活血祛瘀散結(jié)[5-6]。推揉法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可通過按揉脾俞健脾益氣,增加食欲;通過按揉胃俞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腸道蠕動。
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藥加推揉組療效更好,治療后微量元素水平、體質(zhì)量水平、血紅蛋白水平增幅更大,說明運脾消食湯聯(lián)合穴位推揉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療效確切,可促進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體質(zhì)量、血紅蛋白指標,改善患兒整體營養(yǎng)狀況。
[1] 張力.運脾消食湯治療小兒厭食癥80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11):829.
[2] 張學斌,馮曉純.山術(shù)湯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50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 (9):72,74.
[3] 段秉蘭,牛麗云,菅佳,等.自擬運脾和胃湯治療小兒厭食癥30例療效觀察[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5(10):929-930.
[4] 李燕妮,張承軍.針刺四縫穴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療小兒厭食癥[J].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14,14(6):54.
[5] 伍利芬,蔡江,徐榮謙,等.穴位指針和捏脊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 (13):138.
[6] 翟昌純.中藥內(nèi)服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厭食癥60例臨床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 (1):122-123.
R244.16
B
1004-2814(2017)05-0503-02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