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育價值、教育倫理與教育實踐

2017-07-03 18:37:42凌宗偉劍男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6期
關鍵詞:作文教育教師

凌宗偉+劍男

凌宗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校長、中國教育報刊社簽約評論員、《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民國教育家劉百川研究者,學校行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踐行者。語文教學主張“遇物則誨,相機而教”。有專著《好玩的教育:學校文化重建五講》《閱讀,打開教育的另一扇門》《有趣的語文:一個語文教師的“另類”行走》《語文教師的使命》《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編著《校長之道和人格修煉》《健康教育》《成長的煩惱》等。

劍男:凌老師好,很高興你能接受我的訪談。從哪里談起呢?最近有位初二女生寫的作文《愿你》走紅網(wǎng)絡,其中“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愿你有盔甲,也有軟肋”“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等既被大家廣為傳誦,也因其襲用他人名言名句而廣受詬病,我們就從這一現(xiàn)象談起吧。你作為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你是如何看這篇文字以及各方的評價的?

凌宗偉:好的。這篇作文我也有關注,關于這篇文字,我覺得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當下作文教學應該如何改善的問題;二是如何應對網(wǎng)絡學習與影響的問題,三是教育(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問題。

從作文教學的視角看,我覺得中小學作文長期以來已經(jīng)習慣了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轉,習慣了讓學生模仿范文。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也是作文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

因為招生的考試功能就是選拔,而不是水平測試。招生考試主要就是憑一張試卷說話,這就使得基礎教育的各科教學,自覺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的脅迫,緊跟高考“指揮棒”,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高分就怎么教。語文教學自然也逃不脫這樣的“必然”,尤其是作文教學,高考作文的形式以及評分方式催生了宿構、抄襲、套寫等不良風氣,這風氣往大處說破壞了正常的語文課堂生態(tài)和教學序列,往小處講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甚至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行為帶來的后患是,中小學生普遍缺乏系統(tǒng)的作文訓練形成的基礎的表達能力和功底,這樣的結果,也造成了他們往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捉襟見肘——大學生、研究生寫不出像模像樣的文章,更別談人文情懷、審美情趣和思辨能力;甚至不少人會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不能離開文稿表達觀點或者所言讓人不知所云的尷尬局面。

從教育層面看,有考試,就要有應試,這是常識,卻很少會在常識的基礎上往前一步:考試的應然本不該成為教學的“指揮棒”。如果我們一味強調(diào)常識,其教學就難免雙膝骨骼缺鈣,奴性地將應試之術歸于素質的一部分;從語文學科的視角出發(fā),也就難免把重復訓練、宿構、抄襲、套寫奉為圭臬。因此,我們總是將提升各科教學水平的重擔寄托在中高改革“指揮棒”肩上。殊不知通過“應試”來擺脫“應試”,只是一種夢想。

劍男:通過“應試”來擺脫“應試”,只是一種夢想,說得太好了。但這卻是我們語文教學難以擺脫的一個悖論,我甚至看到一些老師教學生怎樣模擬和仿寫名家作品以及中高考中所謂的滿分作文,我覺得這就是問題了,好在這篇作文不是通篇的模擬或仿寫。

凌宗偉:對。就作文教學而言,依據(jù)范文套寫似乎在剛學寫作時無可厚非,但學范文,如果不能擺脫范文,到頭來也就只能是鸚鵡學舌了,就如學書法,描紅、臨帖不是目的一樣,作文的最終的目的自然也是要走出范本,形成自己的個性與風格,書寫自己的生活與思考。

回過來看這篇網(wǎng)紅作文確實有如一些評論所言,文筆流暢而細膩,邏輯清楚,切合主題,是值得表揚的。至少它在形式上沒有落入應試作文的窠臼。而我以為這一點恰恰是當下作文教學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荚囎魑牡鸟骄孰y免導致學生作文的千篇一律,格式固化,久而久之讓學生習慣于說套話、說空話,乃至在追求華麗的辭藻上費心思,絞腦汁。所以,對形式的創(chuàng)新必須給予肯定。只不過我們在肯定這篇作文形式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它的問題:空洞無物,盡是他人言的整合。我以為作文教學的要義從內(nèi)容上看就是讓學生說真話,說自己想說的話。因此光鼓勵學生作文形式的創(chuàng)新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作文不僅要有話可說,并要說得有感情,有思想,還要有實際的內(nèi)容。比如如何“平安無事地度過青春期”;如何做明媚的自己,而不是被迫的成長;如何活成自己;如何活得有趣一點……就要說得具體一點。當然,也無需每一個方面都講透,但至少可以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面說得具體一點,展開一點。

日常的教育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活,因為沒有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與體驗,作文內(nèi)容就難免會東抄西摘;但更要提醒學生對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的經(jīng)歷與體驗做一點深入的審視,想一想得失,理一理經(jīng)驗與教訓,或許這樣堅持下去,當自己拿起筆來,就不只是搜腸刮肚,尋找辭藻了,至少想起的也不只是過往的閱讀與瀏覽,更有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與思考,就有可能避免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毛病。

劍男:沒有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應該說是這篇作文的主要問題。有很多人也由此談到學生的網(wǎng)絡閱讀問題,你覺得這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閱讀有關嗎?

凌宗偉:互聯(lián)網(wǎng)給人們打開了視域,但因為種種原因網(wǎng)絡也催生了更多的雞湯文字,這些文字難免影響青少年學生乃至成人的表達方式、學習方式。通觀這篇文字,之所以會給人似曾相識、東抄西摘的感覺,恐怕是小作者長期受網(wǎng)絡表達的影響緣故。如果學生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與體驗,如何將這些閱歷與體驗自然而然地融進來,自然離不開老師的引導。所以,我覺得,指導老師對此文光有“實在酣暢又深刻,陽光又溫暖,說出了很多人到中年的人想說的話!”這樣的評語遠遠是不夠的,還要告訴這個孩子,形式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內(nèi)容遠比形式重要。在語言表達上有條有理地整合他者的言辭,融通他者的言辭,固然是一種能力,但在整合的基礎上更要注意學會將他者的表達化為自己的認識,至少要學會轉換,而不能只是簡單的組合。在具體表達的時候更要用真實生動的言語將生活與思考呈現(xiàn)出來。雅思貝爾斯說,“只有當我們不是故意遣詞造句時,語言才是真實的。但是要有純熟的語言,我們就必須不斷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語言,最有力的、最真實的、最坦白的語言是我們完全成為自己并且熟悉事物時,自然流露出來的語言”。初學寫作,能夠將他者的言辭拿來為己用確實也是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但需要明白的是,當教師的給了學生這根稻草,或許可以救他一時,但卻救不了他一世。將來的文章還是要他自己寫。

作文對一個具體的人來說,本就當是他自己生命的言說,是他此時此地情感的流淌,而不是他者為自己代言。須知,“臨摹”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作文指導的價值是為了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語言準確清楚地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

劍男: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情,不能讓別人的思考代替我們的思考,我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您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閱讀、寫作以及學習有那些思考和建議呢?

凌宗偉:毋庸諱言,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閱讀資源,而且催生了大量的網(wǎng)絡寫手、網(wǎng)紅文字。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的出現(xiàn),就如克萊舍基所言,“我們已經(jīng)被戲劇性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一則新聞可以在剎那間由一個地方擴散到全球,而一個群體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因合宜的事業(yè)而被動員起來”。毫不夸張地說,網(wǎng)絡可以讓我們在瞬間盡知天下事,也可以上一個人很快地成為“網(wǎng)紅”。只不過有的人是為紅而紅的,有的人則如《愿你》小作者一樣無意走紅而紅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以為都不是壞事,需要提醒的是要警惕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寫作與學習可能給自己、給學生帶來的急功近利與浮華膚淺,使我們沉淪為“點贊黨”、“搬運工”和雞湯“烹飪師”,甚至很有可能使得我們的學習流于浮光掠影,使得我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劍男:在線網(wǎng)絡社群明顯的存在著“同類相聚”和極化現(xiàn)象,不少群體和個人看到的就是社會網(wǎng)絡可以強化某種現(xiàn)存觀點,擴大某種觀點的影響力。

凌宗偉:在線網(wǎng)絡社群更多的時候會使人們處于一種群體性無意識之中,或被輿論裹挾,或利用輿論拉升某種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以達到的期待與目的。使得許多原本孤單的個體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他們抱團取暖,互相鼓勵,不再孤單。這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當人們一旦發(fā)現(xiàn)這特殊的環(huán)境讓那些有影響力的人更容易發(fā)揮他們在線下發(fā)揮不了的影響力的時候,便以尋找同一尺碼的人,以及以“吸粉”為目的而罔顧教育倫理,不講學理,不顧邏輯,一味迎合受眾口味,甚至誤導受眾。作為教師,尤其是一些有點名氣的教師,萬不可忘記“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huán)境特征就是還存在著其他人”——尤其還有一大批心智未成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學生,而簡單地認為博客、QQ、微信只是一個虛擬的社區(qū),就可以毫無約束、肆無忌憚。

作為教師,我們更有義務告訴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寫作與學習的弊端:在線網(wǎng)絡對輸入其中的任何東西都會有放大作用。作為輸入者需要的是慎之又慎,作為閱讀者、學習者,需要的則是判斷力與甄別力,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誤導他人或被他人誤導。須知,許多時候,“電腦不做別的,只是玩弄人們對搜索的著迷……”,“我們正陷入空前的‘網(wǎng)絡統(tǒng)治一切的危機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憂慮的那樣,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技術,而現(xiàn)在這技術等同于網(wǎng)絡。”作為老師必須提醒自己和孩子保持警覺,讀多了雞湯文,難免會使我們長于煽情而罔顧理性。

有一個需要提醒教師的問題是,今天已經(jīng)有不少人開始借助“作業(yè)寶”與“寫作生成器”之類的軟件完成作業(yè)和寫作了,“寫作生成器”這類軟件只要你將人物、著裝、故事概要、細節(jié)等輸入進去,就會編輯出你想要的文字來,而且文字蠻優(yōu)美,甚至可以幫作者規(guī)避抄襲,確?!霸瓌?chuàng)”?;ヂ?lián)網(wǎng)時代,許多時候,我們還真的難以確定一些學生的作業(yè)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這恐怕,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給中小學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之一。所以,今天的教師,必須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學習,否則我們將無以應對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學生的挑戰(zhàn)。

劍男:你的意思是說,作為教師,不僅自己的網(wǎng)絡寫作與發(fā)表要慎重,而且還有責任引導學生審慎地對待網(wǎng)絡閱讀與寫作,還要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以及學習習慣的引導?

凌宗偉:對。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至少自己所寫的東西要有就“事”論“理”的意識,要講究學理,要恪守教育倫理,盡可能避免感情用事,更不能因觀點“正確”而不講邏輯。更為重要的是要及時引導學生對網(wǎng)絡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就“事”論“理”的技術。無論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都特別愛煲“心靈雞湯”,偶爾喝喝或許是有益的,但是喝多了心是會蒙的,須知每個人的結論都有他特定的條件與背景,離開了這些條件與背景許多見識與道理未必就是真理。想要提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還是要盡可能讀一點經(jīng)典。如果用心啃了幾本經(jīng)典,或許我們就不那么容易被雞湯文所誘惑了。網(wǎng)絡閱讀的缺陷,需要通過紙質閱讀來彌補。網(wǎng)絡學習的不足,要靠面對面的交流來彌補。

劍男:那么如何理解您前面說的網(wǎng)絡上對《愿你》不同的評價,折射出的不同的教育(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問題呢?

凌宗偉:首先,我以為,無論是褒,還是貶,是鼓勵,還是批評,對這個孩子,以及作文教學的改善都是有價值的,這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以價值所在——對同一件事情需要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聲音,我們所期待的包容才有可能得以實現(xiàn)。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在《自由論》中說:“一個人能夠對某個問題有所知的唯一辦法是聽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不同意見,了解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探究這個問題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質決定了只有這種方法才能使人變得聰明起來?!彼^“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人跟人也不一樣,人的智能結構的差異決定了人對同樣的問題的認識的不一樣。作為從事教育和教學的專業(yè)人士來講,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那么就有可能拘泥于唯一的標準,這樣的評價就有可能是單一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失公允的。各種不同的評價折射的是不同的價值取向,這不同的取向意味著不同的改善的方向與路徑。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真的想要進步,就應該改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并努力在各種不同的聲音里尋找改善的可能。

只不過作為教育者,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更多地需要考量的是教育的價值,這價值就是“使人成人”。當然,在具體的學教育中,還要考慮學科教學的價值,比如作文教學就有作文教學自身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思辨能力、表達技能、審美情趣。所以,對《愿你》這樣的文字的評價,我既不主張一味地捧,也不主張一味地批。我更多地主張是在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中肯的建議,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至于對《愿你》一文的改善的建議,我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

劍男:對學生的評價應更多的考量教育價值,這個價值的核心就是“成人”。由此我想到雅思貝爾斯的一段話,——“教育必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讓自己清楚當下的教育本質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薄矣X得這其中我們教師必須對此有明確的認識。

凌宗偉:是的,教師的認識非常重要。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明白,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yè),在日益浮躁的教育生態(tài)下,我們需要的是要靜下心來,思考教育的使命所在,學科教學的使命所在。就語文教育而言,我以為它不僅是工具和載體,更是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動,是作為人生命體驗與提升的文化表征。因而,語文教育要從關注人的生命生長的高度出發(fā),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生命的色彩,用教師的生命潤澤學生的生命,而不只單單教會學生應試的技能。語文教育首要的是要讓學生肯讀書,想表達。閱讀可以使人開闊視野,豐富閱歷;閱讀可以觸發(fā)聯(lián)想,產(chǎn)生靈感;閱讀還會使人發(fā)現(xiàn)不足,調(diào)整方向。表達可以厘清思路,清醒認識;表達可以豐富想象,分享思想,涵養(yǎng)生命,認清道路。當然,這閱讀不只是網(wǎng)絡的,還包括紙質的。我更想強調(diào)的是,作為教師,無論你是教哪個學科的,在今天,最為重要的還是理念的轉變,觀念不轉變,其思考與行動自然只能在“術”的層面徘徊。

劍男:這也是“道”與“術”的問題。

凌宗偉:對。有人說中國教育最不缺理念,最缺的是實踐,不少前輩也說“知易行難”。但實際的情況往往是“行易知難”,甚至是“行難知亦難”。其實,關于教育的理念許多大家在幾百年前、上千年前幾乎早已經(jīng)說完了。問題是我們對這些理念的認知與解讀往往是膚淺混沌的,于是在具體選擇的時候又往往就莫衷一是。至少當我們回過神來審視當下各種盛行的模式、技術、經(jīng)驗的時候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似乎除了“人之常情”之外,還缺少一點價值取向、道德倫理。因此,我以為時下的教育所缺的恰恰是超乎“人之常情”的合乎人倫的、貼地而行的理念。

有一些教育人,總是告誡人們少些空談,多干些實事……憑什么判斷那些談論教育問題的人就沒干、不干實事呢?我要說的是,總是摸著石頭過河,說不定哪一天就淹死在河中了。

比如去年河北有位“悲情局長”不惜以辭職來表明不合作的態(tài)度,來對抗家長及行政體制對其強推教學模式的否定,并以一席慷慨激昂的演講贏得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和聲援??梢哉f,一名局長為了推動教改,特別是在其認定的方向上,拋棄個人名利,以辭職的方式反諷教育,以情緒化的吶喊詰問教育,多多少少包含了些唐吉訶德式的悲劇色彩,并極容易感染情緒,形成大眾與媒體對教育制度和行政方面的反噬。這種“受害人心理”在傳播學上顯然具有積極意義,但一個被許多人忽視了的問題是:當被情緒發(fā)泄遮蔽了雙眼的我們,到底還剩下多少理性可以保持清醒?

拋卻情緒的外衣,回到事件本身的邏輯來看,我們或許會發(fā)現(xiàn)他所主張的教改模式嚴重背離了教育常識與規(guī)律:教學模式是客觀存在的,但一定是主體性的,它是基于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與具體的人的。作為教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一套看家本領,這本領于他而言就是他的模式。作為學習者同樣有一套他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是他的學習模式。不同的學校有它不同的傳統(tǒng)與文化,不同的學科也有其不同的教學特點,在一所學校,一個學科,不同的主體自然會有不同的模式。要求一個學科,一所學校,一個區(qū)域用同一種教學模式教學,就是“模式化”,模式化就是不承認教學主體的反教育的意識和行為,是應該改警惕和批判的。全縣以行政手段推行一種教學模式本身就是反智行為。杜威早年就有這樣的告誡:“如果我們把一個所謂統(tǒng)一的一般方法強加給每一個人,那么除了最杰出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碌碌庸才”,模式化的巨大風險性,就在于抹殺了教育價值的多元化表達,令整個生態(tài)衰退為單維度的同質化,乃至劣質化趨向。身為教育局長沒有這樣的認識,反而視家長的意見于不顧,對政府的叫停不理解,以一種“壯士斷腕”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圍觀者是不是應該有一點理性的審視,而不是簡單地為其不平或對其譴責?

劍男:許多情況下,我們就是沒有認識到“摸著石頭過河”的危險,一味地顧及學業(yè)的提升與升學壓力的“人之常情”而不愿意沉下氣來審慎、獨立、自省地行走乃是處事之大忌。更沒有意識到實利主義——只重視形而下的操作之術,卻不論形而上的價值支撐和哲學觀瞻可能給一方教育乃至一代人帶來的災難。

凌宗偉:就“悲情局長”憤然辭職而言,我們是不是可以提醒各位教育同仁回到對價值的認識上來尋找相對合適一點的教學理念,而不只是一味地在操作層面思考?搞教育的本該明白,教學本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更多的是教師個人的創(chuàng)造,當然這創(chuàng)造也不是隨心所欲的,也是要講究科學與藝術的,至少是要尊重常識的——腦神經(jīng)科學、教育學、課程論等。所謂改革者,至少要讀讀加涅的《學習的條件》、《教學設計原理》或者喬伊斯的《教學模式》,或者《教育與腦神經(jīng)科學》之類的專著,而不是只聽專家和領導的,更不能是憑自己的感覺的。

所以,我以為“中國教育最不缺理念,最缺的是實踐”這樣的表述是不是可以更完善一點,即:“中國教育不缺理念,缺的是科學的、理想的、可以落地的理念,最缺的是在科學的、理想的、可以落地的理念指導下的實踐”。

劍男:那么您覺得怎樣的理念才是“科學的、理想的、可以落地的”,有衡量標準嗎?

凌宗偉:我以為,所謂科學,就是建立在哲學、倫理學、腦神經(jīng)科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教育科學理論的上位學科理論基礎上的;所謂理想,就是結合古今中外那些思想家、教育家所倡導的教育理想與時代與未來接軌的教育追求,而不只是一味迎合“人之常情”的教育追求;所謂可以落地,雖強調(diào)的是操作性,但更強調(diào)各種操作背后的理論支撐,也就是說方式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學原理??傊@一切必須是從教育的價值出發(fā)的,是為實現(xiàn)教育的功能服務的。

著名教育哲學家費爾南多·薩瓦特爾是這樣詮釋教育的價值的:“我所說的‘教育的價值中的‘價值,有兩層含義:教育是有益的、很重要的和有效的,但卻是一種勇者之為,是人類邁出的勇敢的一步?!边@兩層意思我的理解:一是希望我們認識到教育對于人的成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是有助于“使人成為人”的事業(yè)。二是說當下的教育是一種異常復雜的工作,許多時候我們會遭遇冷嘲熱諷,以至打擊壓抑,需要勇氣去堅守教育的方向。從這個角度理解學科價值的話,就是任何學科教學的教育價值都是指向人的,而不只是指學科知識。

康德在談及教育功能時說,“教育最大的秘密便是使人性完美,這是唯一能做的”,“改善人性完全在于良好的教育”。換個說法,能使人性慢慢變得完美才是教育的功能所在?!敖?jīng)過教育繼續(xù)改善人性,提高品格,使人性具有價值,是非??上驳摹边@就是教育的最大功能。

劍男:凌老師說得非常有道理,無論怎樣的理念,怎樣的實踐都不能背離“使人成為人”“使人性完美”的價值追求與教育功能,但如何衡量呢?

凌宗偉:如何衡量?我以為民國教育家劉百川早年所言可以參考:“我們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內(nèi)在的活動,就是讓其成為生命的活動。學校只擔負一個責任,就是讓一個普通人成為在精神上健全的人,成為文明社會的正常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教育就是應該以人為本的,而且應該以普通人為本的,尤其是基礎教育。所以,學校教育中,快樂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它應該成為學生——同時更加重要的是成為老師快樂的過程。”而今天的實際情況,也如劉先生所言,“今天,恰恰相反,老師不快樂,學生更不快樂?!蔽覀兊慕逃芾砼c舉措,總是希望通過制度、條文來實現(xiàn)我們期待的效益,但是我們在考慮制度、條文的時候,又很少考慮具體內(nèi)容和具體對象的實際。這恰恰是今年的教育管理者乃至于大多數(shù)教師逃不出的困境。即便是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當遇到具體的教育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在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也難免趨同與“人之常情”而拋卻美好的理想。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知難行亦難”。正因為如此,我覺得今天的教育人首先還是得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唯有觀念改變了,行為方式才有改變的可能。

劍男:唯有觀念改變,行為方式才有改變的可能。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愿凌老師的思考能夠引發(fā)更多有識之士及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思考。我的訪談就到這里,謝謝凌老師。

猜你喜歡
作文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紅批有聲作文
紅批有聲作文
紅批作文
迁安市| 孝义市| 安龙县| 蒲城县| 兴安县| 饶平县| 长岛县| 阜新市| 涟水县| 怀安县| 武汉市| 娱乐| 启东市| 荥阳市| 安宁市| 民丰县| 大兴区| 桐城市| 长沙县| 莱芜市| 茶陵县| 合肥市| 资兴市| 罗田县| 南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凭祥市| 潜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蚌埠市| 郁南县| 晋城| 湘潭市| 中宁县| 钟山县| 肇州县| 天全县| 鹿泉市| 阜新市| 汉沽区|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