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 肖漢祥 張揚
(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 510640)
20%呋蟲胺懸浮劑防治稻飛虱田間試驗
李燕芳 肖漢祥 張揚
(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 510640)
為了探討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術,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在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zhèn),采用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3種不同處理進行稻飛虱防治效果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表明: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20%呋蟲胺懸浮劑用藥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藥后3d在的防治效果在74.65%~84.74%之間,藥后7d的防治效果在81.38%~89.71%之間,藥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3.23%~92.34%之間。2016年,20%呋蟲胺懸浮劑用藥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藥后3d的防治效果在75.33%~85.49%之間,藥后7d的防治效果在80.80%~88.47%之間,藥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4.56%~92.17%之間。
20%呋蟲胺懸浮劑;稻飛虱;防治效果
稻飛虱是我國水稻產區(qū)主要害蟲之一,以成蟲和若蟲直接刺吸稻株的韌皮部汁液,造成水稻生長緩慢、分蘗期延遲、癟粒增加,為害嚴重時造成水稻稻株枯死,呈“虱燒”。除造成直接危害外,稻飛虱還可以傳水稻病毒病,水稻在秧苗期感染后會現矮縮、不抽穗,嚴重時會影響產量,甚至絕收。長期以來,化學防治一直是控制稻飛虱的重要手段,部分化學農藥的大量連續(xù)使用,導致稻飛虱對多種殺蟲劑的敏感度降低,影響防治效果。
呋蟲胺(dinotefuran)為新一代煙堿類殺蟲劑,其與現有的煙堿類殺蟲劑的化學結構可謂大相徑庭,它的四氫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鹵族元素。同時,在性能方面也與煙堿有所不同,殺蟲譜更廣,故而,目前人們將其稱為“呋喃煙堿”,該藥劑具有觸殺、胃毒和根部內吸性強、速效高、持效期長(理論持效性43d)、殺蟲譜廣等特點,且對刺吸口器害蟲有優(yōu)異防效,并在很低的劑量即顯示了很高的殺蟲活性。主要用于防治小麥、水稻、棉花、蔬菜、果樹、煙葉等多種作物上的蚜蟲、葉蟬、飛虱、薊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
為了研究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的最佳用量、防治適期和對水稻的安全性,筆者2015至2016年進行了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田間試驗,通過本試驗,了解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術,以及該產品對水稻及天敵的安全性,為該產品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1 試驗藥劑
1.1.1 供試藥劑
20%呋蟲胺懸浮劑,由華北制藥河北華諾有限公司提供。
1.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zhèn),水稻品種為深兩優(yōu)5814,種植方式為拋秧。
試驗設計按照農業(yè)部藥檢所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20%呋蟲胺懸浮劑設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空白對照共4個處理,每小區(qū)30m2,4次重復,小區(qū)間筑小田埂相隔,各小區(qū)按隨機區(qū)組排列。
2015試驗年于9月8日上午施藥,施藥當天多云,氣溫25℃~32℃之間,無持續(xù)風,微風。2016年試驗于6月17日上午施藥,試驗當天多云~陰,氣溫26℃~31℃之間,無持續(xù)風,微風。
試驗時每小區(qū)噴2.7L藥液(折每667m2噴60L藥液),空白對照噴等量的清水。
1.1.3 調查方法
于施藥前和施藥后3d、7d和14d各調查1次。全期共調查4次。每小區(qū)平行跳躍調查10個點,每點2叢,共調查20叢水稻的稻飛虱蟲口數,根據各小區(qū)施藥前和施藥后調查的活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
注:PT0——施藥前活蟲數
PT1——施藥后活蟲數
注:PT——施藥區(qū)蟲口減退率
CK——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
1.1.4 安全性觀察
在整個試驗期間,不定期觀察藥劑處理區(qū)水稻有無藥害,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
1.1.5 統(tǒng)計方法
試驗數據分析在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計算機處理平臺(DPS)上進行,經DMRT法進行變量分析,評價藥效。
2.1 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
表1 2015年20%呋蟲胺懸浮劑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表2 2016年20%呋蟲胺懸浮劑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和較長的持效性,隨著用藥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也隨之增加,且相互間差異顯著。
從表1結果可知,2015年,20%呋蟲胺懸浮劑用藥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藥后3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74.65%、79.87%和84.34%;藥后7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81.38%、86.09%和89.71%;藥后14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83.23%、88.46%和92.34%。
從表2結果可知,2016年,20%呋蟲胺懸浮劑用藥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藥后3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75.33%、80.34%和85.49%;藥后7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80.80%、84.78%和88.47%;藥后14d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分別84.56%、88.21%和92.17%。
2.2 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20%呋蟲胺懸浮劑對水稻生長安全。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20%呋蟲胺懸浮劑對稻飛虱均具較好的防治效果,建議在稻飛虱低齡幼蟲發(fā)生初期用藥,每667.7m2用藥40g~50g,兌水60L均勻噴霧,可有效地控制稻飛虱的發(fā)生與危害。
[1]李汝鐸,丁錦華,胡國文,蘇德明.褐飛虱及其種群管理[M]. 199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39-255.
[2]梁天錫,毛立新.水稻飛虱的抗藥性監(jiān)測研究[J].華東昆蟲學報,1996,5(1):89-93.
[3]王彥華,倉濤,趙學平等.褐飛虱和白背飛虱對幾類殺蟲劑的敏感性[J].昆蟲學報,2009,52(10):1090-1096.
[4]衷敬峰,邱達椿,羅忠華等.噻嗪酮.異丙威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2,11:1555-1556
[5]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S481+9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3-009-003
2017-01-21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A020224011);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A020209049);廣東省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經費資助。
李燕芳(1975-),女,副研究員,從事水稻害蟲研究工作,Emial:3281598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