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紅 余云湖 丁喬 趙敏
563000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分析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的價值
付曉紅 余云湖 丁喬 趙敏
563000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目的:探討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顱內動脈瘤患者94例,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給予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診斷。結果:兩組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檢出率。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疾病類型,比較常見,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該病主要的應用影像學診斷方式,包括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等。為了分析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診斷效果,我們選擇94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診斷方式的差異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給予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進行診斷,診斷結束后對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在本次研究中選擇94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診斷方式的差異分為甲組和乙組。兩組患者的常規(guī)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見表1。
方法:①在本次研究中甲組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進行診斷,使用64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首先對患者進行顱腦平掃,在患者前臂靜脈進行穿刺,建立靜脈通道,采用壓力注射器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碘海醇注射液造影,注射速度3 m/s,延遲20 s后進行掃描;增強CT選擇參數(shù)380 mA,120 kV、5~10 mm層厚,對患者進行規(guī)定范圍的掃描。②乙組采用MR造影診斷,應用飛利浦1.5T核磁機對患者進行檢查,采用QD頭部線圈,進行快速平掃,掃描參數(shù)為層間距0.1~1.2 mm,層厚5~6 mm[1]。
觀察指標:在本次研究中對掃描結果進行觀察,對比血管造影檢查結果。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當P<0.05說明比較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乙組檢出率87.2%,甲組檢出率89.3%,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顱內動脈瘤以先天性為主,其發(fā)病比較晚,首發(fā)癥狀比較多,針對其特殊性,需要做好臨床診斷工作。針對本病病理機制的特殊性,在后續(xù)治療階段必須做好了解工作,結合病變情況進行干預和治療[2]。
臨床實踐證明,顱內動脈瘤患者伴有高血壓和腦梗死等癥狀,需要提前做好診斷工作,結合診斷基礎要求進行落實。臨床血管造影檢查是重要方式,隨著臨床診斷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各種診斷技術應運而生。血管造影是一種介入檢查方式,直接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中,由于X線穿不透顯影劑,在血管造影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做好病變檢查工作。采用顯影劑進行診斷,能了解血管病變具體情況。由于血管造影技術屬于輔助檢查方式,在技術應用階段,血管造影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明顯,采用合適的診斷技術,能幫助醫(yī)生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控制病情,進而提升患者生存率。隨著介入放射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血管造影的診斷優(yōu)勢突出,尤其是在介入治療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血管造影檢查方式費用比較低,掃描便利,直接應用到門診患者檢查中,通常時間在30 s內完成。從入院檢查到制定手術計劃這個階段,在2 h內完成,根據(jù)CT血管造影檢查結果,能對各類結構進行了解,此外可以旋轉角度進行觀察。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比較特殊,要掌握變化關系,對血管鈣化和血栓形成等進行了解,診斷結果作為臨床手術的重要依據(jù)[3]。在預后治療階段,對血管三維重建技術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通過計算機工作站進行,尤其是對部分耐受性比較差的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檢查方式能盡快明確病因,減少診斷時間。近些年來隨著臨床診斷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在后續(xù)診斷過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診斷機制和流程為基礎,做好診斷和評估工作。由于創(chuàng)傷比較小,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顱內出血或者其他不良癥狀,考慮到神經系統(tǒng)的特殊變化,如果存在超敏反應或者腎功能異常的現(xiàn)象,需要立即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4]。
64排或者更高的螺旋CT應用優(yōu)勢明顯,圖像質量隨之提升,掃描層間距明顯減少,在診斷過程中能更靈活地觀察病情,提升整體檢出率。此外在診斷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微小的動脈瘤,對直徑比較小的血管進行診斷。根據(jù)圖像診斷流程的要求,需要對血管病變結構類型及關系等進行對比,考慮動脈瘤位置、動態(tài)和結構變化,做好診斷和評估工作。MR血管造影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不需要注射對比劑,不存在輻射。在臨床研究中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重建,進行任意旋轉,其優(yōu)勢明顯。在后續(xù)診斷過程中需要對動脈瘤位置、形態(tài)、大小等進行評估,結合具體診斷要求進行。MR的缺點主要有成像時間長,容易生成各種偽影,因此在診斷過程中需要做好基礎診斷工作,提升診斷價值[5]。
表1 兩組的基本資料
表2 兩組的檢出率對比
本次研究說明對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進行診斷,其優(yōu)勢明顯,檢查方式相對便利。
綜上所述,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在診斷顱內動脈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診斷形態(tài)特征無明顯影響,值得推廣和應用。
[1]覃鍵.平板血管造影與三維CT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8(19):1942-1944.
[2]吳桐.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12(5):339-343.
[3]李晶晶.關于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5(17):131-132.
[4]游夢星.三維CT血管造影與平板DSA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16(9):676-680.
[5]賀宇平.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9(4):792-793.
The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u Xiaohong,Yu Yunhu,Ding Qiao,Zhao M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City 563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94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A group and the B group.Two groups respectively
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groups(P>0.05).Conclusion: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all showed high detection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T angiography;MR angiography;Intracranial aneurysm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