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英
摘要: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威信,是眾多班主任積極研究和探索的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因為班主任有無威信,關系到一個班集體的成敗。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經驗
一、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無論從學習還是生活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教師仍然要經常給他們講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發(fā)展史,同時結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聯(lián)系各民族的發(fā)展史、奮斗史,樹立為強國富民、振興中華,讓中華民族屹立世界強國之林而努力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再者多讓學生閱讀健康的課外書,多看有益的電視,多給他們講一些名人的故事,尤其是跟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受到觸動,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發(fā)奮學習。
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班級管理。民族中學的學生往往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有一些學生則來自于邊遠貧困和較為封閉的地區(qū)。學生對外界了解較少,各民族間接觸不多,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知之甚少。
因此進校后,促進各民族學生間的互相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團結尤為重要。為此,我經常在班會上讓學生做自我介紹,內容包括自己的年齡、籍貫、家、性格、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加強互相間的了解和溝通;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文體活動,讓他們展示自己的特長,同時聯(lián)系我國的民族政策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以及學生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待老師掌握情況后,就在每周的班會上對前一周內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傾向。對有困難的學生找他談心還發(fā)動同學們幫他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關懷,重新樹立生活的自信。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從而努力學習。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一個團結、穩(wěn)定、進取的班集體,為今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和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班主任要轉變工作理念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決定著其工作方向,更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特別是初中時期,學生們一方面渴望了解世界,正處于價值觀的尋找、辨別、選擇、實踐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人對其進行價值觀的選擇指導。此時,與初中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就有責任來充當引路人這一角色,在思想上解惑、授業(yè)、傳道。所以,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不應該是過去的只抓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老路子,應該是從價值觀上引導初中生,幫助學校培養(yǎng)具有理想、信念和責任感、自立精神、堅強意志和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
初中時期,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站得高遠一些,不能僅停留在初中三年中,而應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在給學生一些可以終生受用的思想方法上。我們要對學生的未來負責。
三、加強班風建設,樹立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的思想意識
班級,是一個集體,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經常要求各個學生都要以集體利益為重,任何人都要愛護集體,集體利益、榮譽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能給班集體抹黑,要求學生每天所做的一切事情是否于班上有益。于是爭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撿到東西立即上交,每次集會都能做到“快、齊、靜”。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風蔚然形成,班風一直向良好的方面發(fā)展,良好的班風促進良好的學風,真正做到班風正、學風濃。
作為班主任老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各門功課協(xié)調發(fā)展,齊頭并進,學生之間比學趕幫,推行一幫一活動,把學生分成甲乙丙即優(yōu)中差三類,丙組學生主動找甲組學生幫助,甲組學生要一如既往,不能推托,定期或不定期查問幫助學生與被幫助學生的學習與提高情況,對癥下藥,抓兩頭帶中間,綜合學習水平上臺階。每天要求學生早操前記背讀英語,午自習時主動學習數(shù)學,因為英語和數(shù)學成績提起來了,綜合成績才能提高。下午放學回家首要任務寫作業(yè),復習預習功課,力爭不要看電視。我經常下午打電話家長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所作所為也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因為有些學生不怕家長,但怕老師,老師的要求、命令會至高無上,所以綜合成績才有提高。
四、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
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學生也是合法的公民,他們完全應該享受到同等的權利,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教育。做老師的就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享受到平等的權利。前蘇聯(lián)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逼降鹊貙Υ龑W生不僅指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也指教師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學生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學生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老師真正走到學生中,有時蹲著、有時坐到學生中,有時半跪著進行指導,營造一種和學生“等高”的平等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
五、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
高中階段,由于壓力重重,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小錯誤,作為班主任,更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理解他們,給他們留下思考的時間和余地,不能把他們一棒子打倒。學生犯錯誤后,如果教師一味地責備,往往會適得其反。曾有位學生,嚴重損壞桌椅。對此我并沒有責備他,而是采取“冷處理”,讓他在寬容中深刻地反省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評價能力,過了兩天我才告訴他:“這周六我們倆把課桌修理一下吧!”他覺得“不好意思”,把自己損壞的課桌修理了。而且也把班里有問題的桌椅都修理了。發(fā)現(xiàn)這一閃光點后,我立即表揚他,鼓勵他養(yǎng)成好品行。在工作中,我總是把寬容與表揚、批評等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引起學生內心強烈的震動。
(作者單位:青海省治多縣民族中學 81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