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楷+陳相南+喻賽男
摘 要 對于修改超范圍的判斷,難點在于對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的判斷。本文從實際案例出發(fā),針對修改超范圍判斷標準的不同觀點,論述了在實際的專利申請審查過程中,要避免機械套用審查標準,導致判斷修改超范圍時產生偏差,可以從立法宗旨出發(fā),從是否引入了新的內容,使專利申請人不當?shù)美慕嵌瓤紤]問題,會更有利于公正合理的把握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標準。
關鍵詞 修改超范圍 立法宗旨 直接地 毫無疑義地 權利要求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專利審查指南關于“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的解釋包括以下兩部分:(1)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文字記載的內容;(2)根據(jù)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文字記載的內容以及說明書附圖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
對于客觀存在的內容,人們易于將其與修改內容進行比較,因為只需要在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找到了與修改內容完全一致的文字字面的記載,就可以認為該修改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
對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的判斷則較為困難,通常容易引起爭議。因此,明確什么樣的內容屬于“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是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審查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本文將基于一個具體案例,來討論如何判斷什么樣的內容屬于“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
1案例分析
LED模組通常是平面的,由其組成弧面顯示屏和圓球顯示屏會碰到如何提高逼近球形的相似程度和減少模組相鄰拼接縫隙的問題。鑒于此,本申請?zhí)岢鲆环N平面顯示板構成的球形顯示屏,該專利申請構思如下:
第一步:整個球形屏由6塊形狀相同并且邊沿弧長相等的、相鄰拼接的、頂點都在同一球面上的、裝有點陣顯示元件的四邊形類球面屏組成。
第二步:對四邊形類球面屏的兩組對邊分別實施n段和m段分割,并分別將其相對分割點在四邊形類球面屏1所在球面上以最短曲線連接,這樣就使四邊形類球面屏1所在球面分割成了n€譵塊曲面(見圖2)。
第三步:作基準平面€%[通過直線AW,且平行于直線EK,將EK投影到€%[平面得到EK。這樣EK與AW相交于U點,將E、K點經(jīng)過U點作圓弧EK。用三維CAD軟件以圓弧EK為掃描截面并以直線AW為掃描軌跡作出弧面,即圓弧EK沿直線AW拉伸出圓柱面,再將曲面AKWE以球體質心為焦點投影到圓柱面上進行剪切,得到四邊形圓柱面AKWE。以U點為基準點,€%[面為基準平面,將四邊形圓柱面AKWE展開在€%[平面上,這樣就得到了平面顯示板的平面圖。
第四步:該平面顯示板的A、W兩個角端點本來就在四邊形類球面屏的球面上,而該平面顯示板的E、K兩個角端點是四邊形圓柱面AKWE在平面上展開得到的,因此按壓E、K兩個角端點安裝于四邊形類球面屏的球面上,該平面顯示板變形類似于圓柱面,能使其與其他曲邊四邊形平面顯示板相鄰的角端點緊密相接,也使其與其他曲邊四邊形平面顯示板相鄰拼接縫隙小。
本申請原始權利要求1如下:1. 一種平面顯示板構成的球形顯示屏,其特征在于:由6塊相鄰拼接的、角頂點都在同一球面上的四邊形類球面屏(1)組成,四邊形類球面屏(1)的任一角頂點分別與其它2塊四邊形類球面屏(1)的一個角頂點緊密相接;四邊形類球面屏(1)安裝有n€譵塊裝有點陣顯示元件(3)的、相鄰拼接的、曲邊或直邊的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n和m分別為對四邊形類球面屏(1)的兩組對邊實施分割的數(shù)目;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的兩個角端點在四邊形類球面屏(1)的球面上,按壓另外兩個角端點使其處于同一球面上,所有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相鄰的角端點緊密相接。
本申請被以不符合創(chuàng)造性為由駁回后,申請人提出了復審請求,并在權利要求1后面增加了技術特征“使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呈圓柱面,將此圓柱面展開在平面上,得到用于拼接的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該技術特征以類似“功能性限定”的方式對權利要求1做了進一步限定。要獲得滿足條件的“四邊形平面顯示板(2)”,需要實施對應于本申請第三步構造方法的具體內容。然而,該具體的實施過程,并未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由此帶來一個疑問,申請人增加的內容是否屬于根據(jù)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文字記載的內容以及說明書附圖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呢?
2爭議和分析
2.1爭議
2.1.1從隱含公開的角度思考
一種觀點認為,要使得四邊形平面顯示板呈圓柱面,并且能夠將此圓柱面展開在平面上,得到用于拼接的四邊形平面顯示板,形成圓柱面時采用的方式必然是一對角端點的圓弧沿著另一對角端點連線形成,即四邊形兩對角端點在其圓柱面高度方向,而另外兩對角端點在圓柱面圓周方向上。所以要想獲得滿足條件的四邊形平面顯示板,必然需要采用第三步的方法實施,第三步的方法相關的技術特征實際上屬于隱含公開的內容,可以不用寫在權利要求書中,因此不超范圍。
2.1.2從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角度思考
另一種觀點認為原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比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更大,由于原權利要求書不存在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支持的問題,修改后增加的技術特征來自于說明書的原始文字記載,因此不存在修改超范圍的問題。
2.1.3從立法宗旨的角度思考
由申請人在申請日提交的申請文件可以看出,為了實現(xiàn)四邊形平面顯示板呈圓柱面,采用的是四邊形兩對角端點在其圓柱面高度方向,而另外兩對角端點在圓柱面圓周方向上的技術方案。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申請日之后,有其他的發(fā)明人發(fā)明了另一種發(fā)明,同樣能夠實現(xiàn)四邊形平面顯示板呈圓柱面,但是采用的卻是不同的技術方案。但是卻會落入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中,這樣對其他申請人是不公平的。因此存在修改超范圍的問題。
2.2分析
對于第一種觀點,根據(jù)原申請文件的記載,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是使四邊形平面顯示板的兩個角端點先在四邊形類球面屏的球面上,然后按壓另外兩個角端點,從而使得平面顯示板的四個端點均保持在同一球面上。由于曲面四邊形本身就來源于球面,因此這樣的按壓方式必然易于使得平面四邊形逼近球面,但上述修改后的權利要求并未對按壓方式做上述限定,存在預先固定相鄰兩點,再按壓另外相鄰兩點的技術方案。但是這樣的技術方案會導致在按壓過程中,無法逼近球面從而不能解決本申請的制作的由平面顯示板構成的球屏,使其更接近球形、相鄰拼接縫隙緊密的技術問題。由此可見,當未增加第三步的相關限定時,有可能出現(xiàn)無法實施的技術方案,因此不能確定修改后的權利要求隱含公開了第三步的相關技術特征,所以也無法由此認定新增的內容屬于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
對于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對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判斷,應當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針對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整體進行評價,如該技術特征與其他技術特征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的,或者在功能上具有協(xié)同作用,則它們有機構成技術方案整體。那么將其中一部分技術特征從整體中分裂出來,由于割裂技術特征,導致出現(xiàn)新組合的技術方案或是出現(xiàn)無法實施的方案,從而導致修改超范圍。因此,僅比較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大小,從而判斷是否修改超范圍的方法是不建議的。
對于第三種觀點,從立法宗旨的角度判定,在通知書中指出修改超范圍,要求申請人增加相應的技術特征,會使得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更加清楚。這樣一方面符合公眾安全的修改限制原則,即修改不應當降低公眾依據(jù)原申請所獲得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符合先申請原則,能夠更好地在申請人和專利權人與競爭者和第三方的利益之間建立公平的平衡。所以筆者建議指出本申請不符合專利法第33條的規(guī)定。
3小結
以上,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如果對審查標準的理解和使用過于僵化,會造成機械套用審查標準,偏離專利法立法宗旨的現(xiàn)象,使審查員在判斷修改超范圍時產生迷失,忘記了最初設立這些標準的基礎和出發(fā)點。
在實際的專利申請案件中,當難以判斷概括是否超范圍時,從立法宗旨出發(fā),判斷是否引入了新的內容使專利申請人不當?shù)美慕嵌瓤紤]問題,會更有利于公正合理的把握修改超范圍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43-254.
[2] 王晶晶.關于修改超范圍的思考[M].審查業(yè)務通訊,2011(1).
[3] 王海才.專利修改超范圍判斷的整體性原則與法律規(guī)定的改進設想[M].審查業(yè)務通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