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
【課題名稱】基于合作學習的班級管理實驗研究,類別: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487。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07-01
《禮記·學記》中曾提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肯定了同伴和學友在學習中的作用。合作學習作為現代意義上的教學策略于1970年興起于美國,在德國和以色列等國家也有實踐和推廣,1980年起在世界范圍取得實質性進展,1990年起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和學校進行了實驗研究。近年來,很多中小學都采用了“合作式學習小組”的形式來改變舊有的單一的被動式學習模式,倡導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體驗生成的新型學習方式。
但是,“合作式學習小組”僅僅作為共同學習的單位似乎還遠沒有發(fā)揮它的作用,因此我嘗試將“合作學習小組”作為班級管理的單元,用學習小組代替以往的衛(wèi)生小組,以學習上的合作為龍頭,讓小組成員在學習生活多方面結成共同體,發(fā)揮團隊效應,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方式較以往的方式有很大的優(yōu)勢,幾年下來,不僅班級整體學習成績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有了極大提高,整個班級構建了良好的共享合作氛圍,在同類班級中凸顯了優(yōu)勢。
下面我談談用這種方式管理班級的一點經驗和體會:
一、尊重個性,合理組建小組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教授在他的著作《學習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中說:“每一個人的學習權和尊嚴都應受到尊重;各種各樣的思考方式與生活方式都應受到尊重?!彼?,建立“合作式學習小組”要以尊重學生權利和尊嚴的方式。
“合作式學習小組”不能用以往班級管理中按照座位縱列為組隨機組建,要兼顧到學生的性別、個性、學科學習的差異。
一般情況下,組建小組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完全按照學生意愿,由他們自主組建小組;一種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硬性安排。這兩種方式各有弊端,前者容易使學生形成小集團,給管理帶來麻煩,也會出現條件不均衡的情況;后者雖然條件均衡,但學生之間的關系相對不好協(xié)調。因此,我采用了先尊重學生意愿初步建立小組,然后根據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的方法,爭取使每組的男女比例適當,學生性格互補,學科成績均衡。每組六人,座位是塊狀分布,這樣,課堂上可很快組成討論小組,換座位時塊狀移動,組內座位可自主互換。
這樣組成的“合作式學習小組”可定義為:“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總體成績?yōu)樵u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及班級管理體系。”
二、人人負責,確立小組目標
作為班級管理單位的“合作式學習小組”不能僅僅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學習活動中發(fā)揮作用,而是要以學習為龍頭,帶動小組成員在各個方面獲得成長。
在小組組建之后,我采取了淡化班干部角色,強調人人負責的方法:每個小組公推一個組長,組長負責全面協(xié)調組內各項工作,每個成員都擔任某一學科帶頭人;組長向班長負責,每學科的帶頭人向各學科課代表負責。這樣,每天收作業(yè)時組長手忙腳亂的情況得到了徹底改變,各小組的帶頭人分工有序地收取作業(yè),有側重地督促本組成員。組長帶領本組成員,對本組的優(yōu)勢劣勢情況進行分析,確立組內奮斗,訂出行之有效的發(fā)展方案。
人人都有責任與奮斗方向,每組都確立明確的目標,組與組之間展開良性競爭,使得班級管理的難度大大降低,淡化班干部角色并沒有使班級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反而形成了人人負責的良好格局。
三、倡導共享,建立良好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是分為五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合作式學習小組的組建,從某種程度上能滿足學生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的高層次需求。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曾經說過“教育學就是關系學”,學生學會處理好各種關系,關乎到他們的人格發(fā)展、心理健康和學業(yè)成敗。
將“合作式學習小組”這樣一個學習共同體,發(fā)展成為合作、共享、互助的共同體,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合作共享意識,促使他們適應群體生活,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作為共同體存在的“合作式學習小組”不只在學習上給每個人每個組提出了目標,也在協(xié)同互助方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組內成員關系不只建立在學科學習方面,也延伸到了課外。這樣的小組不只是學習小組,也是衛(wèi)生小組,也是文體小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經由小組發(fā)揮作用,小組成了一個團隊。比如,小組可組建讀書會,可在課外郊游玩耍,可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學習生活中的彼此合作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也促使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去為他人著想,學會共享合作。
四、優(yōu)化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合作式學習小組”作為一個相對固定的組織形式,大大方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每組各有學科負責人也便于教師對學生學科學習的整體推進。
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式學習小組”更好地落實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專人負責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比如,原先由課代表一人負責的名篇背誦工作,分解到每組的語文負責人身上,督促的力度加大,目標更落實,效果自然更好了。課堂教學中,“合作式學習小組”的討論協(xié)作較以往前后四人的臨時小組要更深入更有效。學習小組的學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形成彼此默契配合,又有意識地彼此幫助監(jiān)督,對學科學習的整體提高有很大的助益。再如,有的學科負責人主動承擔了幫扶本組內該學科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的工作,互助的效果是雙贏。
另外,有的學科教師將小組作為賞罰的共同體,也客觀上起到了喚醒學生內在的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合作共享意識的作用。
五、引進競爭,營造良好氛圍
由于“合作式學習小組”在組建時注意到各方面條件的均衡性,方便了班級內部展開良性競爭。
因此,班級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將學習生活文體等方面納入競爭的范疇,分階段對小組的工作予以考評,并敦促小組進行總結改進。其中采取的一些方法有:1.每學期開始,小組長和本組成員共同制定生活學習目標;2.每次考試后,對小組的學科成績情況進行細致的量化分析,主要對成績較好的小組獎勵,對于存在問題的小組,由小組長牽頭,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措施;3.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班級的文藝體育活動;4.組與組之間可以互相考試,我們就采用過一組出題考全班的方式:由某一組負責出某一學科的試題,在適當時間對全班進行考查,這組的同學還負責批改試卷;在多次評比后,對始終處在末位的組拆改。
將“合作式學習小組”引入班級管理機制,尊重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大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將以往的小組變成了“團隊”,在這樣的“團隊”中,學生們合作著、共享著、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