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從莉
【摘要】本文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健康教育進行研究分析,從師生關系、家長溝通、同伴關系三方面入手,開展親身感知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們的健康教育,讓他們充分體驗到生活的快樂,幫助他們提高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而能能入社會環(huán)境中,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智力障礙學生 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43-01
智力障礙是由于智力的先天不足,自身在控制情緒、行動時相對困難,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導致其產生對于生活成長的負面情緒。對于此類特殊學生,學校教師需要結合真摯的情感及愛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們以信任和鼓勵,才能幫助他們樹立自身信心,在生活及學習中取得進步,勇敢地去面對生活。現(xiàn)對智力障礙學生的健康教育方面做相關闡述。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在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教學中,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須在良好的師生交往中實現(xiàn)。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智力障礙學生健康成長。不好的師生關系會使智力障礙的孩子出現(xiàn)冷漠、逆反、失望的心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容易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增強智力障礙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他們道德行為規(guī)范意識,從而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例如;我校的A同學輕度智力障礙,自幼父母離異,和年邁的奶奶生活,生活費都是社會各界資助的。因為低沉的家庭氛圍,平時生活中情緒很低、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她所存在的問題,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常常找她談心,從感情方面開導她,感化她,關懷她。慢慢地這位同學開始發(fā)生了轉變,開始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級的活動,熱情幫助別的同學,各方面表現(xiàn)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二、家長的溝通與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是密不可分的
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不僅與學校教育有關,同時也與他們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息息相關。家長情緒不好,常常會引起孩子的心理波動。特別是特殊孩子的家長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往往對孩子冷漠、粗暴,把孩子作為自己撒氣的對象,會使孩子產生抑郁、孤獨等情緒。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經常和家長溝通,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支持和理解,要求家長要有理智,避免心理沖突,要用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的現(xiàn)實。家長必須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住校生B同學,他的父親只顧工作,母親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弟弟的身上,平時很少和這個兒子交流。一旦有事就責怪孩子,或者怪學校、怪老師的教育沒有到位。遇到這樣的家長,我們的老師總是不厭其煩,一次次為家長們講解智障兒童心理等相關知識,告訴家長在家里如何對待孩子才能使他健康成長。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主動和家長聯(lián)系、主動交流,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針對孩子的特點對癥下藥,并要求家長將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反饋,遇到棘手的問題及時與老師電話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家長能主動配合老師,按照老師的方法盡職盡責的關心和愛護孩子。這位同學也有很大的進步。從一字不認、孤僻的孩子成為能認字、能自理、能與同學友好相處的好孩子。每次家長見到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孩子有進步了,懂事了”。
三、同伴關系對改善智力障礙學生的心理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智力障礙學生來說,同伴關系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不好的同伴關系中他們體驗不了集體的溫暖,容易產生打人、罵人這樣的行為,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智力障礙學生在同伴的交流、互助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種能力,另外班級也有一些孤僻、自卑、語言障礙,不會跟同學交流,無論誰一碰他就開始生氣罵人的孩子。對這一類學生的教育中,首先讓他們明白怎樣和別人交往,然后知道怎樣在交往中保持和諧的氣氛,樹立參與同伴活動中,明確為同學服務、助人為樂的概念,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發(fā)展,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四、親身感知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動,在親身感知中糾正不健康心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的能力。如通過在超市購物、在飯店當小服務員、去醫(yī)院看病等游戲活動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一位C同學,是從普通學校轉過來的,智力障礙,因為在普通學校經常受欺負,存在著嚴重的暴力傾向,經常打人、罵人、一激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好多同學害怕挨打根本不跟他玩。這種狀態(tài)導致他越來越孤僻。了解情況后,我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通過學生親身活動向他進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告訴他為什么沒有玩伴、給他看一些暴力帶來危害的視頻、還利用一次有警察參與的學校的大型活動,跟警官溝通好,讓警官給他講一些打人、罵人的危害性,打人、罵人以后會成為罪犯等等,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犯罪行為……通過一系列的教育,C同學的暴力傾向慢慢地改變了,同時還不失時機地對他有出現(xiàn)暴力傾向時給予及時提示。之后,C同學的暴力行為越來越少,直到能與班級同學和諧相處,這令許多老師都欣慰不已。
五、結語
總之,對于智障學生的教育需要我們保持足夠的耐心,持之以恒地以熱情、愛心、耐心面對這個群體,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地研究探索智障教育領域,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手段,為智力障礙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田豐.輕度智障生職業(y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途徑[J].教書育人.2008(05).
[2]王苗苗.智力障礙兒童的本質特征及有效性教育[J].綏化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