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的生活
生活在海底和海面之間,一生都接觸不到陸地——這就是成千上萬魚類、軟體類,還有甲殼類動物的宿命。所有生活在大洋當(dāng)中,遠(yuǎn)離海岸和海底的動物,都叫作深海動物。
對于我們這些“可悲的陸地生物”來說,能夠這樣生活真是一種能耐,就如同終生都在天空中飛翔卻從不停下來的鳥兒。
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可以通過肺從空氣中吸收它們需要的氧氣。魚呢,則是從水中吸收氧氣,這是因為它們有著一種特別的器官——鰓。如果說我們是在呼吸空氣,那么也可以說魚是在“呼吸水”!你不妨去水族館看一看。每當(dāng)它的嘴巴張開,它的鰓就會閉上,反之,嘴巴閉上時,鰓就會張開。這種交替運動使得一直有水流經(jīng)過遍布血管的鰓,溶解于水里的氧氣由此直接進(jìn)入到血液中。
每當(dāng)潛入水中,我們的身體都會有上浮的傾向。魚類在深海里卻沒有這個問題:它們不會浮上來,也能保持不動。這都要靠一種特殊的器官——鰾(biào)。鰾里的空氣含量可以隨時改變,從而改變浮力,以此來調(diào)節(jié)魚在水中的位置。潛水艇就是根據(jù)相同的原理設(shè)計的。頭足綱動物(比如章魚和烏賊)的身體構(gòu)造,真可謂是一臺反作用力推動器。它們有漏斗狀的體管,會往前噴水,從而讓自己迅速……向后移動。
在水中如何定位?如何尋找食物和躲避掠食者?魚雖然有眼睛,但用處不是很大。有些魚有很敏銳的嗅覺;有些則有長長的觸須,十分敏感;有些魚對微小的電流或磁場的變動了如指掌。此外,不少魚類還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器官:體側(cè)線。顧名思義,也就是身體側(cè)面的一個顯著特征。這條線連接著藏在皮下的體管,體管中的神經(jīng)細(xì)胞能夠捕捉水中極為微小的變動。因此這是尋找獵物或者探知周邊危險情況的好工具。
在海水的中央,要偽裝起來躲避掠食者是件難事。最有效的辦法:同類魚成群結(jié)隊,齊頭并進(jìn)。
顏色和體型能夠模仿周邊環(huán)境,是最好的偽裝。有些魚類(比如海馬)擁有奇怪的絲狀體,可以在危險時偽裝成海藻。也有的魚可以根據(jù)周邊的依托物來改變顏色。在海洋里,最新潮的大概是“條紋睡衣”,再怎么兇殘的掠食者也會被它的圖案擾亂視覺。至于小丑魚,它們則會躲在??挠|手當(dāng)中。??挠|手可以造成蕁麻疹,掠食者可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