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yōu)秀的學生練筆亦需要具備小說三要素,即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在這三要素中,“環(huán)境”作為文章的“曲徑”,在練習時教師要選擇不同角度開掘這些“環(huán)境”。用補白法為文顯“境”;用仿寫替換法為文煉“境”;用共生法由“境”孕文。著眼教材,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閱讀走向練筆,使得練筆中的“環(huán)境描寫”為行文點綴出彩。
【關鍵詞】補白法;仿寫替換;共生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35-0035-03
【作者簡介】馮慧萍,江蘇省江陰市石莊中學(江蘇江陰,214400)教師,高級教師,無錫市教學能手。
一篇優(yōu)美的小說必然具備三要素: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一篇優(yōu)秀的學生練筆,同樣,亦具備這些要素。在這三要素中,“環(huán)境”作為文章的“曲徑”,如何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閱讀走向練筆,使得練筆中的“環(huán)境描寫”為行文點綴出彩,就需要教師藝術的引導,恰當處理好習作與組成因素“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練筆中,獲得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悅感。那么,如何著眼教材,選擇不同角度開掘這些“環(huán)境”,讓“源頭活水”潤澤師生成長的詩意人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用補白法為文顯“境”
“此處無物勝有物”,教師藝術地引導學生啟動腦海中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個性化的語言,呈現作品的留白。我們把這一步稱為習作練筆中的“補白法”。
蘇教版教材中,出現了許多含有隱性環(huán)境描寫的文章,例如,阿累的《一面》中:“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把它蹦出來?!?/p>
此處,“四周”的環(huán)境,作者隱藏起來,沒有具體展開描寫。屬于“留白”式環(huán)境描寫。當時,作為進步青年的阿累,以引導中國前進方向的魯迅先生為學習榜樣。機緣巧合,在內山書店躲雨購書時,和魯迅先生有了偶然的相遇。因為當時魯迅四周反動派特務密布,出于對恩師的關心和保護,阿累一直讓他的名字在心里亂蹦,卻始終沒有讓它蹦出來。
此刻,“近人情更怯,不敢喚來人!”為什么?在壓抑內心情緒下的四周環(huán)境,又具有怎樣的特征?你腦海中想象的環(huán)境畫面是否具體合理?為什么?
在教師遞進式的問題追問下,學生想象的大門被打開。
學生1:秋雨裹挾著寒意,籠罩住整條清冷的街道,內山書店的屋檐上,滴答滴答垂滴下如絲的雨簾。路口酒家豎起的那被風吹得直晃蕩的酒旗,正左搖右晃的撞擊旗桿,發(fā)出詭異的噼啪聲。仿佛昭示前方那黑洞洞的槍口,正虎視眈眈地瞄準每一位地下黨人的胸膛。
學生2:午后的內山書店冷冷清清,門前那條被秋雨浸潤潮濕的青石板道旁,是一叢叢被踩爛碾碎的野草,草葉正蜷縮趴伏在地面,大氣不敢喘一下的樣子,似乎仍沉浸在昨夜暗殺的血雨腥風中,還未回過神來。內山書店的對門處,時不時探出幾個賊頭賊腦的伙計身影,那飄忽的眼神閃過猙獰,似乎已然告知了世人他們刻意隱藏的身份?!?/p>
用補白法將文章中的“留白式”環(huán)境描寫從隱性轉向顯性,再由顯性轉為隱性。教師引導學生對展開的“留白式”環(huán)境描寫進行評價,在交流中尋找思維進退的契合點,體悟習作練筆中顯性環(huán)境訓練的必要和隱性描寫歸位的妙處。
同時,“留白式”環(huán)境描寫從隱性到顯性再到隱性的練筆,也需要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正確對待環(huán)境描寫的“輔助”功能:渲染氛圍,為主體服務,凸顯人事物當時的特征,從而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切不可本末倒置。
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文本與組合因素“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讓環(huán)境描寫“曲徑通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用仿寫替換法隨文煉“境”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中年閏土生活困苦,多子,戰(zhàn)亂,天災,苛捐雜稅……宛如重重鐐銬,套在中年閏土的身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直接呈現的環(huán)境描寫:“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p>
這樣的環(huán)境渲染出昏暗、陰沉、悲涼的氛圍,有力烘托出作者心情的憂郁傷感,也為下文再遇閏土,互有隔閡等情節(jié)作鋪墊。
在學生習作練筆《那一刻,我真的很難過》時,筆者讓學生結合《故鄉(xiāng)》中這一環(huán)境描寫的閱讀體驗,說說《那一刻,我真的很難過》中情感基調的著重點在哪里。學生在審題中不難得出是“難過、悲傷、痛苦”。
那么,如何將課內所學轉化為習作所用?筆者讓學生就教室內一名學生的爺爺去世一事,共同來幫助這名同學仿寫替換這一片段不同地點的環(huán)境描寫——
學生1:漸離住處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過我的面頰,嗚嗚的響,刮得我臉生疼,從車玻璃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拆遷中遺留下的空房,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學生2:漸近墓地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墓地四周的樹林,嗚嗚作響,從晃動的青松枝縫隙間向外一望,遠處,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無數座冰涼的墳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兩名學生的環(huán)境片段描寫,分別是扣住了不同的地點,仿寫出漸離住處、漸近墓地的特色。在仿寫的基礎上,也可對照《故鄉(xiāng)》中環(huán)境描寫類似語句,進行替換創(chuàng)作。這樣,由扶到放,由仿到創(chuà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提升。
這樣,有的放矢地進行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環(huán)境描寫的訓練,逐步讓學生從仿寫替換中摸尋到巧筆繪“境”的竅門,不喧賓,不奪主,繪就屬于自己的寫作個性。
再來看,魯迅《祝?!分械南榱稚e步維艱的生存環(huán)境則是通過眾人的表現呈現在讀者面前:
四叔不滿祥林嫂晦氣去世沖撞他家,高聲埋怨:“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伙計漠不關心,淡然的回答:“怎么死的?——還不是窮死的?”
柳媽不耐煩她的傾訴:“祥林嫂,你又來了?!?/p>
四嬸忌諱她觸碰祭祀品,慌忙大聲警示:“你放著罷,祥林嫂!”
……
學生在習作練筆《出走》中,學以致用,故事情節(jié)為:一個不做作業(yè)個性敏感的孩子,在被訓斥后,賭氣出走,后來,面對著急尋他的師友鄰居,最終感動歸家。其中,學生采用通過描述不同人對待他不做作業(yè)的表現,從呈現促使孩子沖動之下出走的環(huán)境因素——
老師扶了扶沾著粉筆灰的眼鏡,嚴厲地訓斥:“有你這樣的學生么?一天不做!天天不做,你是來上學?還是來享福的?!叫你家長來!……”
媽媽雙眼里噙滿難過的淚水:“我多少次教育你,結果你還是……”
爸爸操起飯桌上的筷子,噼啪左右兩下,用力抽打到他臉上:“叫你不爭氣!叫你不爭氣!”
隔壁的鄰居炫耀地帶著上重點高中的孫子,從門前過無意飄過的寒暄對話:“哪里!哪里!和有些人家的孩子比,還算爭氣!”……
這樣,從范文《祝?!返耐獠凯h(huán)境描述中,學生領悟出,側面呈現的眾生相,是形成文中人物轉變的根本因素,他們的表現,共同構成主體人物生存的獨特環(huán)境。
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學會做一個有心的引導者,帶領學生進出文本,進行多次“微閱讀”,即對文本的環(huán)境片段、人物描寫、行文結構等進行細致化閱讀。從而讓學生加深體驗,為作文訓練的推進提供有力支撐;學后練,學中用,使學生的習作練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用共生法由“境”孕文
由“境”孕文即以給定環(huán)境為抓手,并營造學習環(huán)境,讓師生在思維的觸碰中,共生孕潤出新的素材、新的題目、新的立意和新的表達。
比如蘇教版教材中的小說《三顆枸杞豆》,其文本開頭即有一段經典的環(huán)境描寫:“我的故鄉(xiāng)是一個小山村,有山有水?!幸环N昆蟲,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兩片圓鼓鼓的硬殼,上面布滿了黃色的花紋……但我終于發(fā)現了它的秘密,于是躡手躡腳地走過去,閃電一般捏住葉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葉鞘上挖一個小洞,等它爬出來逃跑時,再一把捉住?!焦壤锏臉淞殖闪宋业臉穲@?!?/p>
這段環(huán)境描寫,符合孩子的童心童趣,生動寫出春季小樹林的蓬勃生機和欣欣向榮,字里行間展現“我”在這片小樹林里與自然親近的愉快心情,對這片樂園,“我”對它充滿了喜愛之情。如何使這一具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景色描寫,為學生練筆所用?
筆者在學生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倡導師生共同構建和諧環(huán)境氛圍,進行“大家一起講故事,大家一起寫作文”的共生寫作活動。針對這段環(huán)境描寫,要求學生能明確景致特征:山村(?。?;山水、山溝、樹林(有生機);金巴牛(可愛,怕見生人);野高粱(旺盛);小動物(多,可愛)。進而鎖定這樣的環(huán)境情感基調為:愉悅,快樂,開心……
《三顆枸杞豆》中環(huán)境描寫的情感基調為:快樂,不悲傷的,那么,會發(fā)生哪些與樹林有關的故事情節(jié),筆者請學生貼近情感基調,來想一想,編一編樹林中發(fā)生的故事。
故事一:在這一小樹林里,我看到了一只護住孩子,犧牲自己被野蛇吞噬的老鼠媽媽,我的內心深受感動。
故事二:穿過小樹林濃草密布的小道,我看到一位背著竹籃來挖筍的姑娘,春季的竹筍鮮嫩可口,我猜想,今晚他們家一定是一頓愜意溫馨的晚餐。
故事三:在這小樹林里,我逮住了一只野兔子,生火烤了這只野兔子,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面對這些學生編出的有趣、有意思的情節(jié),筆者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評價故事的情感基調——故事一:感動;故事二:溫馨;故事三:開心。
如果從情感基調入手,我們會發(fā)現,故事三與原文環(huán)境描寫基調最契合,那么,是不是這一故事情節(jié)就是最好的選擇呢?筆者讓學生自主討論。
學生1:殺吃野兔的情節(jié)不免有些血腥殘忍,盡管課文中環(huán)境描寫有“我”捉弄金巴牛的舉動,但這只能說明“我”的淘氣愛玩,建議不要寫殺吃野兔的情節(jié)。
學生2:由于環(huán)境的基調為愉悅,愜意,快樂。如果反其道而為之,用故事的悲壯來渲染這片環(huán)境中看似寧靜的愉悅,故事末尾,再次點出環(huán)境描寫,進行對比,可使這一環(huán)境描寫更具聯想回味的空間。所以,覺得故事一更有意義。
這樣,在“大家一起講故事,大家一起寫作文”的共生碰撞下,素材選擇了,立意提升了,學生明白了什么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好作文。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對所選故事情節(jié)添刪增減,使得環(huán)境描寫映襯下的故事情節(jié)熠熠生輝。
對同一環(huán)境,我們還可以進行多角度使用,比如,《三顆枸杞豆》中的這一環(huán)境描寫,不僅可以訓練素材的選擇、立意的構建;也可以訓練學生擬題的能力。
如果生活是寫作的良田,那么課文中的“微素材”,如環(huán)境描寫等,就是寫作的養(yǎng)料。課文文本不僅可以源源不斷提供給我們寫作的素材、錘煉的題目。更可以在習作練筆中,與學生共生出新鮮的立意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圩∥谋经h(huán)境描寫,習作處處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