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利 何曉寧
[摘要]目的:通過病例回訪比較玻璃纖維樁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和鑄造金屬樁核結合烤瓷熔附金屬(非貴金屬)全冠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前牙進行根管治療后樁核加全冠修復時間超過1年的病例并分組,玻璃纖維樁樹脂核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復為實驗組,鑄造金屬樁核結合烤瓷熔附金屬(非貴金屬)全冠修復為對照組,分別于修復后1個月、6個月、12個月復查觀察兩組的顏色匹配、修復體完整性、邊緣適合性、牙齦健康狀況或牙齦顏色改變以及是否出現(xiàn)根折,比較兩組成功率。結果:共收集患者77例,實驗組31例,修復患牙52顆;對照組45例,修復患牙66顆。實驗組1例顏色不匹配,1例修復后9個月出現(xiàn)纖維樁樹脂核與CAD/cAM全瓷冠整體松動:對照組4例顏色不匹配、3例瓷崩、1例邊緣不密合、5例牙齦變色或者明顯炎癥、1例根折。通過X2檢驗1個月、1~6個月實驗組和對照組累計成功率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12個月累計成功率實驗組為96.2%,對照組為78.8%,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14),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玻璃纖維樁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在前牙牙體缺損美學修復中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CAD/CAM;玻璃纖維樁;玻璃陶瓷全瓷冠;前牙;美學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7)03-0097-03
前牙牙體缺損是口腔科臨床工作中常見問題,引起的原因主要有齲病、外傷、四環(huán)素牙以及早期的修復體制作不良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功能,缺損嚴重者需要進行樁核冠修復,傳統(tǒng)的修復方法是鑄造金屬樁核結合烤瓷熔附金屬全冠,由于價格問題,基層醫(yī)療單位更多患者選擇的是非貴金屬烤瓷冠,這樣的修復體可以恢復患者的功能和部分美觀要求,但是也有報道顯示這兩種材料的遠期修復效果欠佳。針對這些問題,非金屬樁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強度、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逐漸被醫(yī)生和患者接受,其中以纖維樁和二氧化鋯樁核為主要代表,但是由于二氧化鋯樁核成本較高,使用并不廣泛,相對而言,玻璃纖維樁使用更多。隨著患者對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功能良好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需求,外部冠的美觀效果以及修復過程中的時間成本也均是患者需要考慮的因素,CAD/CAM椅旁系統(tǒng)的問世給醫(yī)生和患者帶來了福音,已經有很多學者報道了CAD/CAM二氧化鋯全瓷冠在前牙的修復效果較好,但是椅旁的玻璃陶瓷冠的報道比較少見,筆者通過回顧性研究的方法,比較在前牙牙體缺損美學修復中,玻璃纖維樁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和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1資料和方法
1.1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18歲;②無牙周病或牙周病經過徹底治療處于穩(wěn)定期;③無嚴重氟斑牙、四環(huán)素牙;④前牙牙體缺損已經過完善的根管治療,x線片顯示根管充填恰當,無根尖病變;⑤剩余牙體組織至少位于齦上1mm,同意先進行樁核修復恢復牙體組織;⑥患者知情同意,依從性良好。
1.2排除標準:①不滿足納入標準者;②咬合過緊和重度夜磨牙癥者。
1.3病例收集及分組: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來肇慶市口腔醫(yī)院修復科就診要求對前牙進行美學修復者,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共98例,其中男49例,女49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38.2歲,共修復患牙152顆,診治過程中根據患牙條件及患者意愿選擇修復方式并分組。實驗組:玻璃纖維樁樹脂核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復,共53例患者,患牙86顆;對照組:鑄造金屬樁核結合烤瓷熔附金屬(非貴金屬)全冠修復,共45例患者,患牙66顆。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yī)師進行修復操作,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4復查:分別于戴牙后1、6、12個月對所有病例復查,參考美國公共健康協(xié)會評價標準及部分文獻對以下臨床指標進行評估:①修復體顏色匹配;②修復體完整性;③邊緣適合性;④牙齦健康狀況或牙齦顏色改變;⑤是否根折。見表1。
1.5統(tǒng)計學分析:以基牙為統(tǒng)計學觀察單位,從各組病例中選擇修復時間已經超過1年的患者進行比較,采用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分析并比較兩組成功率是否有差異,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實驗組31例(男13例、女18例),修復患牙52顆;對照組45例(男25例,女20例),修復患牙66顆。兩組修復體復診期間臨床效果見表2,1個月、1~6個月實驗組和對照組累計成功率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12個月復查結果實驗組共有1例顏色不匹配,1例纖維樁樹脂核與CAD/CAM全瓷冠整體脫落;對照組4例顏色不匹配、3例瓷崩、1例邊緣不密合、5例牙齦變色或者明顯炎癥、1例根折。12個月累計成功率實驗組為96.2%,對照組為78.8%,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14<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典型病例修復前后效果對比圖(見圖1~3)。
3討論
對于患者而言,修復體的美觀是他們首要的要求,在戴牙早期,患者最關注的也是這個問題。通過對77例患者(共118顆前牙)1年的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初次戴牙時,對照組中有4例,實驗組中有1例存在顏色偏差,分析原因對照組中2例為下頜中切牙,由于牙體組織較小,備牙量略有不足;另外2例技工制作的顏色和比色結果有差距,均通過重新備牙、比色、制作修復體后達到匹配要求。實驗組1例主要由于患者自體牙有輕度氟斑牙問題,前牙上有小面積白斑,而瓷塊并沒有這些特殊的顏色特點,后期經過上色處理后患者對美觀滿意。由此可見,只要醫(yī)生在術前選擇合適的適應證,按照備牙原則進行牙體預備,為修復體預留足夠的修復空間及上瓷空間;技工有良好的工作經驗,對修復體的形態(tài)、瓷粉的性能、顏色等有充分的了解,不管哪種材料的修復體在早期都能滿足對美觀的需要。
觀察期內,纖維樁和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復組所有患者對于修復體的形態(tài)、顏色(有1例早期不滿意,通過上色后達到滿意效果)、美觀均滿意,也未出現(xiàn)牙齦顏色改變及牙齦炎、瓷崩、根折等問題,這些都體現(xiàn)出纖維樁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復前牙牙體缺損特有的優(yōu)勢:①纖維樁和牙體組織相似的彈性模量,模仿牙本質的機械性能,應力傳導進入整個牙本質結構中,減少了根折的危險,實驗組未出現(xiàn)根折現(xiàn)象,而對照組有1例出現(xiàn)根折現(xiàn)象,主要因為金屬樁核剛性過大,彈性模量比天然牙體組織的彈性模量高,受到較大的咬合力時,在牙根尖1/3處出現(xiàn)集中的應力峰值,從而引起牙根的破壞性折斷,多需將患牙拔出;②玻璃纖維樁和樹脂核透光性好,能夠反射牙體組織的自然色澤,具有出色的美學效果,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修復體陰影;結合CAD/CAM玻璃陶瓷,這種瓷材是最接近天然牙質的,所以制作出來的修復體美觀性更好,同時其抗壓強度也可以完全滿足患者的需要;金屬樁核和烤瓷牙都存在顏色不通透,同時會釋放游離金屬離子,使組織過敏,出現(xiàn)牙齦變色、頸緣灰線等現(xiàn)象,實驗組有5例出現(xiàn)牙齦炎,出現(xiàn)牙齦顏色改變可能由于這個原因引起;③烤瓷牙是在金屬表面上一層瓷粉,所以瓷層容易崩脫,特別出現(xiàn)在金屬和瓷的銜接界面上,對照組中有1例瓷崩,而一體切割的CAD/CAM全瓷冠在受力方面顯示出了極好的優(yōu)勢;④玻璃纖維樁折斷后易取出,有利于再修復;⑤耐腐蝕、不影響核磁共振成像;⑥操作簡便,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
復查中,實驗組有1例在修復后9個月左右發(fā)生纖維樁核和CAD/CAM全瓷牙整體脫落,檢查發(fā)現(xiàn)該病例為老年患者,檢查根管內部發(fā)現(xiàn)有部分樹脂殘留,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根面齲,去盡齲質后形成漏斗狀殘根,而筆者使用的纖維樁為圓柱形,放置后與根管壁之間存在空間,即使用成核樹脂充填了這部分空間,但是在口腔環(huán)境下的抗疲勞性仍低于牙根,樹脂成分發(fā)生脆性斷裂,導致纖維樁和根管分離,針對這一問題,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纖維樁主輔樁修復前牙漏斗狀殘根,使樁更適合根管壁的形態(tài),減少樹脂水門汀核的厚度,符合樁核最佳固位力的需要,提高臨床使用的效果,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可以借鑒。
通過本研究短期的臨床觀察,玻璃纖維樁結合CAD/CAM玻璃陶瓷全瓷冠在前牙美學修復中顯示出極佳的效果,這與大部分學者報道的結果一致,值得在前牙缺損的美學修復中推廣。但是也要求口腔醫(yī)生和技工注意操作規(guī)范,同時選擇合適的適應證,特殊病例采用特殊的修復方法,這樣才能降低失敗率,提高臨床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