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邦倫
妙高山,距大足城市六十華里,奇峰峻冷,竹豐林茂,山頂寺廟雄偉,名叫妙高山寺。懸崖峭壁上,雕有精美的石刻,還鐫刻有蘇東坡的《羅漢頌》題詞。大足區(qū),古稱昌州,系我國著名的石刻之鄉(xiāng)。相傳,妙高寺曾有“大和尚三千五、小和尚不勝數(shù)”的輝煌,蘇東坡被貶官黃州、昌州后,常到妙高寺游覽。他與妙高大禪師的深厚之情,是在一次品茶談禪機的時候結(jié)下的。
有一天,蘇東坡到妙高寺游覽,瞧見禪堂書案上擺著一副墨跡未干的條幅,只有上聯(lián),沒有下聯(lián),上聯(lián)寫道:
山色溪聲領(lǐng)略幾許,禪機過去未來現(xiàn)在;
見此,蘇東坡沉吟片刻,揮毫續(xù)聯(lián):
花香魚躍普示無邊,園覺碧蓮白象青獅。
蘇東坡左顧右盼,見寺廟內(nèi)沒有人影,便準(zhǔn)備下山。這時候,走進一個胖和尚,他就是馳名遠近的大禪師妙高。瞧見幾案上的續(xù)聯(lián),不冷不熱地詢問蘇東坡:“這是你寫的?”
蘇東坡回答:“正是鄙人拙作!”
妙高禪師學(xué)富五年,才高八斗。剛才去參禪,給弟子們講經(jīng)論禪去了,他怎么能把這個衣著簡樸的游客放在眼里呢?妙高按慣例叫來寺童,給蘇東坡倒了一杯茶,讓他打坐喝茶。到這時,妙高兩眼一眨,說:“我想了一個上聯(lián),還望游士不吝賜教?!?/p>
山僧活計茶三畝;
蘇東坡不假思索,脫口便說出了下聯(lián):
漁夫終生竹一竿。
妙高沒料到對方對的如此之快且工整,于是又出了上聯(lián):
挑起一擔(dān),渾身白汗誰人是?
蘇東坡微微一笑,說道:
放下兩頭,遍體清涼只自知。
妙高禪師瞧了瞧禪堂中央懸掛的千年古鐘,瞅了瞅書東坡的打扮穿著,說:
云影空明,應(yīng)聽霜鐘醒世夢;
蘇東坡隨口對道:
風(fēng)聲寂靜,且看柏子透禪機。
妙高從這一番的談吐中發(fā)現(xiàn)了蘇東坡的見多識廣,從此以后,便于蘇東坡結(jié)成莫逆之交。
本文薦自《民間對聯(lián)故事》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