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展品
周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成王與其弟叔虞游戲,將一片桐葉封給叔虞。周公聞之,謂成王曰:君無戲言。待二人年長,周公便讓成王將唐地封給了叔虞,稱作“唐叔虞”。古音“桐”與“唐”相同,這大概是以桐葉封唐國的原因。叔虞死后,他的兒子改唐國為晉國,這便是晉國的由來。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強盛一時,但國政后來逐漸被范、中行、智、趙、魏、韓等卿大夫掌控,最后被趙、魏、韓三家瓜分。
山西曲沃埋葬著19位晉國的君主和他們的夫人,這些墓葬由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與山西博物院聯(lián)合發(fā)掘,歷時10年,成果極為豐富,其中青銅器更是璀璨奪目,珍稀異常。
獸面紋方鼎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1.4厘米 2001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晉國博物館藏
獸面紋方鼎俗稱“洛陽鼎”,紋樣莊重威嚴,肅穆,是西周早期極難得的上乘之作。雙立耳,方腹,四柱足,方腹四面均以非常工細的云霧紋襯地。鼎為炊具,也是等級、身份象征的禮器。該件方鼎鑄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銅禮器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作。
獸面紋鬲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16.6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鬲本為新時期時代的陶制飲食器,后在商周時期演變?yōu)榫哂卸Y器性的銅鬲,青銅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青銅鬲演變規(guī)律明顯,早期青銅鬲多無耳,到商代后期口沿上一般加兩直耳。西周前期的鬲仍保留兩耳,多為高領,短足,到西周后期又成無耳,并多在腹部飾以觚棱。商周之際的饕餮紋以兇猛神秘、結構嚴謹、制作精巧著稱,是青銅器裝飾圖案中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了青銅器裝飾圖案的最高水準。
三角甕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10.5厘米 2001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晉國博物館藏
雙耳壺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32厘米 2001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雙耳壺,盛酒器
立鳥蓋壺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16.6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有蓋,附兩耳,圈足。通體紋飾十分精美。蓋飾一周對稱的鳳鳥紋,目視前方,昂首站立。頸裝飾鳳鳥與蓋相同,鳥尾分離部分下卷。腹裝飾十字帶紋,帶上裝飾蟬紋,帶狀稍突出。圈足裝飾竊曲紋間以圓目紋。
楊姑壺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35.8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墓主為晉穆侯的次夫人。共2件,器形、紋飾和銘文均相同。圓壺,侈口,長頸,鼓腹,圈足,蓋子有喇叭形捉手,壺頸部兩側有獸首銜環(huán)耳。蓋沿和圈足飾獸目交連紋,頸部飾波曲紋,其下為獸目交連紋、鱗紋與瓦楞紋相間排列的裝飾。蓋子口外壁和壺頸內壁鑄有銘文9字:“楊姑作羞醴壺永寶用”。有學者認為是姑姓楊國女子嫁到晉國用以陪嫁的媵器,墓主即楊姑;也有人認為是姑姓國女子嫁到楊國,稱為楊姑,此壺是晉滅楊時所得。古楊國位于今山西省洪洞縣。楊國銅器存世極少。
晉叔家父方壺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50.8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大鳥紋卣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8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蓋沿折邊,兩端犄角狀突起,頂有橢圓圈形捉手。器身垂腹,圈足外撇有寬邊。口沿兩側有圓環(huán),連接提梁,提梁兩端為獸首,其形為大耳長鼻,近似于貘。蓋面、口沿下裝飾回顧式的龍紋,龍頭帶有大彎冠,并以云雷紋為地??谘叵掠型黄鸬墨F首。
兔尊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2.2厘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三角紋尊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16.5厘米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三角紋觶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4.4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龍紋方彝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4.4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容酒器。四阿形蓋,侈口,微束頸,腹略鼓而下垂。蓋頂置菌形鈕,鈕上紋。蓋飾卷尾夔紋,頸飾仰葉紋,腹部紋飾以龍紋為主,圈足飾云雷紋,通體以勻稱的云雷紋為襯地。自蓋至圈足有棱脊。古代盛酒器。此名為宋人所定,未見于古書記載和銅器銘文。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春秋前期有個別留存。
目云紋觚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5.8厘米 20世紀80年代山西曲沃縣天馬一曲村遺址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燮龍紋盤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15.7厘米 20世紀80年代山西曲沃縣天馬一曲村遺址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西周龍紋盤,器身主體紋飾為龍紋,盤足裝飾垂鱗紋,通體紅斑綠銹,鑄造范線范土遺留都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三代青銅器精品。
帶流盤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1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晉國博物館藏
瓦紋盤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4.4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藏
龍耳人足方盒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9.3厘米 長19.2厘米 1994年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方盒四面各攀爬一條回首吐舌的大龍形耳,四隅有勾曲形棱脊。方盒以四個裸身跽坐的人形為足,其背對方盒,雙手后擺,背負手抬以承其重。蓋面飾兩頭龍紋,四周圍有箭鏃形幾何紋。盒壁飾變形獸體紋,下為波曲紋。器身布滿綠銹和水銀古,斑駁陸離,交相輝映,見證著歷史的滄桑。這種青銅方盒,過去曾被誤稱之為鼎形方盒,其實這類器物除了器底有四足外,與鼎類器毫不相干,其功用更是不得而知。近些年考古發(fā)掘出土同類器物表明,青銅方盒應該是女性用來盛放飾件或珍藏小型物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