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奇
下午五點時分,走出永濟北站的一瞬間,我心里冒出了一絲悔意。這是我們夫妻倆第一次獨立帶兒子外出,享受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心里很是忐忑,恰逢風云突變,寒風低溫交至之下,十分狼狽。天氣陰沉昏暗,兒子如小猴子般緊緊地纏在我的身上,呼嘯的寒風猛烈地刮著。放眼放去,一片荒涼,原來,我們已遠離市區(qū)。
找不到想象中的公交車,出租車似乎也在遙遠的地平線。正當一行三人惶惶乎不知所往之時,一位面色黧黑的中年婦女把我們領到了一輛土黃色的公交車上,也就是小巴車。司機師傅載著我們一車人穿村越莊,小巴車上躥下跳地極速前進。兒子面條般躺在我的懷中,又一次睡得昏天黑地,睡夢中“黃河決堤”,沖破了他自己和我褲子的堤壩,狼狽至極。車外狂風吹著零星小雪,回到酒店,已是晚間。
次日上午,風小了,溫降了。在游覽了鸛雀樓之后,我們抵達了普救寺。這座寺廟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普救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寺院依山而筑,錯落有致。巍峨建筑的室頂屋檐,在翠綠樹枝中隱現(xiàn),一座鶯鶯塔屹立寺中。青瓦紅門時時露出,點綴得恰到好處。曲折的臺階,左左右右地穿插于廂房之間。
也許因為天氣的原因,游人稀稀拉拉的。我們一家三口循著右側(cè)臺階蜿蜒而上,信步穿過前院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塔院回廊、大雄寶殿;進到后院,院內(nèi)北房三楹專為老夫人的居室,西廂房三間,為鶯鶯和紅娘的居室,東廂房三間為歡郎的居室。此院之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東廂南側(cè)的一段墻,墻下翠竹環(huán)抱著一塊太湖石。墻外有一株杏樹,枝繁葉茂,這里就是當年張生受鶯鶯之約,半夜跳粉墻巧相會的地方。
一座三合小院里,我們進門出門將里外瞧了個遍?!罢堁纭薄百嚮椤薄坝薄翱郊t”……一個個故事引人驚嘆。佇立梨花深院,低吟“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唇齒留香。
轉(zhuǎn)身出門,不遠處,正是張生借宿的西軒。房間不是很寬敞,書童正在研墨鋪紙,張生提筆沉思寫詩,想必打動鶯鶯的那一首首情詩皆自此而來。
站在禪院門口下方臺階之上,回首望去,紅墻碧瓦間,蒼翠樹木映襯下,雪絮飛舞環(huán)繞中,兩個紅燈籠懸在門兩側(cè),禪院大門靜靜地開著,頗有幾分禪意,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之感油然而生。
七彎八拐,擊蛙臺便至眼前。擊蛙臺的普救蟾聲與鶯鶯塔不可或缺,聽人講,鶯鶯塔有四百三十年的歷史,可惜,跑馬觀花的我們沒有登上鶯鶯塔。
臺階兩側(cè),掛著一把把同心鎖,是男女戀人希望永結(jié)同心,一起掛上的吧。對于同心鎖,我是頗有幾分看法的:一是商家的要價昂貴,二是我感覺商家自己都不信。雖然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向后世詮釋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但不能不提的是,《西廂記》被世人熟知之前,董解元的《鶯鶯傳》早已問世。書中,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崔鶯鶯被張生打動,沉溺于愛情之后,卻被無情拋棄。同心鎖如果有用的話,怎么鎖不住張生的約定,這雪誰知不是鶯鶯的眼淚呢?還有一種說法,張生的原型其實是唐代詩人元稹,鶯鶯的原型是他的表妹?!坝缹幬敬搦i亦娶鄭女。則鶯鶯者,乃崔鵬之女也?!北辉〈騽?,追求愛情的鶯鶯投入了他的懷抱。等到后來,元稹未達到政治上的目的,三月等第后,秋季他就娶了達官貴人韋夏卿之女韋叢,不僅如此,他還百般污蔑鶯鶯,為自己開脫。以前讀到元稹“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時很是感動,但現(xiàn)在想來,這首詩寫的是韋氏還是鶯鶯,不得而知。普救寺門口對聯(lián)為“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震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萬念俱空也許是鶯鶯內(nèi)心的寫照。
中國人是善良的,所以人們更愿意相信王實甫為我們講述的張崔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大團圓結(jié)局思想的體現(xiàn),是真善美思想的體現(xiàn)。
出了寺院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銅雕鎖,正看到一位面色白皙身材豐腴的姑娘幫著一對夫婦合影。當我們上前請她幫著照相時,這位姑娘大方地笑著答應,為我們留下了一張“在一起”的見證。
普救寺的出名,不是因為佛理,而是由于美麗的愛情故事。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普救寺成就了張生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愛情故事又成就了普救寺的名氣。
回家途中的小巴車上,一個七八歲小姑娘領著四五歲的妹妹坐小巴車,買票找座位,到站后,姐姐攜著妹妹之手自行下車,售票員細心地叮嚀,這樣的場景好久不見了。這樣的回憶,在多少年前我們也曾經(jīng)擁有過。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畫片叫《機器貓》,大雄衰老彌留之際,對機器貓說:“我死后你去想去的地方吧?!庇谑?,機器貓拉開抽屜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他倆第一次初遇的時候。當我們拉開抽屜,卻發(fā)現(xiàn)空空如也,哪也回不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