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互聯網+”背景下促進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路徑探析

2017-06-20 02:02吳晨陽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7期
關鍵詞: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互聯網+

摘 要 由于互聯網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即信息共享性和傳遞信息的高效性,為解決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尤其是教育資源中的人力資源不均衡問題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認為通過探索“互聯網+課程”、“互聯網+學習”、“互聯網+評價”的模式,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

關鍵詞 “互聯網+” 教育資源 優(yōu)化配置 路徑

作者簡介:吳晨陽,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發(fā)展評估與預測。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40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計劃,讓各行各業(yè)與互聯網深入融合,互聯網為行業(yè)插上騰飛的翅膀。自此,“互聯網+”作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為未來國家各領域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社會許多其他行業(yè)一樣,教育行業(yè)受到了互聯網巨大的影響。“互聯網+”思維對實現教育公平帶來了新的希望,教育如何面對、適應“互聯網+”,做到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育質量并最終實現公平的教育。既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課題。

一、我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現狀

本文所論述的教育資源主要指的是教育資源中的人力資源,即優(yōu)質教師的資源配置。教育資源三種類型中的財力和物力資源的不均衡會導致人力資源的不均衡,反之人力資源的不均衡又會影響財力和物力資源的再分配,顯然具有優(yōu)質人力資源的地區(qū)或學校會擁有更多的財力和物力資源。這樣長此以往便會導致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均性均衡。換言之,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已經形成。

(一)區(qū)域差異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生均教育經費的差異決定了區(qū)域間教育差異。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教育的投入有著直接的關聯性。經濟發(fā)展水平越好,投入教育領域的資金和資源也會越多,相應的教育水平越高;教育水平又會轉化成人才資源,這些人才資源反過來又會反哺經濟。此現象已經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接受,有的研究者通過對我國東、中、西部三個區(qū)域,在教育經費支出總量、教育人均經費、教育支出增量、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師生比差異五個方面的測量,著重說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區(qū)域之間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狀況。

(二)城鄉(xiāng)差異

財政撥款是基礎教育財力資源的主要來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由本就不夠富裕的基層政府財政承擔,致使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經費嚴重不足直接導致鄉(xiāng)鎮(zhèn)學校難以吸引足夠的教師來任教,即便是能夠吸引到優(yōu)質教師來任教,很快優(yōu)質教師也會被城市重點學校挖走。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樣的結果導致很多學校主要以代課教師來開展教學活動。與城市普遍實施小班授課的模式相比,鄉(xiāng)鎮(zhèn)學校卻沒有配備充足的教師隊伍,使得班級學生的容量是縣城的一到兩倍,或者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與城市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三)校際差異

中小學學校被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現象,在我國各地區(qū)普遍存在,這種區(qū)分會導致同一個地區(qū)內教育資源不斷向重點學校集中。一方面重點學校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政策優(yōu)勢,最終會體現在學??梢垣@得更多的財力和物力資源。另一方面,由于學校之間的差異性,即優(yōu)質教育資源被封閉和固定在重點學校中,學生往往會向更好的學校去就讀,這時就產生了“擇校現象”。這種現象的會讓重點中學從學生家長手中獲得雄厚資金的資源,進而這些資金資源會進一步轉化為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而非重點學校正好相反。最終將會導致教育資源在學校之間的差異,且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四)校內差異

中小學尤其是中學設置每個年級的“尖子班”、“實驗班”、“重點班”等名稱的班級與普通班級,這些“實驗班”或“尖子班”選取學生的標準,基本上是按照成績來劃分。學校往往會把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放在這些班級中,然后給這樣的班級配備學校里最好的老師和教學設施。為的是讓這些班級里的學生考取重點高中或名牌大學。究其實質而言,人為地分班教學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則,是同質學生的不均質分班。讓本來就緊缺的教育資源人為地分配給同一個學校中不同的學生,更是加劇了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

二、“互聯網+ ”對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公平的理念源遠流長,人類對于教育公平的追求也從未停止。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具體思想,我國古代先哲孔子就曾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民主思想。近代以來的教育觀點更值得我們借鑒,197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教育公平作出了如下規(guī)定:教育公平是要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機會平等是要肯定每個人都能夠受到適當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的進步和方法是適合個人特點的。既強調教育公平中的個性化公平又強調社會化公平。平等主義的教育公平觀認為,必須重新分配現有的教育資源,消除教育不公平現象,要竭盡所能地讓社會成員都擁有受教育的機會。

教育公平的內容包括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從本質上看,使社會成員都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屬于追求“起點公平”;使每位受教育成員平等的享有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人力教育資源屬于追求“過程公平”;使社會成員能夠獲得平的教育結果,即實現教育質量公平屬于追求“結果公平”。教育公平的三方面內容緊密相連且缺一不可,只有前兩個公平得到保障,最后追求的結果公平才能實現。

首先,是對教育資源的影響,從封閉到開放。傳統(tǒng)模式下,幾乎難以實現教育資源跨學校和跨地區(qū)的流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流動的成本比較高。并且優(yōu)質教育資源最集中體現在優(yōu)質教師的身上。這也是現在教師輪崗制的原因,但是教師輪崗制的成本比較大,另外,教師輪崗制的形式重于內容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就使得教師輪崗制所帶來的效果并不明顯。其次,互聯網以其強大的存儲性和交互性的技術優(yōu)勢,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儲存和傳播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互聯網強大的儲存性,優(yōu)質教育資源可以集中到一起,可以跨越校園、地區(qū)、國家共享到世界每個角落,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平等共享成為可能并且極為便利。借助互聯網的實時交互性,可以實現學生和老師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高效交流,可以改變傳統(tǒng)交流的方式,并能夠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

總體而言,借助互聯網的優(yōu)勢,可以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高效傳播,提高其利用價值。與此同時,可以及大地降低學習者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可以讓學習者把更多的成本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放在去學習的路上。

三、“互聯網+”對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路徑探析

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合理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豐富優(yōu)質的教育信息資源及其高效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縱深推進的關鍵,互聯網的信息共享性和實時傳遞性,恰好契合了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的需要。

(一)“互聯網+課程”

課程質量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體現,而優(yōu)秀教師則是課程質量的保證。課堂上如果沒有優(yōu)秀教師的存在,這堂課的質量是難以保證的,一名優(yōu)秀教師可以保證課堂上所傳遞知識的豐富性以及學生對所傳遞信息的接受性。而依托于互聯網所提供的直播課程和錄播課程的方式,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不僅可以便捷的共享到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課堂上,還可以進入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當中。對于網絡基礎設施比較好的學校課堂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傳遞優(yōu)質的課程,對于網絡基礎設施比較差的學校課堂可以通過錄播的方式把優(yōu)質的課堂傳遞出去。

一門優(yōu)質課程的直播和錄播的成本是固定的,它傳送到越多的課堂中其相對成本越低。優(yōu)質課程成本的降低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錄播課堂的方式可以滿足每個學生差異化的學習和補習。對于同一門課程,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有錄播課程的存在,就可以讓每個同學根據自己對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進行針對的學習。總之,優(yōu)質教育資源可以及時、低成本、便捷的由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傳播到教育資源不足的地區(qū),由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課堂進入到教育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qū)的課堂。極大地擴大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受眾群體,提高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價值。

(二)“互聯網+學習”

“互聯網 + 學習”所衍生出來的移動終端學習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教師培訓的成本。首先,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以加強,運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學習產出。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fā)展,研究性創(chuàng)新學習得以實現,學生確立了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擺脫了學習的被動感。另一方面“互聯網+學習”概念的提出對于教師教學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教師遠程培訓不再是幻想,教師對教師的培訓成本降到很低。此外,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也為大眾所接受。教師在不斷地學習,教師本身的授課知識得以更新、授課能力得意提高,授課質量自然就會相應的提高。只有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才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長期保障。

此外,學生可選擇的老師更加多樣化。借助互聯網的優(yōu)勢,學生不僅可以跟著本學校的老師進行學習,同樣可以跟著其他學校的優(yōu)秀老師進行學習。當學生感覺某一位老師的授課風格是自己比較喜歡的,該同學繼續(xù)跟著老師學習的可能性就會很大,這樣就會使得在學習體驗中的主動性和連續(xù)性增強。

(三)“互聯網+評價”

借助互聯網平臺,學生對教師的匿名性評價方式得以實現。通過匿名式的評價方式,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更高。此外,我們必須認識到一位教師授課質量是否很好、授課方式是否被學生認可、學生是否愿意跟著一名老師繼續(xù)學習等,這些因素不是現有的評價指標可以測量出的,而這些因素卻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是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而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洞察能力,即學生通過跟著一名老師學習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能夠通過自己的洞察能力,判斷出是否真正認可該老師的授課質量、授課方式以及是否真正愿意繼續(xù)跟著該老師學習。

“互聯網+”是解決我國基礎教育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存在資金配置效益不高、資源質量較低和使用效率低下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我國教育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有益嘗試。基礎教育信息化縱深推進的關鍵在于豐富優(yōu)質的教育信息資源及其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化配置優(yōu)質資源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公平性,既讓學習者擁有更多的學習的機會,又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更多的接觸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新聞與寫作.2015(5).

[2]徐瑋瑋.我國區(qū)域教育資源不均衡及其治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學.2014.

[3]吳玲、劉玉安.我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問題研究.中國行政管理.2012(2).

[4]許雙成、張立昌.教育公平之殤——分層分班教學.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5]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中國高教研究.2016(2).

[6]張萍、曹輝.“互聯網+”時代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及其走向.教學與管理.2016(25).

[7]劉云生.論“互聯網+”下的教育大變革.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20).

[8]常娜、曹輝.“互聯網+”背景下O2O教育生態(tài)圈及其建構.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

猜你喜歡
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互聯網+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論我國法院職權的優(yōu)化配置
高校人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路徑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園網絡環(huán)境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五老”是金錢買不到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