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捅要:講故事是有門徑的,敘事手段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敘事效果。本文從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出發(fā),以經(jīng)典作品為案例,闡釋了敘事文學作品的六種創(chuàng)作方法。這些方法既是對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與提煉,也是從新的角度闡釋文本解讀方法的理論基點。
關鍵詞:敘事策略;故事結(jié)構(gòu);敘事者;敘事懸念
一位叫薩拉寧的男人,身材矮小卻娶了位高大健壯的女人為妻。雖然夫妻和諧幸福,卻免不了有人說三道四,薩拉寧煩惱無比。一天晚上,他決定去尋找一種使自己長高或使妻子變矮的神奇藥物。在午夜的街上他遇到了擁有這兩種藥物的亞美尼亞人。薩拉寧傾其所有購得使妻子變矮的藥品??墒顷幉铌栧e,薩拉寧本人誤食,使本來已經(jīng)矮小的個頭越來越小。商人看中其廣告價值,與薩拉寧妻商量租借,妻子因他身材越來越小而忽視其存在,他因矮小而失去工作。他越來越小,最后在悲涼的展示櫥窗里變成微粒被風吹走。
這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大作家索洛古勃的《小矮人》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人性的異化問題,很深刻的故事。小說寫于1905年,10年之后,作家卡夫卡才創(chuàng)作出了《變形記》,講的是推銷員變成大甲蟲的經(jīng)歷,也是一篇敘述異化主題的小說。
兩部小說的故事在現(xiàn)實中都不可能發(fā)生,從故事的素材看,甚至是無稽之談。但是,這荒謬的故事被兩位大師講述出來后,我們卻被感動、震撼,我們對此深信不疑。為什么?
講故事是有門徑的,門徑就是敘事的技巧和竅門。掌握少走彎路的正確書寫方法就能夠使腐朽的素材變?yōu)樯衿娴淖髌?。否則相反。
挖坑設阱
一個人物掉進坑里,努力爬出來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敘事結(jié)構(gòu)。敘事者的任務就是不斷地為人物挖坑、設阱,給人物的行動設置障礙,讓人物在痛苦、磨難中掙扎與搏擊。這是敘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金科玉律。
“挖坑”指的是敘事者給人物制造的各種麻煩與障礙。人物原本可以順利地滿足渴求和欲望,敘事者卻給順利制造了各種屏障,使得行動受阻,人物為了排除攔擋就必須克服阻力,在突破層層障礙和阻撓之后最終達到目的。
“坑”就是困難。從一個地點走到另一個地點,本來是一件很簡單容易的事,但是,在敘事中,我們就要在這條順利平坦的道路上給人物掘出溝溝坎坎,讓唾手可得變得遙不可及,讓近在咫尺的兩只手總是差那么一點兒才能握到一起,為了這一點點的距離,人物得付出成倍的代價。
給人物不斷地制造痛苦、磨難、曲折、坎坷,讓人生變得悲悲切切、凄凄慘慘、冷冷落落。這就是敘事者給人物挖的坑,設的阱。
美國作家歐·亨利《最后一片葉子》的故事,原本可能是一個很順利的故事:一個叫瓊西的畫畫的女孩得了肺病,經(jīng)過治療好了。但是,敘事者根據(jù)這個順利而平常的事件,給女孩的“病好”設置了種種障礙。首先,醫(yī)生宣布她只有十分之一活的希望,只有她自己有“想活”的愿望她才能夠活下來。然而,女孩卻等待著窗外最后一片葉子的掉落,告別人世,她沒有活下去的欲望??墒牵詈笠黄~子就是不掉落,女孩突然頓悟,她覺得想死是一種罪,必須活下去。第二次,醫(yī)生說她已經(jīng)有一半活的希望了,因為有了對生命的渴望,使她擺脫了死亡的威脅。第三次,醫(yī)生宣告她好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是,敘事者卻花費心思一再為人物設置障礙,讓她不斷地有麻煩,在重生的道路上,她必須經(jīng)歷磨難才可能達到目的。
敘事者不斷地給人物挖下深坑,設下陷阱,使人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必須付出成倍的代價與努力。
給人物設置障礙,讓他在克服阻力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這樣,人物才可能博得同情。人物經(jīng)歷的苦難與坎坷是人物成功的必要條件。
合腳鞋子
沒有不好的素材,只有不恰當?shù)慕Y(jié)構(gòu)。尋找一個結(jié)構(gòu),恰如給腳找到合適的鞋子。鞋子合適,腳才舒服。
任何素材都能用,只要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結(jié)構(gòu)。所以,當一個作家寫不出東西時,不是他沒有遇到好的素材,而是他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恰當?shù)慕Y(jié)構(gòu)樣式把素材消化掉。
所以,我們有時覺得某些素材可能適合寫,有些人物與情節(jié)從素材的角度看不可能構(gòu)成一個完整有效的故事,卻在合適的結(jié)構(gòu)里獲得了新生。
也就是說,敘事者可以為一個處于順境中的人物挖坑設阱,同時,也可以為處于逆境中的人物牽線搭橋、制造機會,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讓那些有著天壤之別的人物最終走到一起。
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作家海因里?!げ疇柕淖髌贰栋渡稀菲渌夭南喈斊胀?,戰(zhàn)爭年代國家實行配給制,所有物品都得憑票證購買。一個17歲的男孩去排隊買豬油,排了3個小時,結(jié)果豬油賣完了,票證卻丟了。而且是把全家所有人的票證都丟了。丟了票證,又不能補,這就意味著什么都買不了。男孩跑到萊茵河的一座橋上跳河自殺,而這時正好有一個美國大兵在河邊救了這個男孩。
這個素材很一般,就是一個美國大兵救人的故事。但是伯爾卻對這個素材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找到了一個適合這個故事的敘事結(jié)構(gòu)。小說分別從男孩和美國大兵的角度講述了男孩跳河和被救的過程。作品制造了兩個空間視角,雙重視域把一個普通的故事寫活了,這個“不可能”寫好的故事,卻寫得如此精彩。
為人物挖什么樣的坑、搭什么樣的橋?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坑挖得“越深越好”,橋搭得“越巧越好”。
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應該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這指的是給人物制造麻煩的程度。在設計結(jié)構(gòu)時,讓人物處于一種極端不順、不利的境地:幾乎是絕境、幾乎無路可走、幾乎是人生的最低谷。給人物設計的困難越大、越糟糕,越能獲得同情,而同情才能產(chǎn)生期待,才能獲得更大的渴望。
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應該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這指的是給人物制造的機會與去除人物與人物之間障礙的辦法。為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人物設置機關,需要的是巧妙、合理、有趣。
一波三折
通常,我們在為人物設置陷阱的時候,有“一波三折”“三番四抖”的技巧。
也就是說,在結(jié)構(gòu)設計上,一個人物要獲得成功,應當為他設計出三個曲折。日本作家星星一的《職責》寫的是一家公司的門衛(wèi)白井五郎在值夜班的時候,不遠處咖啡店的女招待明子到他這里做客,兩個人談得十分開心。一個歹徒手持刀子闖了進來,他挾持了明子,逼迫著白井五郎打開了金庫,并逼迫著明子把白井五郎綁起來。這時,明子突然大笑起來,原來她與那個劫匪是一伙的,他們聯(lián)手搶劫了白井五郎的公司金庫,這讓白井大為震驚。第二天,當白井五郎向經(jīng)理報告事情的經(jīng)過時,經(jīng)理卻滿不在乎地告訴白井五郎,昨天晚上的事,只不過是對兩個應聘人員的考核,那兩個人表現(xiàn)很好,而你白井五郎卻不怎么樣,你被開除了。
這個故事正是“一波三折”的結(jié)構(gòu)方式。一波,指的是這個故事的完整形式。這個故事有四次意外出現(xiàn)。第一個意外是持刀人在談話時闖入,這是搶劫。第二次意外是明子原來與劫匪同伙,第三個意外是搶劫是一次招聘考核。第四個意外,搶劫者被錄用,門衛(wèi)卻被開除了。
一個故事,出現(xiàn)了三次轉(zhuǎn)折,四個意外,這就是“三番四抖”的結(jié)構(gòu)法。在中國傳統(tǒng)的曲藝創(chuàng)作中最講究的正是這種三番四抖的結(jié)構(gòu)方式,最后一抖往往讓故事達到高潮。也就是“抖包袱”。一個懸念在最后一刻是不是成功地被敘述完成,叫“抖得響不響”,抖得越響就意味著懸念設置得越成功。
因此,在敘事文學中,是否能夠把一個精心設置的“扣子”成功地解開,是考驗一個結(jié)構(gòu)是否合適與成功的關鍵。
在結(jié)構(gòu)的鋪設過程中,有“鋪平墊穩(wěn)”一說,為了達到“一波三折…‘三番四抖”的最后一個高潮,前面的三個敘事要“平穩(wěn)”,也就是前面的三個扣子要緊密合理,而且“結(jié)實”。
幸災樂禍
挖好了坑并不代表故事的結(jié)構(gòu)設計就完成了,關鍵還要在坑里做些機關,而這些機關又是關系到敘事效果的重要因素。
別讓人物輕易地爬出設計好的陷阱,要充分地利用這個陷阱。給陷阱里放上泥巴、污水、鐵釘、利刃、烈焰,讓陷阱變成地獄、噩夢,讓人物掙扎、痛苦、呼喊、尖叫、沉默、無助。然后,再給人物以逐漸恢復的可能。一點點地給他希望,希望落空,新的希望,再努力一把,希望更大了。然后,神靈之手伸給了人物,他慢慢地爬出了火坑,他成功了。
當人物痛苦、掙扎的時候,正是敘事者幸災樂禍的時候,當人物走出地獄獲得新生的時候,故事結(jié)束了。
列夫·托爾斯泰的《高加索的俘虜》中的主人公日林上校請假回家探親,為了路上安全,部隊給日林派了士兵護送,如果順利,雖然環(huán)境險惡,但由于大家有精心的準備,是不應該出問題的。但是,高明的敘事者就在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行程中,給日林挖下了一個巨大的陷阱,讓他掉進坑內(nèi)掙扎、痛苦、磨難,最終帶著滿身的傷痕,差一點丟掉性命才從這個陷阱里爬出來。
防備如此嚴密的日林還是被韃靼人給俘虜了。他被弄到韃靼人的駐地,被戴上足枷關進木棚,被摔倒在糞肥上。他不斷地遭到折磨、毆打,同時被饑餓和缺水煎熬。然后他被轉(zhuǎn)讓給了另一個人,然后讓他給家里寫信,交贖金。
日林想辦法討好韃靼人,給他們做手工,找機會要逃走。機會終于來了,第一次他和自己的戰(zhàn)友一起逃,但是受盡了磨難也沒有逃成。他們又被釘上足枷,推進一個大坑里。新的折磨更加殘酷,就在他幾乎絕望的時候,一個韃靼小姑娘幫助了他,最終逃了出來。
在這個故事里,日林所遭遇的痛苦是巨大的,他受盡了身體的、心理的折磨,他承受著巨大的生命危險,但是他最終還是成功了。
這就是敘事者希望我們看到的,在一次次的掙扎與磨難中,不斷地獲得閱讀者的同情。同情是最好的藥物,它可以醫(yī)治敘事作品的一些不足。
在故事敘事時,不能講述那些和諧的、友好的關系,即使我們設計的人物本來就是好朋友,是上下級的關系,也要讓他們吵起來,沖突起來,矛盾起來。有了矛盾故事就好看了,就有了為解決矛盾而采取的行動,有了行動,故事就推進。一團和氣、穩(wěn)穩(wěn)當當不會有好的故事聽。
設itA物的命運同樣不能太順遂美滿,讓人物的命運充滿了驚險、危難與挫折。有了障礙為了克服它就要有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引來一個反動作,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動作與反動作推進故事的發(fā)展與情節(jié)的展開。如果總是一帆風順,就不會產(chǎn)生一個曲折有趣的結(jié)構(gòu),也就不能達到敘述成功故事的結(jié)果。一定要寫人物的“倒霉”和挫折、失敗。
當人物倒霉的時候,就是敘事者幸災樂禍的時候。如果,人物不倒霉,沒出問題,那么,敘事者就會倒霉出事。這是一條鐵律。
反摳逆行
一些有經(jīng)驗的創(chuàng)作者在消化一個創(chuàng)作素材時,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從頭設計自己的故事,而是從結(jié)局處設計。也就是先給人物一個結(jié)局,而后順著結(jié)局向前推情節(jié)。這就是“倒推”的原則,也有人叫“反摳”的原則。
心里裝著想好的那個結(jié)尾,一步步地向前推。假如有這樣的結(jié)尾那么應當有什么樣的原因?要是有這樣的原因,應當有什么樣的條件?要是具有如此的條件,應當有什么樣的背景?等等,一步步地推導,這讓故事的結(jié)構(gòu)嚴密而緊湊。
“反著寫”反著設計是敘事文學結(jié)構(gòu)設計的一種技巧。有什么樣的結(jié)尾就會有什么樣的開頭,開頭的鋪墊就是為了結(jié)尾的效果。有了結(jié)尾的目標就知道該設計什么樣的中段、什么樣的開端,沿著結(jié)尾向前捋就能找到一個好的開端。這個過程就是倒摳的方法。
如果我們知道莫泊?!缎U子大媽》里的那個結(jié)尾:蠻子大媽平靜地把本來沒有惡感的四個普魯士士兵燒死,那么我們就會向前推出一個反向的動作,他們的和諧關系。普法戰(zhàn)爭,法國人失敗了。蠻子大媽的兒子參加了法國軍隊在前線跟普魯士作戰(zhàn),而家鄉(xiāng)卻被普魯士占領了。家里來了四個普魯士士兵住宿,蠻子大媽待他們很好,他們也對大媽很好。但當?shù)弥獌鹤訝奚南r,蠻子大媽卻選擇了把普魯士士兵殺死。善惡分明,這也是人性。
當明確了一個鮮明的結(jié)尾的時候,我們的手就會“狠”起來。會不由自主地對人物關系采取強大的反差敘事策略,反差越大,那個已經(jīng)清晰的結(jié)尾就越會顯得恢宏而氣度不凡。而當我們“信馬由韁”地“寫著看”的時候,就很難把悲劇性的結(jié)尾推向極致。
懸念意外
在結(jié)構(gòu)設置中,懸念和意外的設置有時會使作品神奇地發(fā)出璀璨的光芒。
懸念就是在結(jié)構(gòu)設置中那些引起讀者疑問、關注、期待等緊張心理的細節(jié)、場景或情節(jié)。馬克·吐溫的《運氣》中寫的那個笨蛋中將的運氣之好充滿了懸念與意外。被牧師所講述的關于這個被敘事者臨時稱作亞瑟·史科士比爵士的故事是這樣的,在牧師眼里這是一個超級笨蛋,卻運氣極好。牧師在伍爾維茨軍官學校擔任教官時就認識史科士比。史科士比參加第一次考試時,牧師就可憐這個什么也不知道、凈給出一些愚蠢答案的年輕人,因為他很友善、舉止文雅,所以就幫助他。因為如果再考一次他還失敗的話,他將會被開除了。于是,牧師反復地讓他學習即將考試的內(nèi)容。結(jié)果,考試竟然出色地通過了,并得到了很高的贊賞。牧師怕他最終毀在數(shù)學上,就繼續(xù)給他補習數(shù)學,結(jié)果他同樣運氣奇佳,最終得了一等獎,并且得到了最高獎勵。后來居然被部隊任命為指揮官,雖然,史科士比的愚蠢決定一個接著一個,卻陰差陽錯取得了勝利,被晉級授爵,成了大英雄。
這篇小說處處給人以懸念與意外,每個事件幾乎都朝著常識的相反方向發(fā)展。他本來會被開除的,卻意外地得到了最高獎賞;他本來會送命的,結(jié)果俄軍被他的瘋狂舉動嚇跑了。他本來是個笨蛋,結(jié)果他卻不斷地被晉級授銜,最后還成了爵士加中將,一個意外接著一個意外。結(jié)構(gòu)的精巧使敘述達到了最佳的反諷效果。
如果在設計故事時心里總是裝著這意外和懸念兩件寶貝,結(jié)構(gòu)就會精巧而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