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強
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的傳統(tǒng)工藝極為復(fù)雜,且制作周期較長,如若對其操作技術(shù)的把握程度不夠熟練到位,是很難駕馭這門技藝的。由于古代傳統(tǒng)工藝制作出的金銀器十分精湛,歷來為社會大眾所稱贊,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
中國古代金銀器的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采用鏨、刻、包鑲、花絲、累絲、掐絲、填絲、炸珠等多種技法,全手工完成,其中一些制作工藝只有皇室的技師才會熟練使用。那時,工匠們時刻都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稍不精心,就有可能人頭搬家;制作一件金銀器,往往不惜成本,所以做出來的物件兒,無不成為精品!這就不難解釋,在科技水平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金銀器的工藝水平反倒不如兩三百年前,甚至七八百年前的先人呢。
進入當代社會,由于機器生產(chǎn)的沖擊和審美多元化,加之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工藝品好奇心的減弱,以致急功近利,金銀器粗制濫造,質(zhì)量驟降,收藏價值下降,國內(nèi)消費者對金銀器的需求也趨于平靜,使得金銀器制作工匠越來越少,幾近失傳。時下,也有一些民間小廠在努力恢復(fù)以手鏨、花絲等古法技藝制作金銀器。但由于傳統(tǒng)金銀器制作技術(shù)的熟練掌握難度相當大,制作工藝復(fù)雜,生產(chǎn)周期長,直接導(dǎo)致成本大幅上升,賠錢的生意沒有人愿意做,所以制作出的金銀器實難與古代皇家的金銀器在精美度上一拼高下。
這種純手工技法制作的金銀器在某種程度上承載著我們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慕之情,以及對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深深眷戀。作為炎黃子孫,將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星火相傳,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的傳承,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是器物造型,二是紋飾。在造型方面,應(yīng)把握住器物在各個時代的總體特征,如商至漢早期金銀制品只有金片飾金葉、臂釧、面罩及金笄等,此期無器皿,而造杯、碗、盤、壺是在唐代開始出現(xiàn)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只為某個時代所特有的造型或品種,如宋代的蕉葉形碗、遼代的雞冠壺等。同時要了解各種造型出現(xiàn)至消失的時間,即器物存在的時空范圍。比如圓盤,在唐、宋、元時期都比較常見,但桃形和雙桃形的盒器則僅見于唐代,而八曲長杯主要流行于魏晉時期至唐,以后則很少見。
二是器物紋飾,要把握三點:第一,各時代或地區(qū)所特有的某種紋飾,如摩竭紋只見于唐代與遼代,其他時代均不見;第二,同一紋飾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特點,如唐代的龍,一般以單個出現(xiàn),為三爪形象,較為樸實,而明代的龍多成對出現(xiàn),為山龍趕珠,極富神異兇悍的神采。又如唐代的鳳,有的像長尾鳥,有的像孔雀,與飛禽懸殊不大,明代的鳳則身體卷曲,形象兇狠;第三,參考同時期其他材質(zhì)器物上的紋飾,由于受特定時代風格的氛圍限制,在紋飾上往往表現(xiàn)出相似或相同的特點,如戰(zhàn)國時期的金盞,其上的蟠螭紋、云雷紋大量出現(xiàn)在同時期的青銅器及漆器上。
把握住器物的造型和紋飾特征后,接下來還得要耐住性子,一錘一錘地敲打,—下—下地打磨,一點一點地雕刻,急不得,躁不得,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金銀器。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制作傳統(tǒng)金銀器的主要工藝。
范鑄
把銀加熱至961.93℃,融化成銀液,(金要加熱至1064℃融化成金液)然后澆人預(yù)先準備好的方形模范內(nèi),冷卻后即成銀板(金板)。這是金銀器加工的第一步,工匠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xùn),掌握要領(lǐng),才能制作出光滑平整的銀塊(金板),最終才能加工成精美的金銀器物。
捶揲
捶揲,又稱為槌揲、大作,古代金銀器工傳統(tǒng)工藝之一。是利用金、銀極富延展性的特點,將金銀錠材料捶打成各種器形和紋飾。其技術(shù)可以冷鍛,也可以經(jīng)過熱處理,供進一步加工使用。一般來說,凡是隱起的器物和紋飾圖案,都是經(jīng)過捶揲制成的。
打磨
打磨是將初步捶揲、鑄造成型的比較粗糙的金銀器表面,根據(jù)不同器物的不同要求,用砂紙、磨盤、刀具等工具將金銀器物里外打磨光滑。
汲鏤
汲鏤,也叫鐫刻、鏨刻、雕鏤等,即指雕刻紋樣,是在器物成型之后的進一步加工技術(shù),多施用于花紋。鏤空,又稱透雕,是鏨掉設(shè)計中不需要的部分,形成透空的紋樣。鏨花,古代金工傳統(tǒng)工藝之一,系用各種大小、紋理不同的鏨子,用小錘敲擊鏨具,使金屬表面留下鏨痕,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達到裝飾器物的目的。這種工藝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它使單一的金屬表面產(chǎn)生多層次的、變幻的立體效果,此工藝始于始春秋晚期,盛行于戰(zhàn)國,此后歷朝各代均沿用。
花絲
花絲是把金銀拉成細絲,在依次用堆、壘、編、織等技法,或編成辮骨或網(wǎng)狀焊于飾物之上,包括掐絲、拔絲、累絲、填絲。掐絲是將捶打成極薄的金銀片,剪成細條,慢慢扭搓成絲,可以單股,也可以多股。拔絲,是通過拔絲板的錐形細孔,將金銀擠壓而入,從下面的小孔將絲抽出。累絲,又名“花作”,是金屬細工中最精巧的工藝,是用細如發(fā)絲的金絲、銀絲,依圖用盤曲、累積,焊接成各式圖案。填絲,也稱“平填”,是在用寬扁絲掐成的紋樣里,填入細花絲。
鎏金
鎏金,古代金工傳統(tǒng)工藝之一。漢代稱為涂金、黃涂,唐代稱為“會花”、“鍍金”、“金鍍”,是將純金和汞按一定比例(通常1:7)混合成金汞,俗稱金泥,涂抹在器物上,然后在火上烘烤,汞遇熱蒸發(fā),金留存于器物表面。
鉚接
鉚接是將接件和主體間鑿出小孔,用穿釘釘牢,是器物提梁常用的手法。
焊接
焊接是金銀器成型組合及裝飾所用工藝之一,是在金銀器和金銀裝飾部件之間的接觸點上鋪上焊藥,加熱至焊藥融化即焊接成功。焊接工藝主要是要求工匠掌握好火候、掌握焊藥的用量,做到焊接牢固,焊接細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