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明
(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鐵中)
摘 要:作為復雜人生的反映和參照,小說歷來被認為是內容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意蘊最深的文學載體。小說不是單純的情景再現(xiàn),而是要通過再現(xiàn)這種方式去表現(xiàn)。小說的成熟不僅表現(xiàn)在對人類經驗的多維而自由的表達,還在于對小說文本的制作上。這些都表明,小說的教學重點在“怎么去表現(xiàn)”。
關鍵詞:形象;教學;人物
小說教學就是要從典型的人物形象上,讓學生洞悉復雜的人生,與自己的生活碰撞,增加豐富的人生體驗。在鑒賞如何塑造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藝術的審美感受力。所以從這種理念出發(fā),小說鑒賞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人物形象和典型環(huán)境的對立中,掌握人物形象的個性化特征
斯托夫人說“不幸福來自于和周圍環(huán)境的差距”,所以,人物形象總是會和周圍環(huán)境有些沖突,甚至完全對立。
祥林嫂死在祝福里,丈夫賀老六死在春天里,他的孩子阿毛死在春天里,她本人也是在春天里被逼改嫁的。春天本是一個象征希望的季節(jié),而祥林嫂的命運總是和春天對立,命運與環(huán)境的對立,讓我們在這個沒有春天的女人身上感受到悲劇的力量。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她的小草精神,一次一次遭受不幸,但又一次次倔強地希望。《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別里科夫生活在19世紀末的沙皇俄國,那時的俄國在進步的知識分子和貴族中間,要求自由民主,改變專制秩序的呼聲日趨強烈,變革浪潮洶涌。但別里科夫總是說“千萬可別鬧出什么亂子”,看到華連卡姐弟騎自行車就說“中學教員和女人都能騎自行車,這成何體統(tǒng)?”別里科夫的言行和社會、周圍環(huán)境的對立,讓我們看到他的保守和反動。
二、辯證地處理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的關系
現(xiàn)實主義情節(jié)小說的作者較為注重情節(jié)的完整性,依托情節(jié)來刻畫人物形象。高爾基在《論文學》中說:“文學的第三個要素是情節(jié),情節(jié)是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情節(jié)之間有其內在邏輯,作者又據(jù)此而設置懸念、打下伏筆,使小說能在尺幅之間頓生波瀾。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寫到林沖從李小二嘴里知道陸虞侯和福安要在滄州謀害他性命時,說“那潑賊也敢來這里害我!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并“先去街上買了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但林沖“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林沖隱忍、剛烈的性格促使其放出狠話,買刀殺人。林沖告別李小二,徑自去了草料場,也正是他隨遇而安、隱忍的性格促成了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展。最后林沖殺了仇人,落草梁山,也是因為其潛在的英雄性格促成,在動態(tài)中展現(xiàn)了一個性格復雜、鮮明的林沖。
三、分析人物的言行矛盾,解讀復雜的內心
劉再復先生認為人的性格是二重性組合的,并有單一型、內向型、層遞型和對立型幾種主要模式。不論是藝術形象還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性格,都是二重組合、充滿矛盾的。內心的豐富使得藝術形象的言和行不總是一致的,作家在作品中總要表現(xiàn)對客觀制約的不滿,總會在自己心愛的人物形象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有了這種創(chuàng)作動機和創(chuàng)作心理,作者筆下的形象就永遠是矛盾的組合體。基于此,我們在語文課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細微的矛盾中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把握了此規(guī)律,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邊城》里,儺送邀請翠翠去看賽龍舟,祖父臨時不想去,于是就說:“翠翠,我不去,你同小狗去好不好?”“要不去,我也不想去!”“我去呢?”“我本來也不想去,但我愿意陪你去?!碑攲W到此處時,很多學生對翠翠的評價是虛偽。翠翠的言行多么矛盾,但正因為這個矛盾,仔細揣摩,你才會發(fā)現(xiàn)一個多情而矜持靦腆的形象躍然紙上。把握這一創(chuàng)作規(guī)律,學生自然不會膚淺地認為翠翠虛偽了。
四、在復雜的人物關系中,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小說中的人物自然而然地和他周圍的各色人發(fā)生著多種關系,這一特定關系又會影響人物的性格、命運。所以,理清復雜的人物關系,對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命運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路徑。
《邊城》里翠翠的性格就是在她和爺爺、天保兩兄弟、過往的客人的關系中塑造出來的。在和爺爺相依為命關系里表現(xiàn)了她的聰明乖巧;在和天保兩兄弟的情愛關系中表現(xiàn)了其對愛情的懵懂;在和過往的客人的關系中表現(xiàn)出她的淳樸和內心的躁動?!读主煊襁M賈府》里寶玉和黛玉的性格,是在他們和“三春”、王熙鳳、王夫人、賈母等一干人的復雜關系里得以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正是因為這種復雜性,使得人物性格得到全面發(fā)展,人物就成為“圓形的人”,當理解了這種特性,學生才會在自己的作文里從多方面和自己筆下的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同時也就自然地發(fā)展了他們的生命體驗。
綜上所述,小說的人物形象具有復雜性,人物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鑒賞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要在對立統(tǒng)一中動態(tài)地分析,才能知道作者表現(xiàn)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表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1]陳琦.小說教學的理論探索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楊劉送.中學語文小說情境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9.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