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彩虹
【中圖分類號】R9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在產婦順產分娩中,利用會陰切開術能讓產婦的陰道口擴大,讓產婦順產分娩速度加快,屬于一種助產手術,能有效防止產婦因用力較大而引起的復雜裂傷。在現代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會陰切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術后患者可能發(fā)生切口感染,利用抗生素來對手術感染進行預防也開始被更多人接受[1]。針對順產分娩并行會陰切開縫合術的產婦,產后是不是應該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來對感染進行預防卻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主要探討了順產分娩預防應用抗生素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順產分娩并行會陰切開縫合術的初產婦100例,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7.7±5.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0.7)周。排除分娩前已合并感染的產婦、妊娠合并全身性疾病產婦、產后出血產婦、軟產道嚴重撕裂傷產婦、需要進行產后清宮的產婦。將全部產婦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娩前給予血常規(guī)檢查和白帶常規(guī)檢查,排除陰道炎產婦及其他感染產婦。實驗組產婦在順產分娩后不預防應用抗生素;對照組產婦在順產分娩后預防應用抗生素,首選抗生素為頭孢類抗生素,如果產婦對頭孢類抗生素過敏則應給予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口服,時間為2天。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如果會陰切口紅腫、裂開、硬結、存在滲液則表示為會陰傷口愈合不良。②產褥感染:患者臨床表現為會陰部疼痛、發(fā)熱、敗血癥、膿毒血癥、血栓性靜脈炎、子宮和下腹部壓痛、陰道存在大量膿性分泌物而且伴有臭味等。③產后住院天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產婦均沒有發(fā)生產褥感染和會陰傷口愈合不良。對照組產婦的住院時間為(2.53±0.48)天,實驗組產婦的住院時間為(2.66±0.53)天,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產婦分娩的第二產程中給予會陰切開術能有效防止盆底組織和會陰嚴重損傷,讓盆底阻力減少,讓分娩速度加快。如果能對切開時機進行有效把握,并嚴格執(zhí)行相關的操作標準,則能讓剖宮產率降低,讓產婦自然分娩,讓母嬰并發(fā)癥降低。陰道內中的寄殖菌群較多,會陰切開縫合術的手術部位和肛門近鄰,手術時可能對手術野造成污染,所以會陰切口屬于清潔-污染傷口,也就是II類切口[2]。針對清潔-污染手術常規(guī)下應給予抗生素來對感染進行預防。
本研究中,實驗組產婦在順產分娩后不預防應用抗生素;對照組產婦在順產分娩后預防應用抗生素,結果兩組產婦均沒有發(fā)生產褥感染和會陰傷口愈合不良,在住院天數方面兩組產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行會陰切開縫合術的產婦在術后預防應用抗生素,并不會降低產褥感染風險和會陰切口愈合不良風險,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產婦的免疫功能從妊娠期的抑制轉變成產后的過渡性增加,另外會陰部具有豐富的血液循壞,抗感染能力和愈合能力比較強。如果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會導致一系列的嚴重不良反應,同時也會產生耐藥菌株。順產分娩產婦給予常規(guī)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會引起菌群失調、出現耐藥菌株等不良后果[3]。如果采用抗生素治療哺乳期產婦,藥物則會自乳汁分泌,進而對嬰兒造成潛在影響,發(fā)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哺乳期產婦如果給予抗生素治療,則會停止哺乳。所以順產分娩的產婦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能讓抗生素的使用率降低,讓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耐藥菌株的產生降低,同時讓產婦能早期哺乳,保證母嬰健康。
總之,順產并行會陰切開縫合術的產婦,分娩前如果產婦沒有合并全身性疾病、感染和分娩并發(fā)癥,產后可以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參考文獻
[1]楊艷梅.抗生素在自然分娩會陰側切術中預防應用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09:34-35.
[2]吳葉歡,關倩雅,林青梅.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會陰側切術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9:188-189.
[3]韓娜.抗生素在正常分娩會陰側切術中預防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0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