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嵐
父母為何總被忽悠
鄰居小李,常跟我嘮叨他的父母。
“老爺子上個月又被一個賣保健品的忽悠了,花了3萬多塊錢買了一張所謂的養(yǎng)生床,不僅沒作用,放在家里還占地方。真是怎么勸都勸不住?!?/p>
印象中,這已經(jīng)不是小李第一次在我面前嘮叨他的父母。小李說,他工作忙、孩子小,所以很少有時候能回去看父母。結(jié)果他的父母就被賣保健品的盯上了,三天兩頭到家里去推銷各種“神奇的用品”,家里已經(jīng)堆得快要插不下腳了。
小李是個工作責任心極強的人,加上他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guān)系,事業(yè)發(fā)展順風順水。他的妻子是附近一所小學的教師,非常講究生活質(zhì)量,只要有空閑時間就去全世界各地到處旅游。
小李是獨生子,他的父母離他所在的城市有300多公里路程?,F(xiàn)在路況都比較好了,小李說,他開車回父母家,單程要4個多小時。“但是,我平時實在是太忙了,每年只有春節(jié)時才有可能回去看看父母。”小李說。
小李的父母退休多年,平時也不怎么外出。老兩口通常出門最遠的距離,就是從家里到菜市場。可是,兩個耄耋老人,又能吃下多少呢?所以,兩個老人基本上買一次菜,夠吃上一個星期。
我問過小李:“你父母平時是靠什么打發(fā)空閑時光?”每每說到這里,小李就會很生氣,說:“還能靠什么,靠買保健品唄!”
聽小李說,他父母家最近這四五年已經(jīng)成了保健品倉庫,“幾千元的太空枕頭、宇宙凈化器,數(shù)萬元的各種理療床、神奇襪子,我父母家都有。每次都是買得痛快,買完了往那兒一堆,基本上連包裝都不拆。我是越來越搞不明白,他們真是老糊涂了,那么容易就被賣保健品的忽悠了,讓買什么買什么!”
有一天,當小李再次在我面前抱怨他的父母時,我告訴小李:“我知道你父母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那些賣保健品的,隔三差五就會上門去給你父母量血壓、測血糖,噓寒問暖。春天花開了,他們會帶著你的父母去附近的公園走走;秋天葉落了,他們會提醒你的父母加衣保暖、保重身體。他們做了子女沒有做到的事,所以他們收獲了比子女還多的信任?!?/p>
每一個被忽悠的父母背后,都有一個(甚至是幾個)忽視父母的兒女。他們愿意飛行十幾個小時,去看彼岸的花草、動物,卻不愿意分一點時間給自己的父母。他們總覺得自己時間太少、事情太多,卻忘了年邁的父母其實眼里只有一件事,就是盼著兒女能經(jīng)?;貋砼闼麄冋f說話,聊聊天。哪怕什么都不說,只要你能經(jīng)常回家看看,做父母的心里也會非常滿足。
這個,在某些人的眼里,很難。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半年前,文友老于的一篇回憶母親的萬字長文,在朋友圈傳播很廣,不少人讀之落淚。
老于祖籍山東,靠著父母四處借債讀完了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皇城根下。再往后,他忙著成家、立業(yè)、升官、掙錢,一直就沒有閑下來過。而他遠在山東的父母,據(jù)說五六年才能見到兒子一面。
聽老于說,他之所以五六年才回一次老家,實在是因為手里的事情太多,每一樣都放不下。參加工作的最初幾年,他需要表現(xiàn),過年過節(jié)都是主動要求在單位加班;有了孩子,他夜里總是睡不好,逢到節(jié)假日基本都是補覺了;再后來,他走上了領(lǐng)導崗位,出差、出國、應(yīng)酬成了家常便飯,哪里還有太多自由支配的時間。
有時候,老于的父母實在太想兒子、想孫子了,就自己坐著火車到北京去看他。即使那樣,老于也沒陪父母吃過幾頓飯,“好多活動都是人家提前安排好的,我不能臨時爽約啊?!?/p>
去年底,老于的父母在三個月內(nèi)先后離世。老于帶著妻兒趕回山東,卻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呼喚,也看不到父親的微笑了。
回北京后,老于在博客上寫下萬字長文,回憶父母在世時的溫馨場景。
“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我發(fā)高燒,不得不去醫(yī)院打點滴。那天晚上,父親把我一路從醫(yī)院背回了家,他的后背衣服都是濕的,我知道那是汗水……
“母親患了胃癌三年,卻一直瞞著我,說怕影響我的工作。去世前半年,母親戴著老花鏡,給我和妻兒做了整整30雙布拖鞋,有單的、有棉的,還繡了不同的圖案,說是自家做的穿著舒服……
“母親識字不多,也不會寫日記,但她卻喜歡在日歷上畫圈圈。直到母親去世后我發(fā)才現(xiàn),每年我的生日,母親都會在日歷上畫幾個雞蛋,她是想給我煮雞蛋吃啊……”
趁一切還來得及
央視主持人撒貝寧曾經(jīng)在一次節(jié)目中,含淚講述了自己的一件遺憾事。
撒貝寧的母親2014年因病去世,此前他與父母一直聚少離多。有一天,撒貝寧再次想起天堂里的母親,便下意識地翻看自己的手機,想看看里面有沒有母親的照片,以及其他一些關(guān)于母親的記憶。直到這時,撒貝寧才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三天兩頭與朋友們微信聊天、發(fā)語音、傳照片,微信里卻沒有與母親的語音聊天記錄,一條都沒有,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那也是母親的聲音啊。遺憾的是,沒有!
那天,撒貝寧在節(jié)目中哽咽著說:“我的手機里存了那么多人的聊天記錄,卻沒有一條是與母親的。如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我才知道,我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了!”
其實,有類似錐心之痛的,又何止撒貝寧。
作家老舍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母親沒有穿過一件好衣服,沒有吃過一頓好飯?!?/p>
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也曾這樣寫過他的母親:“工作以后,我拿了第一個月的工資,去給母親買了一瓶罐頭。當我把罐頭喂給病床上的母親時,她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
是啊,老于回憶母親的萬字長文,無論文字再美、傳播再廣、感動了多少人,都換不來與父母再聚一次的機會。
主持人撒貝寧無論事業(yè)取得多高的成就、換的手機多么高檔,也無法再次聽得到母親的呼喚。
這一生,要忙的事情很多,能夠與父母相伴的日子卻會越來越少。
如果說,人生不是用來遺憾的,那么,父母也不應(yīng)是用來虧欠的。
趁現(xiàn)在還來得及,好好珍惜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