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早使用“革命”一詞的是孫中山。1894年11月,以孫中山為首的數(shù)十位華僑聚集美國檀香山,為實現(xiàn)“改良祖國,振興中華”的理想創(chuàng)立了“興中會”,決定在廣州發(fā)動“革命”——即舉行起義。孫中山認為,使用“革命”一詞比用“起事”“暴動”更合適也更有意義。從此,“革命”一詞便成了一個極其醒目的政治術(shù)語,被人們接受并廣泛使用。與此同時,“革命者”“革命黨”“革命黨人”相繼流行開來。當時,孫中山還對“革命”一詞的出處作了詮釋:“‘革命兩字出于《易經(jīng)》‘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意義甚佳,吾黨以后即稱‘革命黨可也。”《周易正義》解釋說:“革者,改變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曰革也?!边@種變革的觀點,表現(xiàn)在社會層面就是改制革新。原來,古人早就將改朝稱為“革命”了。
【文稿】李 莉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