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年輕的時候是芥菜,諢名又叫撇辣,經過千錘百煉的腌制才成這個樣子。殺了青,去了澀,換來悠遠的滋味,這就是腌漬的美妙。
天一熱,上海人家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上一碗榨菜肉絲。這不記在當天的小菜數目里,但一日三頓,頓頓少不了。
榨菜肉絲,全稱應該是榨菜炒肉絲。榨菜,不好用包頭里袋裝的那種,什么烏江、阿高師傅,統(tǒng)統(tǒng)不靈。這種真空包裝技術是能殺死細菌,防腐防蟲,但也能殺掉一切鮮味,把所有的東西都弄成一個味道。我管這種叫做罐頭味,記得小時候吃過一種扣肉罐頭,就是最典型的罐頭味。仔細品品,所有的包裝食品都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兒,一種放上一千年都走不掉的味道。至于美食賞鑒文字里常提到的斜橋榨菜我也不喜歡,甜津津的,不爽氣。反正吃食這東西沒有什么特別標準,也不用上綱上線,愛與不愛全憑個人,勉強也是沒什么意思的。這世間已有太多不得不勉強為之的事情,要是吃喝上再加一記,實在太作孽。放過榨菜吧,也算放過自己。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用來炒肉絲的榨菜么,我最喜歡醬菜店里賣的,那種一整個的,外面裹著辣椒粉,看著黏黏噠噠,賣相極其普通。榨菜年輕的時候是芥菜,諢名又叫撇辣,經過千錘百煉的腌制才成這個樣子。殺了青,去了澀,換來悠遠的滋味,這就是腌漬的美妙。榨菜頭買回來后要洗干凈,去掉皮和筋,切成片,再切成絲,大小粗細勻稱的絲。至于肉絲,腰肢要和榨菜般配,這樣吃起來口感才好,否則誰搶了風頭都不靈。肉絲不需要用生粉、蛋清上漿,更拒絕嫩肉粉這種魔幻材料,用油煸炒就好,哪怕老一些都不要緊。同樣的食材因為搭配不同,需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來,用它來襯托榨菜的脆、鮮,否則太嫩了反而失去口感。至于說是不是需要放一點點糖提鮮,或是切一個干辣椒進去調調顏色,這就隨你了。要是我,就什么都不放,榨菜夠鮮也夠咸,味道足矣。
這種小菜一炒就是一大碗,好吃上兩天。有了它,早上么可以過過泡飯或是白粥;中午么可以下一碗面,榨菜肉絲面,配只荷包蛋也是蠻不錯的。晚飯那是該怎么燒還是怎么燒??梢彩瞧婀至耍还苁浅噪u、鴨,還是吃魚、肉,只要想到有榨菜肉絲,筷子就會時不時地揀上幾根,嘗嘗味道。
要是晚間忙沒空燒湯的話也不要緊。燒鍋滾水,挑幾筷子炒好的榨菜肉絲下去,再放點紫菜,敲一個蛋,就是榨菜肉絲蛋花湯,五分鐘就好上桌,味道照樣鮮美。大熱天的,葷湯油膩吃不下,有它在喝上兩碗絕對開胃。家常的味道,就是能讓人放松地吃喝,不用品也不用琢磨,吃多吃少那是舌頭和胃說了算,不關心思什么事情。因為心思是會千回百轉,轉出片天地來的,哪有腸胃來得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