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伊娜
摘 要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開展是新時期下對于資助工作的必然要求,現(xiàn)存的資助工作存在資助對象需求識別不精準、資助模式過于單一等問題,以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平等、尊重、促進優(yōu)勢發(fā)展為理念的個案、小組及社區(qū)工作對于現(xiàn)存的資助工作困境有著較好的完善作用。
關鍵詞 精準資助 社會工作 貧困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82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subsidy work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xisting subsidy work has the problems of poor recognition of the object's needs, too single funding model and so on. In the case of social work "helping others", equality, respec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ority, the work of the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existing dilemma.
Key words Financial Aid Work of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social work; poor students
高校資助工作是保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每個高校貧困生背后都有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困難家庭,貧困生的成長成才是其家庭脫離貧困的希望之所在,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開展正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有效途徑。“十二五”期間,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宗旨、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為目標的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機制已基本形成。但離新時期要求的精準資助還有一定距離,在高校中的精準資助工作是指針對貧困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差別化的資助形式,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資助的效能的學生資助工作方式。社會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助人活動的學科,對案主提供物質幫扶和心靈支持,聚焦案主,對案主進行“賦權”,幫助其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挖掘自身的潛能,促使其通過自己努力達到問題的解決。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與貧困生資助工作具有很強的親和性,引入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對于突破當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的精準開展中的困境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1 精準資助工作開展的困境
1.1 對象需求識別不夠精準
精準的識別是精準資助工作開展的基礎,現(xiàn)有的以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勤(勤工助學)、助(國家助學金)、貸(國家校園地、生源地助學貸款)、補(臨時性困難補助)為一體的資助系統(tǒng)對于貧困生的識別是以家庭經(jīng)濟收入、家庭人口數(shù)、家庭中勞動力的個數(shù)、是否受到自熱災害等方面進行測評開展的。目前,對于如何精準地識別出貧困生已有較多的研究和成果,很多已經(jīng)成型的量化的指標可以幫助高校在對貧困生家庭經(jīng)濟情況的分析上做出較為正確的評判。但貧困生的需求卻不僅僅是經(jīng)濟方面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生理需求雖然是貧困生在大學期間的主要需求但也是最低等級的需求,在滿足的經(jīng)濟方面的需求后,人際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是目前高校貧困生值得特別關注的方面,馮宗俠在北理工中抽取5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不同大學生群體人際交往狀況,結果顯示:貧困生的人際交往水平要低于其他人。許振興通過研究得出:貧困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常表現(xiàn)出人際信任危機。因為教育資源的有限,貧困生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在之前的學習生活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在大學期間的集體活動中也容易處于弱勢地位,容易引發(fā)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而等到貧困生在畢業(yè)就業(yè)時,容易出現(xiàn)除了學習成績較好以外沒有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從而出現(xiàn)就業(yè)困難的情況。
1.2 資助方式過于單一
現(xiàn)有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方式主要是獎、勤、助、貸、補,其共性是資金支持,包括有償和無償兩種。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理念和操作的差異容易觸及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身上的隱痛,導致資助工作不能精準開展。比如有的高校為了能夠證助學金得以公正公平的使用,在貧困認定工作中開展“比窮”的方式,對資助名單和金額進行全校性的公示等行為,這行資助形式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合理發(fā)放助學資金,但對貧困生的“隱私”和“自尊”是一種傷害,容易造成貧困生因為“怕丟人”而拒絕申請資助的情況。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資助主體作為施助者,貧困生作為受助者,兩者之間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被動的不平等關系,在資助對象的選擇和資助等級的確定過程中往往缺乏貧困生的主體參與,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實際需求,從而造成資助形式?jīng)]有真正地讓學生易于并樂于接受。
2 基于社會工作視角開展精準資助工作
2.1 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
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價值觀是其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的一個重要標志,其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社會工作不僅強調“助人”,還強調通過“助人”而達到“自助”。
樹立平等待人的理念,平等和尊重是社會工作助人的前提,也是精準資助開展的前提?,F(xiàn)有的資助主體是由學生資助部門及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是施助者也是思政教育者,一定要樹立平等待人的理念,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開展資助工作,把資助做到學生的心里去,使學生因為受到幫助而感激、因受到尊重而積極樂觀。
樹立“助人自助”的理念,鼓勵貧困生自立自強,挖掘自身潛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提高“對抗”貧困的能力。自助能力是貧困生改善個人經(jīng)濟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及綜合素質提高的綜合能力。只有自助能力的增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社會工作與現(xiàn)存的資助方式相比的突出優(yōu)勢。在精準資助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的方法,通過和貧困生建立互動關系,幫助其發(fā)現(xiàn)自身在發(fā)展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增強貧困生的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組織策劃、抗壓耐壓、專業(yè)課程等方面的能力,是針對其高層次需求的一種滿足,也為其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積累資本。同時,針對陷入人際交往障礙、心理危機等困境的貧困生,可開展具體的輔導或訓練計劃。
注重優(yōu)勢視角,社會工作者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自身的潛能,其任務就是幫助人們挖掘自身潛能,對貧困生“賦權”,最大限度釋放出個人能力,并進行肯定并通過個人專長的優(yōu)化帶動自身全面發(fā)展,讓貧困大學生充分認識并接納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重塑自我。幫助貧困學生正確看待資助,用感恩的心來對待外界給他們的關愛,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既不要因為貧困而一蹶不振;同時也不要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要產生依賴資助的心理,放棄努力。
2.2 借鑒社會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聚焦案主的工作模式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貧困生身上問題,據(jù)社會工作方法的類型,分別探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qū)工作在精準資助工作中的運用。
個案工作,通過個案工作方法與學生一對一的專業(yè)關系,針對貧困生的行為和心理問題,為學生個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其解決心理障礙,矯正行為偏差,提高學習和生活的能力。運用個案工作方法對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跟蹤輔導有利于保障案主的絕對隱私,減輕其因家庭經(jīng)濟狀況而產生的經(jīng)濟、心理方面的壓力,促進資助工作更好地完成個案工作包括5個步驟:(1)建立專業(yè)關系;(2)收集資料并做初步評估;(3)與案主一起制定目標和計劃,計劃內容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完善;(4)提供服務與治療,促使其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模式得到改善,促進其健全人格的發(fā)展;五、結案和評估。在整個工作中需要有理論的支撐和指導,堅持個別化原則并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與技巧。
小組工作,將情況相似的貧困學生組成小組群,由專業(yè)人士帶領其進行小組活動,類似的成長經(jīng)歷會讓貧困生在進入小組時產生共鳴、宣泄情感,通過相互影響實現(xiàn)彼此共同的發(fā)展,從而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小組工作在貧困生的人際關系、認知和行為的改善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同時,小組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問題,可根據(jù)貧困生群體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有目的地設計各種成長性小組。例如,為了增強貧困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小組,通過小組活動的開展,讓他們認識自身能力,提升求職動力,明確努力方向并為之奮斗。另外,為了讓貧困生增強感恩意識,學會熱愛和珍惜大學生活,可以開展“你好,生活”小組,在活動中,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環(huán)境中,從而讓貧困生體會到自己生活的美好,學會感恩周圍提供支持及幫助的人和物。在小組工作中,貧困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和組員的交流和分享及在小組搭建的平臺上自我展示,得到其他組員的認同、支持和鼓勵,建立自信,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
社區(qū)工作,主要通過整合高校貧困生所生活的社區(qū)內部和社會上的資源滿足貧困生的需求,為其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改善貧困生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開發(fā)其周圍的社會資源,把家人、老師、朋友等納入工作范圍,利用所在學校、社區(qū)、實踐單位、實習基地建立,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通過情感、工具、信息支持等方式提高社會支持效果,拓寬社會支持網(wǎng)絡,建立互為補充、相互支持、共同服務的貧困生社會支持網(wǎng)絡。
參考文獻
[1] 李輝.社會工作在貧困生資助中的角色需求與功能定位[J].廣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59-63.
[2] 夏辛萍.基于社會工作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創(chuàng)新[J].教育與職業(yè),2012:190-191.
[3] 李麗霞.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貧困生幫助模式的探索[J].社會工作:學術版,2011(2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