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麗 郝夢陽
摘 要 本文回顧了近年來有關國家自豪感的研究文獻,分析了國家自豪感的概念及性質,簡要介紹了國家自豪感的測量工具,并對國家自豪感的具體研究如國家自豪感的影響因素,國家自豪感水平對國民態(tài)度的影響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 國家自豪感 概念 測量 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80
A Review of National Pride
ZHU Yali, HAO Mengya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national pride,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national prid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easuring tool of national pride and national pride, for the specific study of factors such as the impact of national pride and national pride of national attitudes affect the level of review.
Key words national pride; concept; measure; related research
隨著社會認同理論的提出和不斷發(fā)展,心理學家越來越關注個體在群體中表現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例如群體認同、集體情緒、集體自尊等。國家認同是一種具體的社會認同,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其公民身份的自覺意識和感情依附(張瑩瑞,佐斌,2012)。當個體認同自己的國家時,個體會為國家象征物和國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這就是國家自豪感(national pride)。本文簡要介紹了國家自豪感的概念性質、測量及相關研究。
1 國家自豪感的概念及性質
研究國家自豪感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就是概念模糊。很少有研究者提出較為明確的國家自豪感的定義。近年來的研究(張瑩瑞,佐斌,2012;Leng, Kuo, Baysa-Pee, & Tay, 2014)大都使用了Smith和Kim(2006)提出的國家自豪感定義,即國家自豪感是公民對自己國家的積極情感,是國家認同的結果,它包括個體對自己國家的尊重和自豪,以及個體由于國家認同而產生的自豪和尊重。也就是說國家自豪感既包括“我尊重我的國家,以它為榮”,同時也包括“我為是它的公民而驕傲自豪”。
關于國家自豪感是否也有消極的一面,有研究者認為國家自豪感是個體對其國家的所有積極情緒的集合(Moaddel, Tessler, & Inglehart, 2008),而Viroli(1995)在其國家自豪感理論中則提出國家自豪感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他認為當個體產生國家自豪感的來源是對國家所獲成就的正面評價時,此時的國家自豪感是積極的;當個體的國家自豪感來自與其他國家的對比,認為本國比其他國家優(yōu)越,負面地評價別國和過分正面地評價本國,此時的國家自豪感則是消極的。這個觀點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支持(de Figueiredo & Elkins, 2003; Luksyt & Avery, 2010; Smith & Kim, 2006)。積極的國家自豪感源于“自我參照”,即個體只關注本國所獲得的成就,而消極的國家自豪感源于“外界參照”,是來自于與別國的競爭優(yōu)勢(de Figueiredo & Elkins, 2003)。
2 國家自豪感的測量
Smith和Kim(2006)的量表包括一般國家自豪感(The general national pride scale)和具體領域國家自豪感(The domain-specific national pride scale)兩個分量表。一般國家自豪感量表測量的是個體對自己國家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民族主義傾向。被試需要評定對每個項目的同意程度,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國家自豪感越強。具體領域國家自豪感量表測量的是個體對國家在10個具體領域里所獲成就的自豪程度。10個具體領域分別是民主政策、政治影響力、經濟成就、社會保障體系、科技成就、體育成就、文藝成就、軍事力量、歷史、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公平對待。量表采用四點計分,從4(非常自豪)到1(一點都不自豪)。編制者認為測量個體對國家在具體領域取得成就的態(tài)度,要比測量個體的一般國家自豪感更容易避免個體的民族主義、盲目愛國主義。
Cohen(2008)編制的調查問卷共有8個項目,從國家象征物(國旗、國歌)、國民身份、國家成就、內群體偏好等方面來測量以色列人的國家自豪感。該問卷 系數為0.802,信度較好。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被試需要評定對這8個項目的同意程度,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被試的國家自豪感越強烈。在一些研究中國家自豪感的測量十分簡單,僅僅采用一道項目或兩道項目。例如“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這一歐洲的權威民意調查機構通過“作為___人你感到非常自豪、一般自豪、不是很自豪、一點都不自豪”這一項目來測量被試的國家自豪感(Kavetsos,2012)。Luksyte和Avery(2010)根據“作為一名美國人,我感到很自豪”和“在我的自我認知中,美國人這一身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兩個項目來評估個體作為一名美國人而產生的國家自豪感,該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9,信度良好。
Liu,Lai,Yu和Chen(2014)編制的個體和集體自豪量表(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Pride Scale, ICPS)是從情緒的角度測量國家自豪感,關注的是在誘發(fā)國家自豪的情境下個體感受到的自豪情緒。該量表信效度良好,采用九級評分,從1(一點都不感到自豪)-9(感到極其自豪)。量表將自豪分為個體自豪和集體自豪兩個維度,根據因素分析的結果又將集體自豪劃分為關系自豪和國家自豪。測量國家自豪感的項目描述了幾個國家成就情境,被試需報告感受到的自豪情緒。分數越高,國家自豪感越強烈。
3 國家自豪感的有關研究
3.1 人口學因素對國家自豪感的影響
有很多調查都發(fā)現國家自豪感尤其是一般國家自豪感受性別、年齡、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家庭收入等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的影響。Smith和Kim(2006)分析了國際社會調查項目于1995/96和2003/04兩個時間段對一些國家(24個,1995/96;33個,2003/04)國家自豪感的調查數據,發(fā)現性別對國家自豪感的影響較小,國家自豪感性別差異顯著的國家只有10個,在這些國家中男性表達的國家自豪感更為強烈。Kavetsos(2012)選取了“歐洲晴雨表”自1982年至2003年期間對15個歐洲國家的國家自豪感的13次調查數據,結果并沒有發(fā)現性別對國家自豪感有影響。但是Liu, Lai, Yu和Chen(2014)在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的研究中發(fā)現,女生的國家自豪感水平顯著高于男生。
Smith和Kim(2006)的調查發(fā)現年齡對國家自豪感的影響非常顯著,年齡越大國家自豪感水平越高。Kavetsos(2012)卻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國家自豪感水平越來越低。張瑩瑞和佐斌(2012)的研究發(fā)現中國青少年的一般國家自豪感、具體領域國家自豪感從初中到高中都呈下降趨勢,而到了大學又開始回升;同時還發(fā)現中華民族認同、一般國家自豪感、具體領域國家自豪感和內群體偏好的發(fā)展趨勢存在一致性。Smith和Kim(2006)和Kavetsos(2012)都發(fā)現教育水平最低的被試反而國家自豪感水平最高。
3.2 國家自豪感的地區(qū)、國家差異
Smith和Kim(2006)1995/96和2003/04的兩次調查結果表明各個國家的國家自豪感情況有所差異。(1)曾經是殖民地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國家自豪感都普遍較高。(2)前東德地區(qū)的國家自豪感水平最低,西德地區(qū)的國家自豪感水平也很低,這是因為二戰(zhàn)給德國人民帶來的集體羞愧。Kaz€閚,Baumann和Kuhl(2005)在對德國民眾國家自豪感的研究中也發(fā)現德國民眾對國家自豪感這一價值觀的態(tài)度是負性的。(3)由于歐盟的成立,歐洲國家之間的界限削弱了,各國的國家自豪感普遍較低。(4)各國人民的國家自豪感水平基本穩(wěn)定,尤其是一般國家自豪感。
3.3 國家自豪感的水平影響國民的態(tài)度
Viroli(1995)在其國家自豪感理論中提出國家自豪感水平會影響個體對移民的態(tài)度,和低水平國家自豪感的個體相比,高水平國家自豪感的個體對待移民的態(tài)度往往是消極的。Smith和Kim(2006)認為個體的一般國家自豪感水平和在對全球化、移民的態(tài)度上具有負相關,個體的一般國家自豪感水平越高代表著個體對于國家的需求越強烈,就會越反對全球化和排斥移民。Luksyte和Avery(2010)研究發(fā)現只有在高水平國家自豪感的員工中,工作場所中員工的國籍差異才會促進員工在生活中對移民產生更積極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張瑩瑞,佐斌.青少年中華民族認同、國家自豪感與內群體偏好的關系.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86-88.
Cohen, J. (2008). What I watch and who I am: National pride and the viewing of local and foreign television in Israe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8, 149-167.
[2] de Figueiredo, R. J. P., & Elkins, Z. (2003). Are patriots bigots An inquiry into the vices of in-group prid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7, 171-188.
[3] Kavetsos, G.(2012).National pride: war minus the shooting. Soc Indic Res, 106,173-185.
[4] Kaz€閚, M., Baumann, N., & Kuhl, J. (2005). Self-regulation after mortality salience: National pride feelings of action-oriented German participants. European Psychologist, 10(3), 218-228.
[5] Leng, H. K., Kuo, T. Y., Baysa-Pee, G., & Tay, J. (2014). Make me proud! Singapore 2010 Youth Olympic Games and its effects on national pride of young Singaporean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49, 745-760.
[6] Liu, C. H., Lai, W. J., Yu, G. L., & Chen, C. S. (2014).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facets of pride in Chinese students.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6, 176-189.
[7] Luksyte, A., & Avery, D. R. (2010). The effects of citizenship dissimilarity and national pride on attitudes toward immigrants: Investigating,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of intergroup cont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4, 629-641.
[8] Moaddel, M., Tessler, M., & Inglehart, R. (2008). Foreign occupation and national pride: The case of Iraq.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72, 677-705.
[9] Smith, T. W., & Kim, S. (2006). National prid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995/96 and 2003/0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18, 127-136.
[10] Viroli, M. (1995). For love of country: An essay on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