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2017年3月18日,圣盧西亞詩人、劇作家、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里克·沃爾科特在圣盧西亞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歲。沃爾科特被同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美國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稱為“當今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他一生著有二十余種詩集,近三十種劇本。1992年,其代表作《西印度群島》榮獲諾貝爾"/>
人物時事速遞>>·原創(chuàng)·
2017年3月18日,圣盧西亞詩人、劇作家、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里克·沃爾科特在圣盧西亞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歲。沃爾科特被同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美國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稱為“當今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他一生著有二十余種詩集,近三十種劇本。1992年,其代表作《西印度群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11年,沃爾科特憑借封筆作《白鷺》捧得了英國的詩歌獎項艾略特獎。
人物素描1 融合多元文化
1930年1月23日,沃爾科特出生于圣盧西亞島。父親是英國人,以畫水彩畫維持生計,并酷愛詩歌、戲劇和歌劇,但不幸的是沃爾科特一歲時便失去了父親。母親是非洲裔,以教書為業(yè),同時又是個社會工作者,業(yè)余還創(chuàng)作劇本,十分繁忙。沃爾科特回憶童年時說,他是在“一個暴躁的母親和一屋子書堆中長大的”。沃爾科特從小接受的都是英式教育,但身上黑色的皮膚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的另一半血脈來自哪里,以及他的民族和國家曾經(jīng)歷了怎樣艱難的歷史。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始終忠于三樣東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語和他的非洲祖先。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中,黑人與白人,臣民與宗主,加勒比本土與西方文明的二元對立,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瑞典文學院授予沃爾科特諾貝爾文學獎,評價他的詩歌是“具有偉大的光彩,歷史的視野,獻身多元文化的結果”。
人物素描2 “當代荷馬”
1948年,沃爾科特自費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詩25首》。沃爾科特跑遍全島推銷自己的詩集,意外的是,在這個不到8萬人口的地方,詩集賣的錢竟然可以回本。沃爾科特同時還醉心于戲劇創(chuàng)作。1949年,他的第一部劇作《亨利·克里斯多夫》也得以公演,并獲得殖民地發(fā)展與繁榮獎學金。同年,19歲的沃爾科特創(chuàng)建了圣盧西亞藝術行會,并考入圣瑪麗學院,后擔任導演達十年之久。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以客座教授和駐校詩人的身份出入美國各大學。 1990年,沃爾科特推出超過300頁的史詩式長詩《奧梅洛斯》。這一向荷馬致敬的作品被公認為是沃爾科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史詩氣勢磅礴地展示了加勒比風情,沃爾科特因而被譽為“當代荷馬”。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沃爾科特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個重要原因便在于他的創(chuàng)作忠于他的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將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進行了很好的融合,用多元文化與整個人類“對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亦擁有自己的民族與民族文化,繼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積極主動汲取外來文化的有益營養(yǎng),是我們應有之態(tài)。
其他適用話題 熱愛;民族與世界;多元文化
(特約教師 李勇軍)